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71年了,中共依然重複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謊言

作者:
2020年,中共最近發動一切宣傳機器高調紀念自己的軍隊在70年前的10月25日進入朝鮮半島作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發表了講話。70年過去了,當年有關戰爭的很多資料已經解密,中共對這場戰爭的敘事依然是「反抗侵略」和「保家衛國」。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

杜魯門當時還表示,一旦朝鮮恢復和平,第七艦隊就會撤離。亞歷山大說,理論上說,這是個中立的舉措,但是,不可避免地被紅色中國解讀為「挑釁」行動。喬治亞大學歷史學教授斯圖克也認為,聲稱美國有意圖攻打台灣,是中共的故意誤導。

美國並不打算將戰爭擴大到中國的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拒絕了蔣介石參加韓戰的提議。在韓戰爆發伊始,蔣介石就主動提出可以出動3萬3,000人的部隊進入朝鮮作戰,但是,杜魯門權衡再三後最終婉拒了這一提議。

中國強調自己是「正義擔當」的第二個依據是,美國操控聯合國軍,跨越「三八線」,「要在朝鮮半島擴大軍事行動」。「中國乃至亞洲的和平面臨嚴峻挑戰。」

1950年9月,仁川大捷後,隨着「聯合國軍」的節節勝利,麥克阿瑟確實放棄了把朝鮮軍隊趕出韓國的最初的目標,決定越過「三八線」,「摧毀朝鮮的武裝部隊」,將「共產主義逐出朝鮮半島」。

麥克阿瑟的行動當然也得到了杜魯門政府的同意,不過前提條件是中國和蘇聯不捲入韓戰。一旦中、蘇同時介入,麥克阿瑟就不應在北韓進行地面戰鬥,而應防守「三八線」,對北方繼續實施轟炸。

「聯合國軍」最終抵達了中朝邊境。不過,即便是在這個時候,美國也沒有打算攻擊中國本土。

美國麥克阿瑟紀念館負責任詹姆斯·佐貝爾(James Zobel)說,麥克阿瑟那句「聖誕節前就回家」的名言也表明了美國的態度。

佐貝爾說:「從我看來,沒有入侵中國計劃。你知道麥克阿瑟在(中朝)邊境上說,我們在聖誕節前回家。意思是,他們不會在那裏呆着。因為發表這一聲明,他在媒體上大受抨擊。但是,我認為,他更多的是為了讓中國人了解。」

這是麥克阿瑟在1950年11月25日對韓戰前景的判斷。他當時說,「你告訴孩子們,等他們到鴨綠江邊時,我們就回家。我想確保他們可以吃上聖誕節大餐。」

不過,麥克阿瑟在戰爭的後期確實建議要將戰爭擴大到中國,甚至建議讓蔣介石出兵,並建議考慮動用原子彈轟炸中國目標。不過,杜魯門政府沒有採納這些建議。事實上,後來麥克阿瑟被解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在這些問題上與杜魯門的立場不一致。

美國不想把戰爭擴大到中國的想法也可以從美國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萊德利(General Omar Bradley)的一段話中得到證明。1951年5月15日,布萊德利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反對將戰爭延伸到中國。他說,如果將韓戰擴大化,那將是,「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布萊德利在講話中也指出,美國真正應該防範的敵人是蘇聯,而不是紅色中國。他的這段話後來總是被中國的一些人曲解為,他是指當時正在進行的韓戰是錯誤的,其實,他指的是指麥克阿瑟企圖要挑起的」全面對華戰爭」是錯誤的。

喬治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斯圖克說,美國沒有意圖征服中國還因為對於美國來說,美國當時的全球戰略重心是歐洲,並非亞洲。美國參加韓戰的主要目的還是想向歐洲盟友和世界證明美國是可以信賴的領導力量。

他說:「在1950年6月前,美國認為韓國是一個合法的國家,而且是美國通過聯合國幫助創建了這個國家。現在這個國家受到了攻擊,如果不干預的話,我們的敵人會變得更加大膽,而我們的朋友會擔心我們的可信度。」

斯圖克解釋說,美國擔心,如果美國不為追隨自己的國家流血犧牲,這會有損北約在歐洲的合法性,因為畢竟美國歐洲國家承諾,為抵抗蘇聯的侵犯提供保障。

真相四:中國到底為何參戰?

中國軍隊是在「聯合國軍」跨過「三八」線,攻克朝鮮首都平壤後參戰的。1950年10月19日晚,26萬「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渡過鴨綠江。10月25日,中國軍隊在兩水洞與「聯合國軍」遭遇,在那裏,中國人贏得了第一場勝仗。所以,這一天也被中國用作中國軍隊參與韓戰的紀念日。

不過,根據後來解密的資料顯示,即便是美國人到了鴨綠江邊,毛澤東的大多數中共政治局的同事當時都反對出兵,認為美國不會危及中國的(中共的)安危。這其中就包括在中共軍隊大名鼎鼎的將領林彪。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毛澤東正是認定了美國不想擴大戰爭,才力排眾議入朝參戰的,因為他有更大的目標。

中蘇關係史、國際冷戰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沈志華曾在一次公開的演講中說,從韓戰爆發,到中國真正入朝參戰前,毛澤東至少三次提議讓中國軍隊入朝。毛甚至建議,中國軍隊可以換上朝鮮人民軍的服裝進入朝鮮。

不過,毛澤東的建議一直遭到了斯大林的攔阻。後來,在金日成兵敗平壤向中國援助時,斯大林也曾給過毛澤東一個選擇,中國可以不參戰,讓金日成組建流亡政府。沈志華認為,斯大林這麼做,應該是基於對毛澤東的不信任。中蘇關係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署後,蘇聯被迫撤出中國東北而下降。

沈志華認為,毛澤東堅持出兵的一個原因是要以此爭取斯大林的信任,並讓斯大林相信中國可以成為亞洲革命的領導人。因為這一點,一些人認為毛澤東為了進入社會主義陣營,把入朝作戰當作了「投名狀」。

他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因為中國出兵朝鮮,從毛澤東來講,他的目的很簡單,他就是要取得斯大林的信任。然後,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成為亞洲革命的領導人,才有合法性,才能得到蘇聯的支持幫助,特別是對於中共剛剛取得的政權的穩定。」

在韓戰前,劉少奇秘密訪蘇期間,斯大林曾建議,在國際革命運動中,中蘇兩家都應多承擔些義務,但有分工。斯大林說:「歐洲的革命我們管,亞洲的革命,中國管。」

沈志華說,作為一個客觀的結果,中國100多萬軍隊到了朝鮮後,毛澤東就取得了對朝鮮半島問題的話語權。

根據中國官媒的報道,中共最後出兵朝鮮,讓斯大林感動的落淚,因為中國是在為「社會主義陣營作戰」。而中國後來也由此換得蘇聯對中國工業(包括國防軍工)建設的傾力支持。

1958年7月22日,毛澤東在同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談話時就說過:「蘇聯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相信中國人的呢?從打韓戰開始的。從那個時候起,兩國開始合攏了,才有156項。」

蘇聯的「156項」援助,包括重工業、能源工業、交通運輸業全面配套,相當於蘇聯將自己全套工業體系的一個縮小版支援了中國。除此之外,蘇聯還派遣了1萬多名專家以「手把手教」方式傳授,還無償提供了配套的技術資料。

在最新有關韓戰70年的紀念中,中國專家們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就是,抗美援朝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真相五:究竟是誰的勝利?

在星期五(10月23日)的講話中,習近平再次大力渲染「抗美援朝」是中國的勝利。他說:「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一貫的說法也是,韓戰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

中國在宣傳自己在韓戰中的勝利時,總是不止一次地拉出在韓戰停戰協議中簽字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來為自己背書,因為克拉克說過,「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失望和痛苦。」《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最新的題為」近年忽然冒出韓戰的『美國勝利論』,這臉皮得有多厚「文章中就再次這麼做了。

可是,單純從戰爭直接導致的傷亡人數上來說,中國恐怕很難稱自己為一個勝利者,因為中國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數倍於對手的傷亡。根據中國自己的統計,紀錄片《為了和平》給出的數字是19萬7,653人。來自中國其他方面的數據顯示,傷員38萬多人。而根據美國五角大樓的統計,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死亡人數為40萬人、負傷人數為48.6萬人,被俘人數為2萬1,839人。

相比之下,根據美國五角大樓1994年公佈的數字,美軍在韓戰中的死亡人數為3萬6,914人,其中包括非陣亡人員3,262人。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2020年7月29日公佈的美國重大戰爭中的傷亡人數,美軍在韓戰中的死亡人數為3萬6,574人,傷員10萬3,284人。美軍的統計數字也得到中國學者們的認可。

美軍的這份死亡人數與蘇聯官方解密文件所顯示的美軍死亡人數一致,都是3萬6,574人。根據蘇聯的數據,英、法、土、澳、加等其它國家軍隊兵員損失約為1萬7,200餘人。蘇聯稱中國志願軍的陣亡人數為100萬。

關於這場戰爭對世界的意義,習近平沒有告訴中國民眾的是,在這場戰爭里,中國因為在戰爭後期越過「三八線」作戰,曾被聯合國決議譴責為侵略者。在此後差不多20多年的時間內,中國受到西方世界的孤立。

就習近平而言,中國更大的損失可能是丟掉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最重要的一環--「解放」台灣的機會。而習近平認為,「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在韓戰前,杜魯門政府在1949年的考量是,如果中共在內戰中取得最終的勝利,不排除與中共政府建立關係。杜魯門與艾奇遜在1950年1月有關不會防衛台灣的講話就被看作是對中共的示好。

從亞洲來說,韓戰後,由於亞洲國家對中國「軍威」的害怕,美國得以在亞洲建立了一個遏制中國的盟友圈。

喬治亞大學歷史學教授斯圖克說:「在戰爭之前,美國在東亞大陸上沒有任何駐軍,而現在,美軍卻一直駐紮在朝鮮半島,而且有可能無限期地存在下來。此外,美國與韓國、日本、菲律賓、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結成了聯盟,可能不久的將來還會與台灣結盟,就形成了對中國的海上遏制線,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不過,斯圖克也承認,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也算「打贏」了戰爭。美中在朝鮮半島上打成僵局;中國由此在東北邊境得到一個「緩衝區」;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在亞洲的「聲望」。

對於韓戰,歷屆美國總統一直以來的看法是,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打了個平局。不過,在韓戰停戰60周年之際,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說,韓戰並非平局,而是美國的勝利。

奧巴馬對參加韓戰的美國老兵們說:「5000萬韓國人民生活在自由和生機勃勃的民主制度下,韓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同朝鮮半島北方的壓迫和貧困形成鮮明對照,這就是勝利,這就是你們留下的遺產」。他還說,這場戰爭向全世界表明,美國依然是爭取和平、安全和繁榮的力量。

《韓戰,我們第一次失敗》一書的作者亞歷山大對美國之音解釋說,對美國而言,韓戰是兩場戰爭。美國贏了一場,成功阻止了朝鮮吞併韓國以及遏制了共產主義的擴張。但是,美國輸了另一場,因為美國沒能將共產主義趕出朝鮮半島,以韓國的名義統一朝鮮半島。

喬治亞大學的斯圖克說,韓戰中最明顯的贏家是台灣和日本。他說,因為這場戰爭,台灣得以最終脫離共產主義的圈子;日本也是贏家,由於戰爭刺激,日本的經濟得以大力發展,同時日本還與美國達成和平協議,沒有這場戰爭,協議可能會被大大推遲。

他認為,韓戰最大的輸家是朝鮮的老百姓。朝鮮半島至今處於分離的狀態,戰爭還造成了朝鮮大約10%人口的死亡。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05/166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