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地產危機只炸了一半!沒人敢接刀 最大開發商董座喊「寒冬來了先救自己」

彭博報導指出,中國房企急拋資產卻沒人敢接刀,房地產風險消散恐怕還有一半的路要走。

中國房地產業人人自危,困頓開發商急拋資產卻鮮有人能伸出援手。美聯社

彭博報導指出,中國房企急拋資產卻沒人敢接刀,房地產風險消散恐怕還有一半的路要走。

中國樓市銷售放緩、債務違約頻發、再融資路徑狹窄,多重因素形成的負反饋已讓愈來愈多房企陷入困境。更糟糕的是,企業在流動性緊張時「斷臂求生」的急救法也好像在眼下的地產危機中失靈了。

房企手中的土地儲備和地產項目過去一直被看作是流動性不錯的硬資產。包括萬達、泰禾以及新城等開發商都曾經大手筆轉讓旗下項目獲取大額流動性,至少在一定時間內彌補了流動性缺口。反觀當下,開發商接二連三爆雷,資產處置需求巨大,卻鮮有人能伸出援手。

中國恆大集團近期不管是出售香港總部大樓還是旗下物業資產的交易進展都遭遇挫折;當代置業據報導也將資產處置等工作不達預期看作是債務風險出現的原因之一。境外子公司已經出現美元債違約的泛海控股此前據悉考慮以30億美元出售辦公樓,同時轉讓民生證券部分股份的交易也不順利。

據華夏幸福擬定的初步債務重組方案,清償計劃包括賣出資產回籠資金約750億元人民幣,而出售資產的同時還需一併帶走金融債務約500億元人民幣,如此龐大的資產處置計劃能否按期完成,將給重組前景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債券私募基金高熵資本董事長鄧浩表示:「當周期向下,預期負面時,如此巨量資產接盤的交易對手哪裏找?」

他認為,本輪地產大類資產的調整,是對過往10多年蓬勃周期的修正,要對這種大級別運動時間、幅度有清醒的認識,切勿做過於樂觀的假設,黑石取消與SOHO的交易反映外資的預期也調整了。

據《證券時報》報導,上月中國最大房地產開發商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提到恆大困境時表示:「行業冬天來了,大家都冷,首先要自己解決自己過冬問題,救人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2017年時,萬達集團旗下的股票和債券出現重挫,危機之際公司果斷以約638億元人民幣的代價將旗下文旅項目和酒店股權轉讓給融創和富力,收回巨額現金的同時防止危機進一步發酵。泰禾集團也曾在2019年上半年向世茂轉讓近40億元人民幣的房地產項目股權,雖然最終在疫情衝擊下沒能免於債務違約,但也延遲了危機爆發的時間。

然而到了去年下半年,隨着中國監管部門推出「三條紅線」指標來約束開發商的債務擴張。自此不少房企都背負達標壓力,假如再大規模收購資產並由此新增額外債務,很可能就難以完成任務。

例如如在去年泰禾集團違約後不久,萬科曾有入股意向,但交易設置了比較嚴苛的包括債務重組在內的先決條件,至今未見實質進展。

標普全球評級企業評級部董事鄒宇軒指出,從過往事件來看地產資產的潛在買家相當一部分還是房企,但在行業的下行周期中,即使是流動性相對充裕的房企也更願意保留多一點資金。

10月中國住宅銷售持續低迷,房地產研究公司克爾瑞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百強房企上月的銷售操盤金額較1年前同期大跌32%;而近期花樣年、新力以及當代置業等房企先後出現實質性債務兌付危機,房企境內外債券價格重挫,境外評級機構上月調降中資開發商的數量也創下歷史之最,人人自危的開發商也變得不願意購置土地。與此同時中國調控房地產業的決心並未動搖,最新宣佈了房地產稅改革試點。

德富資產合伙人王莎表示,包括房地產稅等一系列調控措施下,市場現在對房地產業的情緒偏悲觀,投資人對收購困境地產市場存在畏懼心理,擔憂項目即使收過來現金流卻很難回收,同時當前困境項目市場也存在供應過剩的情況。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04/166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