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清朝和日本都進行了改革差距為何那麼大

對清代改革和日本改革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同樣都是改革,日本改革走向強大,清代改革為什麼會逐漸走向滅亡?

在幾千年的歷史的長河中,日本一直是中國的附庸,而中國是日本的宗主國,這樣的關係幾乎維持了一千多年。但是直到清末,日本和中國同時都被西方列強國家的堅船巨炮給烘開了國門。而日本和中國幾乎在同時進行改革,上下的時間差不太多,為什麼日本卻逐漸越來越強。而大清代反而逐漸的走向了滅亡,甚至日本一個區區彈丸小國卻強大到全面侵略中國。

同樣都是改革,為何大清逐漸走向滅亡,而當時的日本會逐漸強大。在鴉片戰爭時,英國強行侵略中國,而十三年之後,東洋日本的土地同樣被屬於列強的美國炮轟。而中國和日本這兩位唇齒相依的兩位鄰居在短短十來年的發展中,卻相差巨大,同樣的遭遇但是不同的結果值得讓人去深思。

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在被列強侵略之後,不管是政壇還是民間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內心都有了改革興國的念頭。當時的清政府迎來了「洋務運動」而日本同樣進行了「明治維新」,在兩國幾乎相同的背景之下,卻紛紛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有很多的學者發現了國家的不足,曾國藩和李鴻儒、林則徐等人紛紛進言,但是卻被懦弱的清政府被貶發配。一直到第二次戰爭的時候,因為見識了西方列強的艦船和巨炮,而且外國列強禁止對清政府出售先進武器,不得已之下,清政府才逐漸重視起軍工企業。而清代的洋務運動因為領導者的不重視,和清政府的腐敗等原因,先天不足的洋務運動強國的夢想逐漸破滅。

而同時的日本,由於西方列強炮轟中國,深深的震撼了日本政府,日本害怕了,所以向列強主動的打開了自己封鎖多年的國門。而後來的盜墓運動,解救了被幕府控制了上千年的天皇,這時的日本天皇成為了全國最高的領導者,而日本走上了發展的道路。雖然日本這時還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但是日本允許國民參政議政,國家向人們尋求意見,而國民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

經過改革之後,日本建立起全新的君主立憲制度,當然與西方列強有所不同。西方列強是君主不掌控實權,而權力在內閣手中,君主只是象徵。日本恰恰相反,如果在這時的日本完全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無疑會分散權力,讓日本重新陷入到爭奪權力的內戰中去。

而日本則是天皇掌權,內閣提供意見,而金融制度軍事制度和近代教育等制度也逐漸確立起來。日本同樣靠着這些制度逐漸的強盛,甚至躋身列強之一,成為了稱霸整個亞洲的存在。而這時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僅僅是片面的改革。

控制在封建階級手中的權力絲毫沒有發生變化,落後的制度也並沒有改變。當然這種落後的制度跟當時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自然是無法相提並論的,緊接着在清末的時候,提出了戊戌變法。但是卻依舊絲毫沒有受到領導階級的重視,而大清這位顫顫巍巍的老人,在慈谿太后的帶領下,逐步的走向了滅亡。

同樣都是改革,為何日本逐漸強大,而大清逐漸走向滅亡?在情況危急的關頭,政府首腦卻還在爭奪權力,對於外界的危急絲毫不重視,所以說清政府的滅亡是在所難免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趣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30/165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