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你能承受日益昂貴的英國私校嗎?

英國私校有很多優勢,但它們收取的費用年年上漲。偏愛私校選擇但發現資金緊張的父母應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我們家幾代人都接受私校教育。我們中的許多人(並不是所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積極的體驗。孩子們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寄宿學校。我們有一封信,是一位孤單的親戚在上世紀30年代從寄宿學校發出的。開頭是:「親愛的爸爸媽媽,希望你們聖誕節過得愉快。」那年他才5歲。

私立學校有很多優勢,主要源於他們能夠在人均基礎上支出更多的錢。他們的班級人數較少,設施更好,其結果是,他們往往可以支持普通兒童、天才兒童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因此,許多家長願意為私校付費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這是他們自己熟悉的體系的情況下。

然而,儘管就讀收費學校的兒童比例保持在7%左右,相當恆定,但為這種選擇籌措資金的難度加大了。不斷上漲的房價意味着,抵押貸款還款佔用越來越大比例的家庭收入,使可以支付私校學費的資金減少了。那麼,偏愛私校選擇、但發現資金緊張的父母應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平均而言,取決於年齡,日間學校每學期的學費介於5442英鎊至6895英鎊之間。一年有三個學期,因此將13年的學校教育加起來,你很可能會為每個孩子的中小學教育投入近25萬英鎊。這不包括托兒費用,在倫敦,這一項每年可能接近3萬英鎊。如果你的孩子在高年級就讀寄宿學校,每學期平均學費將為1.1763萬英鎊,使總數再增加10萬英鎊。

請記住,這些是平均值。例如,伊頓公學(Eton)每學期將花掉你1.4698萬英鎊(外加400英鎊註冊費和3200英鎊「錄取費」)。

當你的孩子在學校期間,請準備好應付超出通脹率的費用上漲。學校的主要成本是員工工資,這一項年年上升。此外,海外富裕家庭對聲譽和設施良好的學校需求很大,因此這些學校可以提高學費,知道這不會嚇退許多「客戶」。在2019-20學年,學費平均上漲4.1%。

不要低估額外費用。孩子進入學校的某個運動隊值得慶祝,但你要準備好為孩子參加幾次前往歐洲主要城市的曲棍球之旅買單。制服也可能很貴。不得不為女兒幾乎不穿的西裝外套支付300英鎊,至今讓我難以釋懷。

你還必須支付考試費用。最後一個學期可能會感覺特別昂貴,因為學生們往往在完成考試後馬上被送回家:沒有一所學校希望他們在校園發瘋,用除草劑在板球場上塗寫粗魯詞語。

這是一個重大的財務決定,將影響你的一生。如果你誤判財務狀況——或者你的情況發生了變化——你最終可能不得不在某個關鍵時刻讓你的孩子輟學。你和你的伴侶需要對這個決定意見一致。

我聽說有人建議,你在選擇這條路之前應該先存好一半的錢,然後用收入來支付剩下的錢。這筆錢需要管理——我們通常會為指定用於較遠年份支出的資產分配較高的風險,為你在接下來五年期間將會動用的資產分配較低的風險。管理好這筆錢有助於應對學費上漲風險。

許多人越來越依賴祖父母。作為一名理財顧問,我向有意支付孫輩學費的客戶提供的建議是,除非他們準備為所有孫輩提供同樣的支持,否則他們不應做出這樣的承諾。(還有,你會有幾個孫輩?)他們還應該考慮如何補償沒有孩子的後代。對於那些無法組建家庭的人,看到他們的遺產被花在兄弟姐妹的孩子身上必定格外痛苦。

如果你確定要讓孩子接受私校教育,請考慮如果你和/或你的伴侶去世會發生什麼。你是否會安排監護人,以便讓你的孩子繼續接受教育?你是否有遺囑以及(如有必要)足夠的人壽保險?

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成本。不上寄宿學校會有幫助。如果你找到合適的學校,這可能意味着搬到離學校更近的地方。讓孩子較晚開始接受私校教育——在高年級,甚至僅限於在第六學級(Sixth Form,相當於中國的高二和高三——譯者注)上私校——是另一個選項。然而,到那時孩子們已經交了朋友,從而加大轉校的難度。

你也許可以獲得取決於經濟狀況的助學金,或者,如果你的孩子有特殊才能,可以獲得獎學金,以幫助承擔學費。在私立學校委員會(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體系內的學校中,大約三分之一的學生獲得某種援助。不妨也考慮討價還價。如果你可以預先支付幾個學期的學費,一些學校可能會提供折扣——不過你可能會被相關學校套牢,所以這可能是一個風險。

有些人在看了這些數字後會提出,那還不如承受高房價,搬到某所優質公立學校所在的學區。

我有客戶在發現自己住在被英國教育監督機構——教育標準局(Ofsted)評為「良好」的學校所在的學區後,選擇省錢。他們編制一份「教育預算」,為子女提供幾乎所有可被說成「教育性」的東西——樂器、美術用品、私人補習、電腦和旅行。剩下的錢被指定為孩子畢業後購房的首期。

儘管這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但這對夫婦的兩個孩子都被牛津劍橋(Oxbridge)錄取,這表明公立學校的選擇不容忽視。的確,在牛津劍橋錄取的新生中,英國私校畢業生的佔比已經從10年前的近37%下降至今天的不到26%。

可以肯定的是,不應假設任何私立學校都適合你的孩子。這類學校的差異很大,要給每個孩子分別找到合適的學校是相當困難的。你的孩子們最終可能進入相距很遠的不同學校,而他們的期中假期很可能日期不同。

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私校教育是否物有所值?許多家庭無疑認為它仍然如此。但成功是沒有保證的。

要提防各種意外後果。你的孩子可能會發現同學來自富得多的家庭,那些孩子可能有司機開車送到學校(或者,根據我知道的一個個例,乘坐直升機上學)。與朋友一起度假可能會變成加勒比海之旅;派對包里裝滿了價值數百英鎊的禮物。你可能會覺得很難跟上,而且這些會扭曲孩子們的期望。

更糟糕的是,他們可能會交錯朋友——財富並不能保證不會出現情緒問題,甚至可能會讓他們更容易沉迷於吸毒等消極行為。

在理想的世界中,不會有私校教育部門。公校教育將具有普遍的高標準。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實現這一目標。在那之前,許多人將準備為子女獲得優良教育買單,認為這種犧牲是必要的。

但是,那些負擔不起自己曾經享受的私校教育的人士,不應該覺得他們對不起自己的孩子。

我們讓五個孩子都接受了私校教育。如果有機會,我們會再來一遍嗎?鑑於學費上漲,我不認為這麼做在當今是可負擔的。那段經歷是一場掙扎。我們不期待孫子孫女會上私校。我樂意讓這個家庭傳統自行消亡。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21/164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