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防疫措施損經濟 東南亞撐不住 重新開放

東南亞國家為挽救經濟成長,選擇重新開放。(路透)

東南亞各國逐漸認知,即使疫情爆發名列全球最嚴重地區之一,他們已經無法負荷會破壞經濟、嚴控疫情必要的限制措施。

在越南和馬來西亞工廠、在馬尼拉理髮店和新加坡辦公大樓,主管機關正推動重新開放的計劃,尋求能在控制病毒以及保持人員和資金流動之間取得平衡。

東南亞的疫苗接種率低,使其面對Delta變種病毒極為脆弱。但前幾輪刺激措施導致國家財政緊張,貨幣政策火力減弱,嚴格的封鎖措施慢慢行不通了。

東南亞工廠停工波及全球,導致供應鏈出問題,包括豐田汽車在內的汽車製造商大幅削減產量,服裝零售商Abercrombie& Fitch警示局勢「失控」。

官員逐漸擔心,儘管疫苗接種速度緩慢,但如果限制措施持續過久,會產生什麼樣的經濟影響。馬來西亞將2021年成長預測腰斬到3%-4%。泰國期望的旅遊業反彈正迅速沉寂。

即使在前景看來不錯的地區,例如越南和新加坡,今年可能分別成長6%和7%,解決全球供應鏈瓶頸和避免破壞外資投資興趣的壓力已愈來愈大。

越南的風險最高,愈趨嚴苛的封鎖措施使得製造商和出口商付出高昂代價,但並不能阻止Delta變種病毒的傳播。越南貿易部本月警告,關閉工廠的嚴格防疫措施,可能導致損失海外客戶。越南歐盟商會估計,18%的成員已將部分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確保供應鏈不受影響,預料更多人會跟進。

此區民眾耐性也愈來愈差。大馬長期封鎖導致失業,卻無法減少確診病例,社會焦慮造成政權更迭;泰國街頭抗議原是針對軍政府,現已變成與疫情相關的集會;越南窮人愈來愈難找到薪酬較高外商公司工作的經濟困境,加深政府重新開放的壓力;在新加坡和菲律賓,由於政府政策充滿不確定性,企業高聲抱怨他們很難做長期規劃。

許多國家因此仿效新加坡,學習「與病毒共存」。印尼專注長期策略,例如鞏固長年戴口罩的規定,而非斷斷續續實施流動性限制,以及只有持疫苗接種卡的人才能進入雅加達的商場和禮拜場所。

菲律賓正尋求比全國或全市更具針對性的區域封鎖,縮小到街道甚至家戶。越南也在測試此一策略,河內設立旅行檢查站,因官員根據該市不同地區的染疫風險,實施不同的限制。

這些策略會減少對整體經濟的損害,但風險在於,疫苗分配不均,例如大馬將疫苗分配給地位重要的州而非貧窮地區,可能使低收入居民處於劣勢。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14/164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