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尷尬!習近平如今反求澳洲了;中美脫鈎滙豐退出美國;中共房價雙向調控亂套

扼腕!潘石屹跑完了;中共通脹超想像;又一地產龍頭爆雷恐引發系列社會問題;陸房企到期債務1.3萬億

滙豐銀行正在從美國市場撤退,押注中國市場,不過分析指出,中共「打土豪分田地」最終也將指向美國和歐盟公司在中國的收益。

習近平「房住不炒「的指令發威了,全國各地都在維穩樓市!一線大城市推出」限漲令「的同時,三四線城市也推出了」限跌令「,房價「雙向調控」已然亂套了。

房價是否穩住還是未知數,但房地產商的苦日子確實來了。繼恆大之後,河南龍頭房地產企業建業集團自曝損失逾50億元,向政府求援無果。大陸房企今年到期債務近1.3萬億,已有12家房企違約。

此外,受中共阻礙,潘石屹拋售SOHO中國的計劃落空。

為申請加入地區自由貿易協定CPTPP,日前中共向澳大利亞議會遞交了一份報告,大談中澳經濟合作潛力巨大,但澳大利亞似乎並不買賬。

為穩定物價,最近中國釋放了大量儲備原油,加大力度遏制原材料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

中美脫鈎,滙豐退出美國,紐約客戶排隊取財物

路透社早前的報導,滙豐將出售或關閉在美國的約150家商業銀行分行,退出大多數針對個人和小型企業客戶的零售銀行業務,在美國只保留少量的實體業務,為其少部分富有的客戶提供服務。

公民金融集團旗下的Citizens Bank已同意收購滙豐銀行在美國東岸的銀行業務,包括80家分行;而國泰萬通金控旗下的國泰銀行(Cathay Bank)已同意收購其西岸業務,包括10家分行。

該交易預計將於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滙豐銀行將保留20幾家分支機構,將它們轉變為「理財中心」,繼續服務高淨值的國際客戶。

圖:近日,紐約唐人街滙豐銀行(HSBC)門外,收到通知的滙豐客戶排長龍將保險箱內的東西搬出來。

中美脫鈎已經箭在弦上,這件事或表明,腳踩兩隻船的滙豐銀行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財經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去年6月27日刊文「需要開始準備美中脫鈎」說,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美關係出現了更多對抗性的變化。一方的收益就是另一方的損失,那你只能撤出美國和中國其中一個領域。

在中國大陸,滙豐銀行對中共的卑躬屈膝並沒有立即收到好處。中共官媒一直指責滙豐在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逮捕一案中起了協助作用。

路透社去年9月的報導,中國平安當月斥資約3.05億港元買入1,080萬股滙豐控股,取代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成為滙豐最大單一股東。

據多家香港媒體的報導和新聞照片,今年9月起滙豐旗下分行搞新意改形象,分行放棄西裝改穿俗稱「中國紅」(中共血旗顏色)的鮮紅色polo恤制服。

彭博社》文章說,滙豐仍然是歐洲最大的銀行,但上半年幾乎有三分之二的稅前利潤來自亞洲,未來的重點在哪裏很明顯。

標註為投資人、導師、未來學家的推特賬號@glenhartman11上周五推文說,也許嚴重依賴中國市場增長的西方公司(蘋果、特斯拉高通、耐克、通用汽車、滙豐銀行等)可能會看到他們的股價下跌。最終中共會發現他們「打土豪分田地」將指向美國/歐盟公司在中國的收益。

立場尷尬,中國為加入CPTPP遊說澳大利亞議會

今年以來,中共政府為了爭取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已經先後與CPTPP的一些成員國進行了技術談判。為了遊說澳大利亞議會,中共駐澳大使在9月10日向澳議會提交了一份報告,以說明中方加入CPTPP將對中澳貿易產生的影響。

據路透社報導,在這份報告中,中方重彈所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老調,聲稱中方願與CPTPP的其他成員國一道,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報告竭力鼓吹中澳兩國的經濟合作潛力「巨大」,但對於中澳當前政治經濟關係持續惡化的現狀,以及中共政府正對澳大利亞實施的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貿易制裁卻避而不談。

北京尷尬的是,在中國駐澳大使館提交報告的同一時間,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卻在發表公開談話時強調,澳大利亞必須實現經濟多元化,以減少對中國貿易的依賴。他同時向澳大利亞的企業發出警告說,必須為澳中新的緊張關係做好準備。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華升稍早前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曾指出,中國想加入CPTPP,主要考慮的是外交戰略意義,中共不想看到美日主導亞太經貿秩序或規則。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CPTPP訂出很多高門檻,中國要加入,包括國有企業、補貼政策等等都必須先改革。

劉孟俊特別指出,過去中共政府為了加入WTO也曾經作出過要進行制度改革的諸多承諾,但事實上並沒有做到,國際社會已經吃過虧了。現在中共為了要加入CPTPP,在國內推動許多自由貿易試驗區,又表態要加大改革的幅度,但對於其作出的許諾能否兌現,國際社會還須謹慎對待。

受中共阻礙,潘石屹出售SOHO中國計劃未能如願

中國地產開發商SOHO中國,原本計劃被美國黑石集團(Blackstone)收購,這筆交易額高達30億美元,但上月遭中國監管當局依反壟斷法立案審查後,10日宣佈終止交易。

圖為潘石屹、張欣夫婦。

澎湃新聞報導,SOHO中國10日公告,公司和要約收購方黑石集團在6月16日簽署的收購協議截至目前沒有任何的先決條件達成。鑑於目前滿足先決條件的進展不足,各方一致認為無法在最終截止日當天或之前滿足先決條件,各方也一致同意不會推遲最終截止日。

SOHO中國是潘石屹夫婦創辦的地產商,以開發高檔商辦為主。自2014年開始,SOHO中國陸續出售中國資產,也並未在境內購入新資產,至今累計套現超過人民幣350億元。

河南建業自曝損失逾50億元,稱恐引發系列社會問題向官方求援

河南地產龍頭「建業集團」日前因出現重大風險和危機,向官方緊急求援,這是繼恆大深陷困境之後,另一個地方龍頭房企出現問題,但業內人士指出,這可能只是中國房企以及系統性危機的冰山一角;整個行業市場空間的迅速萎縮,以及對上下游的衝擊,可能才剛剛開始。

建業集團這次向河南省高層發出的緊急求援報告,是在上月中旬汛情和疫情,共造成的損失超50億元人民幣(7.76億美元)。

此外,建業方面稱帶來的風險和危機分別是涉及現有員工2.8萬人,300多個在建項目,涉及產業工人120萬人。並能帶來金融風險。

建業方面希望官方協助其催收欠款,減免或緩繳各種稅費等。

據周四(9日)曝光的文件顯示,河南省長王凱對此做出批示,要求河南常務副省長周霽、河南省政府黨組成員費東斌儘快提出意見。

但據河南知情人稱,建業的危機,災情和疫情有一定的原因,但這根本不能算主要的因素。聯繫包括恆大在內的龍頭房企的現狀就知道,地產業的瘋狂擴張,畸高的稅費和售價,才是榨乾市場的主因。

一位從業近20年的地產界高管王女士也向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證實,類似於建業、恆大這樣的地產大佬的危機,其實只是現在全國性的房企危機的一個縮影。目前,各地房企密集出現財困,加上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佔有的份額太高,所以麻煩才讓人擔憂。

王女士說,「現在太多了,暴雷的太多了,像恆大不就出了問題嘛。雄飛、藍光、碧桂園、融創甚麼的,也是說不清楚。現在全中國已經夠30億的人住,你說,得多誇張嘛,中國才多少人嘛,還在大量的開發。今年房地產很惱火,我在這個行業那麼長時間,到現在,工作也找不到,所以很痛苦的。我覺得可能近十年吧,不管是教育這方面,還是房地產開發,不管是實體經濟,網路經濟,反正就是覺得很亂。"

多地祭出「限跌令」,中共房價「雙向調控」亂套

中共近年不斷推出各種措施限制房價上漲。但隨着經濟下行,房市急速降溫,多地政府又緊急推出「限跌令」,以防房市崩潰。美媒指,當局「雙向調控」都為維穩,但其政策已然亂套。

進入下半年,中國房市急速降溫。貝殼研究院日前發佈的《全國新房市場月報》顯示,8月份有66個城市的新房市場成交量與7月相比大幅下滑,新房成交套數和面積分別下降16%和17%。

官方調控重壓下,部分房企資金流緊張,爭相降價拋售以回籠資金,有樓盤直接半價出售,對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還有開發商以買房送車位、贈送全套家具或精裝修等方式變相降價。

8月9日,湖南岳陽最先推出「限跌令」。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要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後,實際成交價格不得高於備案價格,也不得低於備案價格的85%。

湖南株州、廣東惠州、江蘇江陰等地,也都傳出「限跌令」逆向調控,並將降價行為定性為「低價傾銷」、「惡性競爭」等予以打壓。

雖然當局不斷遏制房價上漲,但房市顯然沒有「聽黨話、跟黨走」,房價近10年來維持「漲多跌少」的走勢。近期來看,在北京、上海、廣州與深圳一線城市,官方仍在遏制房價上漲。但三四線城市近來卻接連傳出「限跌令」。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稱「雙向調控亂了套」,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危險。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以「飲鴆止渴」來形容中共官方的應對。他表示,現在這種「限漲令」和「限跌令」,都是中共政府不尊重市場機制的胡亂作為。

中共為遏制房市限制房地產企業融資,同時經濟下行導致消費者購買能力下降。在雙向夾擊下,中國房企日子越來越難過。

中國首次公開宣佈動用戰略油儲,分析憂通脹超想像

東方日報10日援引外媒報道稱,過去1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歷來很少公開談論其龐大的戰略石油儲備,儲備管理部門也沒有具體說明將釋出多少石油。

由於中國近期首次公開宣佈動用戰備石油,使市場認為中國政府對通脹極度焦慮,以致一直發佈多項原材料的戰略庫存,以穩軍心,估計中國未來每次拍賣的原油數量最多為1,000萬至1,500萬桶。

事實上,為穩定物價,中國除了釋出儲備原油外,在過去的2個月,國家糧食和戰略儲備管理局至少釋出了3次原物料的國家儲備,包括銅、鋅和鋁在內多種金屬,加大力度遏制商品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

大陸房企今年到期債務近1.3萬億,12家房企違約

大陸房地產研究平台貝殼研究院日前表示,今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達12,822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為2019~2023年之間的償債高峰。

房企債務達到高峰,但融資額卻在下降。《中國消費者報》9月10日報導,據貝殼研究院統計,今年前7個月,房地產行業債券融資規模累計增速持續下滑。1~7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金額累計約6428億元,較2020年同期下降13%,累計增速達2018年以來最低點。

導致融資下滑的最大原因是中共當局去年8月份給房企劃出了三道紅線,以此限制房企的融資額度,如果房企三道紅線都踩,則不允許房企增加有息債務,這樣一來房企借新還舊的老路就走不通了。

借不到錢,中共當局又不允許房企降價銷售,房企資金鍊斷裂,債券違約現象與過去兩年相比明顯增加。報導顯示,僅6個月,已違約的房企就有12家。

已經有數百家房企不堪重負宣佈破產。《時代周報》9月7日消息,截至9月5日,大陸共有274家房企發佈破產文書,平均每天就約有一家房企破產。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11/164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