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港共炒作「共同富裕」 親共商人心驚 評論指港版文革殺到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共同富裕」,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左圖)近日提出「消弭貧富差距」議案獲通過,商人施永青(右圖)連日撰寫專欄文章探討「共同富裕」。(大紀元資料圖片)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概念延燒香港。親共議員日前在立法會通過「消弭貧富差距」的無約束力議案。商人施永青也連日撰寫專欄文章探討「共同富裕」。評論認為,中共財政失敗導致要向富人開刀,香港商人也難置身事外。

親共勢力鼓吹「共同富裕」劍指富豪

立法會9月1日通過一項由工聯會議員麥美娟提出的議案,題為「解決社會矛盾,消弭貧富差距」,促請政府制訂具體目標及採取果斷措施,解決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尤其是貧富差距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近日也在《紫荊雜誌》撰文,提倡政府向利潤高的企業增加利得稅,建議對超過1億港元的應評稅利潤徵收17.5%利得稅。他更聲稱,有「制度得益者」製造反政府聲音,「有跡象顯示財閥支持2019年黑暴」。

施永青連日撰文周小龍:被迫講真話

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3日亦在《信報》撰文,題為「資本主義的香港應追求共同富裕」。他在文中稱,「共同富裕」的核心是「限制富(為富不仁),擴大中,提升貧」,將「富」與「為富不仁」畫上等號。

香港商人施永青連日來在《am730》專欄撰寫多篇關於「共同富裕」的文章,指中共應該讓富豪捐獻出於自願而非出於強迫。他表示,一些商界朋友對「共同富裕」感到大吃一驚,擔心把「共同富裕」弄到更似「共同貧窮」。

施永青也提出,公平分配的重點應為「首次分配」,建議公司員工應參與分享公司利潤,而非讓盈利全部落入股東手中;而單憑政府徵稅主導的「第二次分配」或強迫富豪捐獻的「第三次分配」,無法達至「共同富裕」。

連鎖童裝店Chickeeduck行政總裁周小龍在《珍言真語》節目中說,施永青所說的只是一般常識,不用多說,但他的行為可能反映他也開始想帶領所謂中間派,「開始要講人話講真話」。周小龍也補充,現在香港已經沒有中間派存在的空間,只有分黑與白。他認為,香港的富豪若果能站出來說真話,將會激勵全港更多人,站出來講真話。

曾在大陸經商的周小龍也表示,中共對整個財政和國庫的處理都非常失敗,稅收繁重,單單增值稅都已經達16%,「都唔夠去分,仲要喺富豪身上攞錢,真系唔知邊個使大咗呢筆錢」。

何良懋:中共變相打土豪分田地

近日大陸企業為響應「共同富裕」,紛紛做巨額捐款。阿里巴巴集團日前宣佈,將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助力「共同富裕」。另一科技巨頭騰訊則在上月中宣佈投入500億人民幣,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電商平台拼多多也在8月24日公佈,將拿出100億利潤幫助農村發展。

加拿大《星島日報》前總編輯何良懋在本報《珍言真語》節目中分析,施永青明白中共的招數,變相是「打土豪分田地」,在現代社會是不可行的。如果要香港的富豪跟隨馬雲馬化騰他們的做法,也只是被自願,即使真的是心甘情願,到底要捐多少才能滿足共產黨的要求?所謂的自願捐獻也助長了仇富心態,助長了不事生產、坐享其成,「不是激發人們去賺錢,而是激發人們去分人家的錢」。施永青過去很支持中共政策,但是這次都明白不可行。

練乙錚:公私合營展開親共港商心驚

過去幾日,《人民日報》等中共官媒先後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題為「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被外界視為「文革」再起的信號。

資深時事評論員、日本山梨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練乙錚在《珍言真語》節目表示,從文藝界、娛樂圈被整治,已經看到文革一步一步來了。如今香港已經處於中共直接管制之下,大陸的商人開始被整頓,靠攏中共的港商也會心驚。

近日,中共國有資本大舉入股私營公司。彭博社9月3日報道,北京市政府在考慮由國企收購「滴滴出行」的股份,從而控制該公司。路透社近日也引述消息指,多家國企將與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共同成立一間信用評級合資企業。

練乙錚評論,如今大陸開始「公私合營」,「公私合營這個口號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就是50年代初期在鬥資本家之前提出來的」。他指,中共起初還稱有資本主義,只不過是「公私合營」,一半公,一半私,不過兩三年,全部將資本家鬥臭,全部變成國營、公營,香港可能也會走上這條路。

練乙錚續說,早在大約10年前,就有港商提出所謂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迎合中共利益。他又舉例說,中資電信公司來到香港時,政府立即將已經給香港電訊公司的頻道回收,重新賣給中資電信商。「當時已經是這樣了,將來香港繼續走下去的時候會是怎麼樣呢?我真的是很難想像了」,練乙錚補充。

不單是拒絕與中共合流的資本家遭打壓,「香港那些想靠攏的資本家,我想很快就會沒有位置了,紅色資本當道,最終就會變成國有企業。」練乙錚認為,現在很多香港資本家的子孫已經走了,剩下一些還想賺多一些再走的人,很可能會遭殃。◇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大紀元記者張曉慧香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06/164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