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為何越來越多婦女從事建築、卡車司機等重體力行業?

上海一處建築工地的女工

近年來,越多越多的婦女出現在一些建築工地,她們搬着水泥鋼筋等重物,操作升降機等,一副不讓鬚眉的態勢。偶爾人們也會在高速公路上呼嘯而過的大貨車上,驚鴻一瞥一位妙齡女子穩操方向盤。這些建築女工人和卡車女司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毛澤東時代的鐵姑娘再現。為什麼這些傳統以男性為主的重體力工作,開始有越來越多婦女加入?她們如何看待自身的工作?這些婦女能與男性同工同酬嗎?她們面對哪些職業挑戰?本期節目帶大家一起去了解背後的故事。

近十多年來,中國全國性城市化正在逐步實現。城市建設向外圍發展,城郊和鎮街也是高樓林立,商業繁榮。隨着城市建設快速推進,勞動力相對短缺帶來了社會分工的轉變,促使越來越多女性進入建築行業。此前,建築工地上的女性從事的多是司機或雜工等難度較低、體力需求較少的工種,但如今電工、焊工、高處作業吊籃安裝拆卸工、造價員、資料員、木工、磚瓦工、抹灰工、鋼筋工乃至工地項目經理等職位都有女性從業。女工在建築行業的比重越來越大,其在工地上的作用也愈來愈重要。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齡化所造成的勞動力短缺,正促使僱主招聘更多女性從事勞動市場上與傳統性別角色相悖的重體力工作,比如建造高樓大廈、維修鐵路和駕駛卡車等。報道稱,中國2.86億農民工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她們身上體現了人口結構發生的變化。她們正在填補勞動缺口,儘管工資遠遠低於同工種的男性。她們會找離家近的工作,以便照料年邁的父母公婆。建築工作雖然又髒又累,但是薪資比較高,給她們帶來了相對的財務自由和工作靈活性。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歷史學家韓起瀾表示,在毛澤東時代,女工被稱為鐵姑娘,是性別平等的象徵。那時候,人們覺得女性的工作角色應該由她們與生俱來的生物和生理特徵來決定。但鄧小平上台後,隨着中國富裕程度的提高,鐵姑娘的稱號遭到嘲笑。文革時期推崇的勞動人口平等變得不合時宜,也不利於經濟發展。

如今,因為勞動需求再次出現變化,這條毛澤東時代的指令似乎有復甦的跡象。近年來,中國共官方媒體不斷宣傳女卡車司機和女建築工人這樣的角色,強調她們對經濟的貢獻。

中新網上傳一部紀錄片,介紹了兩位在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工作的建築女工作者。首先,是擔任質量員的李洪祝,長相清秀的她業餘喜愛古裝扮相。許多見過她照片的人都無法聯想到她工作時的鐵娘子的態度。

王朝燕是重慶人,因為丈夫的關係,進入了建築業。她從事的是塔吊指揮的工作,開塔吊的正是她的丈夫,她喜歡夫唱婦隨,就算工作累也不抱怨。

同樣在以男性為主的卡車司機職業中,也有女性的身影。她們與男司機的工作沒有不一樣,蓋篷布、搬貨物、應對裝卸工的刁難、交警的處罰,晚上的偷油賊等等,什麼都得做、都得扛。網紅美女卡車司機李星也是因為丈夫的原因入了行。口齒伶俐的她,本科學的是法律,這對她的司機工作起到了不少幫助。

眾所周知,中國總勞動力人口逐年下降,原因之一是一胎化政策所導致。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人口普查顯示,中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從10年前的70%降到2020年的63%,大約為9億人。中國政府正鼓勵三胎來擴大勞動人口,並考慮延遲退休年齡。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在2018年底,有將近950萬名女性從事建築工作,相當於建築工人總數的14%,高於2004年底的10%。有研究表明,這個數字可能低估,因為許多女性是通過臨時工機構被僱傭的,並不算正式員工。

那么女卡車司機的情況又如何?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2018年《卡車司機從業狀況報告》,中國目前有3000萬卡車司機,其中男性佔大多數,佔比為95.8%,女司機為數不多,大多都跟李星一樣,是丈夫或父親領入行的。儘管正式女司機佔比不高,但中國有龐大的「卡嫂」群體,沒有被算進入。數據顯示,中國有三分之一的卡車是夫妻車,也就是夫妻共同參與貨運。網易一份報道推算,中國有900萬的跟車卡嫂,她們沒有一個正式的職業頭銜,也沒有被算進這3000萬的數字之中。卡嫂的勞動並不輕鬆。除了照料丈夫一路的生活起居,做飯、洗衣、打掃衛生不在話下,她們還得幫忙找貨,處理貨物。儘管在一代代女權主義者的努力下,「家務勞動也是勞動」的口號被提出,但大多數家務勞動仍被排除在市場概念外。卡嫂的勞動被隱形化,正是」女性無酬勞動代替男性有酬勞動的性質「的體現。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21/163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