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奪冠後的世態炎涼讓很多人想起了清代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這麼一個落魄秀才,赴考的時候全家餓了兩三天,老母親餓得老眼昏花,都快瞧不清東西。家裏唯一值錢的是一隻能下蛋的母雞,都得拿去換錢買米。范進中舉之後,這個落魄潦倒的家庭突然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向看不起范進的岳父胡屠戶突然改口叫他"賢胥老爺",鄰里之間紛紛慷慨解囊並對其前呼後擁,鄉紳豪士甚至要贈送房子。如今再看全紅嬋的命運轉折,怕是有過之無不及。有企業主動贈送房產和商鋪;市衛健委領導親自探望其病床上的爺爺,醫院表示將全力醫治;全母感慨不知道竟然有這麼多的親戚;寒磣的老房子成了網紅的打卡地,有人蹲守至深夜;廣東全氏家族甚至要修改族譜,追認全紅嬋為26氏孫,並單獨立牌位。這一切似乎來得很喜慶,卻又給人一種寒慄的荒誕感。幾十年的現代化建設,看似繁華的表象下,我們整個社會不經意間所流露的某種特質,依然還停留在舊社會的某種生態框架內。有網友透露,全紅嬋的家還並非網傳的那間寒磣平房,那是她大伯的家。她的家在邊上緊挨着,是單層的磚瓦房,看樣子舉個手就能摸到屋頂的那種。
如果不是這次奧運會延期了一年,全紅嬋因年齡限制,是沒法獲得參賽資格的。也就是說,她本來可能要等到17歲才迎來人生巨變,一家人在矮小的房子繼續生活三年,母親與爺爺的病也繼續拖上三年,遊樂場的初體驗,也得再拖三年。或者還有一種可能,三年後,或因身體變化,或狀態下滑,或體制內人才輩出,致使她失去了這枚冠軍獎牌。那麼她的人生,以及她所熱愛的家庭,將可能永遠默默無聞,而且暗淡無光。更殘酷的一個事實是,奧運延期成全了現在的全紅嬋,那麼它所拋棄的2020年的那個姑娘,又將面對怎樣的人生?對此,有個讀者對我感慨道,說全紅嬋就是一個角鬥士,要麼殺出重圍獲得(財務)自由,要麼死在鬥獸場。其實科舉也是一個另類的角鬥場,如果范進沒有中舉,那麼他賣掉最後一隻母雞後,全家就無米下炊了,他也將繼續是岳父眼中的一個失敗者,左鄰右舍眼裏的窮酸秀才,鄉紳縣官不屑一顧的低端people。事實上科舉並非是為底層設計的出路,而是皇帝為鞏固統治給底層農民留了一個上升通道,社會的階級流動性看似提升了,但事實上每年脫穎而出的永遠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都處於一種赤貧狀態。可悲的是,天下讀書人對皇杈體制的依附性更強了,他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進朝廷為皇帝賣命,以致整個社會徹底喪失了改良的可能。並形成一種令人壓抑的病態文化,社會的集體共識就是成為人上人,默認窮人的出路就是狀元式的,而不是去改變社會的普遍性貧窮。這次奧運會閉幕式上的"巴黎8分鐘",有網友的調侃頗為有趣,說巴黎8分鐘讓世人充分見識了法國人的浪漫,才情,文藝,冒險,以及,無所事事……如果從人道主義出發,那些已實現系統化福利保障的國家,都應該自覺退出金牌的角逐,把機會讓給那些把孩子送入角鬥場一樣去參加奧運的國家。就像方粥子調侃說的,這下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人要想給母親看病,得先拿奧運冠軍。我倒沒有諷刺什麼,我只是覺得我們整個社會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解決普通的人問題,而不是集中養分去滋潤成功者。德國這次大水衝垮了這麼多房屋,他們也沒說要給奧運冠軍贈送房子,而是給所有失去家園的普通公民重新修建房子。一個最簡單的邏輯,我們絕大多數人明明都是普通人,為什麼我們對普通人的民生如此漠視,卻對少數精英和勝利者的獎勵如此慷慨?就算不計楊改蘭,吳花燕,王福滿這類少數的極貧者,中國的絕大多數家庭終其一生都是在為生存而奔波。鄭州水災那會,有段聊天截圖觸動無數人,一個年輕人在遇難之際,將微信里僅有的893元餘額轉給了自己唯一的好友,說怕自己來不及花了。最近鄭州又遭遇疫災,一個中年男子發文感慨,說來鄭州十年,始終在底層掙扎,跑過貨拉拉,送過外賣,做過代駕,最近在跑滴滴。有個9歲的孩子,妻子全職帶娃,還有一個年邁的母親,一家人擠在出租房,生活的重擔全在他一人身上。現在男子所在的小區突然封掉了,人員只進不出。妻子說安全第一,要他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可是他卻不敢停下來,因為他是家裏唯一的收入來源,四張口要吃飯,還要應付每個月的房租……
上個月的時候,上海有個孕婦挺着大肚子,騎着電摩送外賣的樣子,引起不少人關注。當人們在為起跑線焦慮時,有些人單單是成為一名母親,都要歷經千辛萬苦。
我想這些才是芸芸眾生的常態,生活並不比跳水容易,苦難的水花任憑你如何磨練技藝都是壓不住的。對一個國家來說,金牌在別人眼裏並不一定意味着榮譽,消除所有成員的苦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