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陳申申:誰需要敵人 誰需要戰爭

作者:
在戰爭中,共產黨建立起了黨政軍一體化的政府管理體制,即黨國體制。一切服從黨的領導,一切服從政府。黨就是政府,政府就是黨。為什麼人們會擁護共產黨,擁護政府,擁護毛澤東?仍然是為了戰勝敵人,贏得戰爭。 因此,戰爭雖然結束了,為了確立黨國體制,毛澤東卻仍然需要敵人,需要戰爭。沒有敵人,就編造一個敵人。沒有戰爭,也要找機會參與戰爭。

誰需要敵人?誰需要戰爭?

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了,和平到來了。全國人民都在期待着民主憲政,期待着經濟發展。

可是,有人為了抵制民主憲政,確立黨國體制,需要敵人,需要戰爭。

是誰?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

毛澤東要抵制憲政,並不容易。

實行憲政,是鴉片戰爭以後經過一百多年形成的中國社會的普遍願望。剛剛在反對獨裁的聲浪中推翻了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毛澤東不能一掌握政權就公開抵制民主憲政。為了確立黨國體制,毛澤東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敵人,參與戰爭。

如果沒有大敵當前,如果沒有強敵壓境,共產黨在戰爭年代建立起來的黨政軍一體化的黨國體制就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毛澤東至高無上的權力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黨國就必須讓位於憲政。

共產黨里實行嚴格的黨的紀律,"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為什麼黨員都會自覺地遵守黨的紀律?是為了戰勝敵人,贏得戰爭。

在黨的紀律之下,連黨中央都有上級,那就是黨中央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黨的中央委員會不是根據黨章選舉產生的,而是毛澤東指定的。為什麼能容忍毛澤東如此大權獨攬?還是為了戰勝敵人,贏得戰爭。

在戰爭中,共產黨建立起了黨政軍一體化的政府管理體制,即黨國體制。一切服從黨的領導,一切服從政府。黨就是政府,政府就是黨。為什麼人們會擁護共產黨,擁護政府,擁護毛澤東?仍然是為了戰勝敵人,贏得戰爭。

因此,戰爭雖然結束了,為了確立黨國體制,毛澤東卻仍然需要敵人,需要戰爭。沒有敵人,就編造一個敵人。沒有戰爭,也要找機會參與戰爭。

美國為什麼變成了敵人

"敵人"很快就被找到了。這就是美國。

美國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敵人"。

其一,這個"敵人"足夠強大。敵人不強大,不足以讓中國社會感受到亡國的危險。沒有亡國的危險,就不會承認毛澤東至高無上的權力。

其二,這個"敵人"足夠安全。美國不會象二戰中的日本那樣侵略中國。挑戰美國,毛澤東完全沒有亡黨亡國的擔心。

其三,這個"敵人"一定會被"戰勝"。美國不會入侵中國領土。所以,毛澤東就一定能夠取得"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偉大勝利"。

可是,那時候美國幫助中國打敗日本侵略的記憶還在千千萬萬中國人的腦子裏。美國的影響,不僅在社會各界中,同時還在共產黨里,連毛澤東本人都曾經親自寫文章讚揚美國。反美,需要等待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

朝鮮戰爭爆發了。

韓戰立刻被毛澤東描繪成美國侵略中國的前奏。一個彌天大謊出現了:如果不能在朝鮮戰場上獲得勝利,美國就會象當年的日本,入侵我國的東北,然後進犯全中國。

在鋪天蓋地日復一日的宣傳下,中國社會在抗日戰爭中建立起來的對美國的感謝漸漸消散。"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響遍全國城鄉。

毛澤東從來不相信自己編造的戰爭謊言

韓戰結束,毛澤東如願以償。毛澤東成了中國人民心中能夠打敗美帝的最大的民族英雄。

美國要入侵中國的彌天大謊,被中國社會接受。毛澤東高於一切的權力也被中國社會接受。

韓戰以後,為了鞏固黨國體制毛澤東繼續他的美國將要進攻中國的戰爭謊言。可是,只要看看他的行為就可以知道,毛澤東從來不相信自己編造的戰爭謊言。

真正的戰爭,社會上一定會有戰爭景象。可是,在毛澤東掀起的反美浪潮之下,我們看到了什麼?對比一下抗日戰爭,就清楚了。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侵略迫使全國上下全力以赴地和日本作戰。國共兩黨放下了十年內戰的血海深仇,攜手抗日。共產黨放棄了土地革命。各路軍閥都停止了內戰,一致外對。富人窮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那才是真正的戰爭壓力下的社會景象。

可是,在反美的浪潮下,毛澤東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在城市實行公私合營,剝奪私人財產,取消市場經濟。

很顯然,這不是在抵禦外敵,而是在剷除憲政的經濟基礎。

我們過去只看到有人在戰爭中藉機發戰爭財。這裏我們看到的是,沒有戰爭,毛澤東也能藉口戰爭巧取豪奪,掌握對全國所有財富的支配權。

抗日戰爭時期,各黨各派團結一致。各行各業齊心協力。

可是,在反美熱潮中,毛澤東團結了誰?民主黨派都被改造成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反右鬥爭把大批知識分子送進勞改農場。廬山會議後,黨內有不同意見的人都成了敵人。

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各地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權。各黨各派都可以直言不諱的批評政府。接受黨外人士的批評建議,在當年的共產黨里也是引以為榮的。

可是,在反美的熱潮中,毛澤東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專制統治。其專制的程度讓專制統治的理論概念都要重新定義。

過去,在階級對階級的專政之下,地主欺壓農民,農民還可以選擇東家。資本家欺壓工人,工人還可以選擇老闆。

在黨國體制下,毛澤東的專政不是階級對階級的專政,而是一個人對所有人的專政。黨國體制的本質,就是一個人的專制體制,是一種奴隸制度。這裏只有一個東家,只有一個老闆,就是毛澤東。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都是他的奴隸。上至國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的每一個人,毛澤東都可以"不投降,就叫你滅亡"。

文革開始,毛澤東反對美帝侵略的宣傳達到了最高潮。毛澤東鞏固個人專制的行為,也達到了極點。

毛澤東在文革初期就宣佈,黨內有兩個司令部。就黨章來說,毛澤東是在公開的分裂黨。就國法來說,毛澤東是在公開的分裂國家。毛澤東把整個黨和政府都看成了他實行個人專制的障礙。真的大敵當前,毛澤東敢這樣做嗎?

文革中,在毛澤東的指揮之下,各級黨政機關癱瘓,工廠停工,鐵路中斷。毛澤東的行為就象是一個敵人派來的奸細。真的大敵當前,毛澤東敢這麼做嗎?

文革中,在毛澤東的操縱之下,軍隊的高級將領紛紛被捕入獄。士兵接到命令"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任憑不法分子搶奪軍隊的武器彈藥。毛澤東肆無忌憚地瓦解軍隊士氣,削弱軍隊的戰鬥力。真的大敵當前,毛澤東敢這麼做嗎?

文革中,毛澤東挑起武鬥,導致全面內戰。武鬥的戰場上,不法分子用搶來的武器,一天就能打出數以萬計的炮彈。死的都是平民百姓。那些禍國殃民的指揮武鬥的壞人還都成了中南海的座上賓。為了個人的權力,毛澤東明目張胆地和犯罪分子混作一團,來向各級黨政機構奪權。真的大敵當前,毛澤東敢這麼做嗎?

面對毛澤東說的戰爭威脅,可以有兩種推斷。

其一,沒有戰爭威脅。毛澤東在撒謊。

其二,真的有戰爭威脅。那麼毛澤東就是敵人派來的奸細,故意搞破壞,想讓中國人打敗仗。

請每個人自己判斷。

二戰後的世界共識

毛澤東一直在說的要準備打仗,從來就不是為了抵禦美國入侵,而是為了"解放全人類"。

為了說明這一點,就需要首先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世界格局。其中有三個顯而易見的特徵。

其一,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全球共識。二戰以後,美國和蘇聯都在以高度的警覺防止世界大戰。特別是不能發生核戰爭。

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讓歐洲各國,包括蘇聯都吃盡了苦頭。武器的殺傷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出現了核武器。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不會有勝利者,只會是人類文明的毀滅。

因此,二戰的結束,意味着通過戰爭和領土擴張來獲得利益的帝國主義時代已經結束。從此以後,帝國擴張的主要方式改變為以技術進步為根本動力的新興市場的擴張。

戰爭只能帶來毀滅。市場擴張,卻能帶來比以往任何戰爭都大得多的利益。市場擴張,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

一個和平發展的新時代就這樣到來了。中國直到文革結束後才真正認識到這一點。

其二,為了避免發生直接的衝突,在美蘇之間建立起了寬廣的緩衝地帶。只要美蘇兩國不直接交戰,就不會有世界大戰。

歐洲和亞洲都是美蘇兩個大國之間的緩衝地帶。在美蘇的對峙中,中國的地位只是亞洲緩衝地帶中的一個國家。

其三,美蘇爭奪的重點在歐洲,而不是在亞洲。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蘇兩國都經常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中。

處在緩衝地帶的各國的政治力量都希望仰仗美蘇兩大國的力量來謀求自身的利益。比如說北韓想仰仗蘇聯來實現統一,而南韓則想仰仗美國來實現統一。如果一味地滿足他們,區域的衝突就會逐步升級成為全面衝突,導致世界大戰。如果不滿足他們,就可能在區域衝突中失去這些政治力量的支持。

所以,每次區域衝突,都是美蘇兩國面臨的難題。既要爭取更大的利益,又要防止區域衝突引發世界大戰。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蘇兩國的這種政策取向。

比如說,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曾經是國共兩黨爭執的調停者。中共一直在譴責美國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美國也確實和國民黨政府有更密切的關係。但是,美國也一直在限制對國民黨政府的軍火供應,還曾經在戰爭的關鍵時刻迫使國民黨政府暫時停止了對解放軍的進攻。

再比如說,美國從未放棄與中共保持良好關係,甚至不惜為此得罪蔣介石。解放軍佔領南京時,美國的大使館留在了南京,準備和中共接洽。與此同時,蘇聯的大使館卻跟隨國民政府搬遷到了廣州。請問,誰對中共更友好?是美國,還是蘇聯?若不是毛澤東一定要"別了,司徒雷登",中美關係在當時就可能出現改革開放後才有的全新局面。

還有,韓戰爆發以後,美國一直堅持"有限戰爭"的底線,不僅不轟炸中國 大陸,對於要不要轟炸鴨綠江大橋,切斷志願軍的補給線都爭論不休。蔣介石希望派軍隊參加韓戰,也被美國拒絕了。

如此等等。

在蘇聯方面,斯大林一直在支持中共。可是,斯大林對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的期待常常超過對中共的期待。在國共內戰時期,斯大林不僅不相信中共會勝利,甚至不願意看到中共在全國的勝利。因為斯大林害怕中共的勝利會引發世界大戰。

蘇聯對韓戰的態度是猶猶豫豫,出爾反爾的。最初,斯大林反對金日成開戰,後來又同意了。

斯大林曾經承諾派蘇聯空軍支持中國的志願軍入朝作戰。可是在志願軍出兵時又反悔了。後來派了很少的空軍,還是秘密的。蘇聯的理由簡單明確:不想和美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

特別需要說到的是,蘇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沒有行使否決權來阻止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隊進入朝鮮與中國的志願軍作戰。

此後,為了解放台灣,中共想得到蘇聯空軍的支持。這遭到了蘇聯的斷然拒絕。理由還是不願意和美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

總的來說,美國和蘇聯都在小心翼翼的防止地區衝突引發世界大戰。

況且,中國地處亞洲,朝鮮只是亞洲的一個小國,都不是必爭之地。美國和蘇聯爭奪的重點在歐洲,都不會為了亞洲的區域衝突全力以赴。

毛澤東的戰爭渴望

防止世界大戰的世界共識,展現的是人類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很顯然,毛澤東完全在這樣的文明之外。

信奉"槍桿子裏出政權"的毛澤東當然不會承認當今時代已經是一個和平發展的時代。

在毛澤東的眼裏,第一次世界大戰造就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造就了十三個國家組成的社會主義陣營。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戰爭的前景如此光明,為什麼要拒絕呢?

毛澤東的一切成功都來自戰爭。毛澤東晚年直言不諱地說,他要感謝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沒有戰爭,就沒有毛澤東。他渴望戰爭。他渴望在更大規模的戰爭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毛澤東要稱霸全世界。用他的話來說叫做"解放全人類"。

毛澤東堅信"武裝奪取政權"。他還沒有發起全面進攻,僅僅只是因為沒有準備好。

毛澤東要在全世界展開他的游擊戰爭。支持東南亞的反政府武裝,援助非洲,都是他的游擊戰的一個部分。

毛澤東要在全世界實施他的"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大城市的戰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都是他眼中的農村。美國,蘇聯,歐洲,日本,都是他最後要奪取的大城市。

毛澤東為什麼要發動文革?文革的實質是毛澤東"解放全人類"的戰爭準備。

為了防止世界大戰,美蘇兩國都在認真的實行自我約束。美國的"有限戰爭",蘇聯的不希望中共取得全國勝利,都是這種自我約束的實際表現。

但是,在毛澤東眼裏,美蘇兩國的自我約束恰恰證明了美帝的腐朽和蘇聯的軟弱。

1957年毛澤東訪問蘇聯時,蘇聯剛剛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當時的世界普遍認為蘇聯已經超過了美國。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認為,事實證明通過和平競賽蘇聯可以戰勝美國。毛澤東反駁赫魯曉夫,既然已經超過了美國,為什麼還不主動發起軍事進攻呢?

進而,毛澤東對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提出了他的核戰略。準備死一半人,和美國打核戰爭。毛澤東的核戰略立刻遭到了的強烈反對。

歐洲國家都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飽受戰爭蹂躪。二次世界大戰中,各次重大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常常都數以百萬計,還有成百上千的坦克和飛機。一座座城市在戰火中毀滅。歐洲人口銳減。經歷了這樣殘酷的戰爭,誰還會願意再來一遍?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防止核戰爭是他們的共同心願。

毛澤東親身經歷的二次世界大戰是小米加步槍的游擊戰。面對日本軍隊的大舉進攻,按照游擊戰的打法,最常見的就是躲起來,躲進小城鎮,躲進農村,躲進山區。直到二戰結束,共產黨只有毛澤東說的幾十萬條槍,沒有飛機,也沒有坦克。

雖然都是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其他地方的戰場和中國戰場完全不一樣。在中國,正面戰場和游擊戰又完全不一樣。二戰中,毛澤東只有游擊戰的經驗。

在歐洲各國領導人的眼睛裏,毛澤東完全沒有現代戰爭的經驗。毛澤東對未來戰爭的設想要麼是是出於無知,要麼就是在發瘋。

在毛澤東的眼睛裏,蘇聯和東歐的國家領導人都是在向西方帝國主義投降。在以後的中蘇論戰中,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共產黨都是毛澤東說的"修正主義"。從那以後,中蘇關係漸行漸遠,直到劍拔弩張。

失去了蘇聯的支持,毛澤東的帝國野心,就只能靠自己了。

沒有人要進攻中國。但是,毛澤東還是要全力以赴的備戰,為黨國在全世界的擴張做準備。

誰是勝利者

和平與發展的新時代帶到來了。這不是哪一位政治領袖英明決策的結果,而是普遍的深入西方社會基層的世界共識,是世界潮流。

雖然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可是世界還沒有美好到可以沒有戰爭。戰爭威脅依然存在。和平,時時刻刻都在戰爭的陰影之下。

一方面,和平發展成為世界的主旋律,另一方面,為了防止戰爭,各國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技術來發展軍備。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和平的保障。

做得好,經濟發展和軍事力量,兩者相輔相成。經濟成長可以為軍事力量提供更為堅實的經濟基礎。軍事力量的成長不僅可以保衛國家,還可以加快發展新技術,推進經濟成長。

做不好,落後的經濟就是軍事力量成長的障礙。軍事力量的發展又會耗盡國家的財富,讓經濟停滯不前,甚至更加落後。

和平發展的時代里,國際競爭是超越國界的市場競爭,是經濟和軍事力量提升速度的競爭。這是一種和平的競爭。誰能做得更好,誰就是這個時代的勝利者。

二戰結束到現在,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經濟和軍事力量成長的根本動力都是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的來源是什麼?是個人的創造性。

所以,能夠尊重個人創造性的國家就能發展。扼殺個人創造性的國家就一定衰敗。

很多人都說蘇聯解體的原因是軍費太高。其實,美國的軍費也很高。兩者的差異不在軍費高低,而是美國更加尊重個人的創造。因此,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提升速度更快。想一想,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火箭的設計,是工程師在監獄裏完成的。這樣對待知識分子的國家怎麼能進步?

二戰以後,西方國家通過科技發展獲取了豐厚的市場收益。對比蘇聯的解體,讓全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不僅戰爭無利可圖,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軍事力量也是不可取的。

再看中國。

知識分子無疑是最具個人創造力,同時也最不願意做奴隸的人群。

可是,在黨國制度下,只有毛澤東一個人是奴隸主。毛澤東不僅把每一個人都變成了奴隸,還要讓每一個人都心甘情願的做奴隸。他要把所有"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全部消滅。

毛澤東像發了瘋一樣的迫害知識分子。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迫害,絕不是要打擊少數人,而是要摧毀整整一代人。不僅是要摧毀整整一代人,而且要連根拔除,包括他們的學生和後代。

如果奴隸制度下也能發展現代經濟和現代軍事,現代政治經濟制度就根本不會出現了。毛澤東的失敗是必然的。

毛澤東在世時,大陸天天喊解放台灣,台灣天天喊反攻大陸。可是實際上雙方都沒有能力發起軍事進攻。海峽兩岸實際上就是在和平競爭。

毛澤東用十億人口大國的全部資源竭盡全力擴軍備戰,準備攻打台灣。備戰拖垮了經濟,全國老百姓都在貧困線上掙扎。犧牲經濟成長,是不會有現代軍事的。軍事技術一天比一天更落後。

台灣的人口不到兩千萬。與近十億人口的大陸對抗,戰爭壓力之大和軍費之高都可想而知。結果是小小的台灣不僅防止了大陸的軍事進攻,還實現了經濟起飛。

海峽兩岸,誰輸誰贏,清清楚楚。

台灣的成就不僅是台灣的,還推動了大陸的改革開放。

中美建交,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提。改革開放中,西方的投資和技術是中國經濟成長最強大的動力。歷史再次證明,美國從來就沒有打算吞併中國領土。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對中國來說,美國和西方國家不是戰爭威脅,而是發展動力。

毛澤東為了他一個人的權力,把美國說成是中國的敵人。實際上,毛澤東自己才是這個國家的敵人。

國共內戰結束時,全國歡天喜地。人人都以為戰爭過去了,可以過上好日子了。可是,誰也沒想到,更大的災難即將來臨。毛澤東站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道義制高點上,發動政治運動,人為製造大饑荒,死去的人數超過了國共內戰,超過了抗日戰爭,超過了瘟疫,超過了鴉片戰爭以來所有災難的總和。

毛澤東至高無上的權力和黨國體制的存在,是以犧牲國家的現代化和無數生命為代價的。按照毛澤東的路線走下去,即使沒有戰爭,這個國家也會因為不惜一切代價的擴軍備戰而傾家蕩產。

回顧歷史,毛澤東的罪惡歷歷在目。一個人要做壞事不奇怪,奇怪的是,毛澤東做壞事能做得這麼理直氣壯,這麼持續不斷,這麼規模巨大。其中的原因在哪裏?

原因就是毛澤東的戰爭謊言。他做壞事,總是在說敵人要來了,要保衛國家。多少人在毛澤東面前低頭認錯,不是因為他們有錯,而是因為他們認為毛澤東在保衛國家。他們情願自己忍受屈辱,也不反抗。

戰爭謊言,是套在中國人身上最沉重的精神枷鎖。

回歸真相,毛澤東的黨國體制就會土崩瓦解。光明的中國,憲政的中國,將從這裏開始。

2021年7月30日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01/162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