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女性的婚育選擇 (下)— 三孩政策來了,生嗎?

中國的三孩政策來了,國家喊着女人回家生娃,還出台了取消社會撫養費、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住房支持等政策,以及減輕教育負擔等配套措施,那麼效果會如何呢?受訪的中國女性看似都不太買單,學界更提出了質疑。如此重大的計劃生育公共政策,依據的是什麼?女人的聲音又在哪裏呢?以下請聽本台記者唐家婕製作的《中國女性的婚育選擇》下集:三孩政策來了,生嗎?

生不起、養不起、不願生

2021年的5月底,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發佈後不到一個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改變現有人口控制政策,允許一對夫婦生育三個子女。這是繼2013年開放「單獨兩孩」、2015年全面開放二孩之後,中國在計劃生育國家政策上再次鬆綁。

眼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中國生育率大幅下降的危機。2020年的報告顯示,出生人口僅1200萬人,連續四年下降。這一年的生育率為每名女性生育1.3個孩子——遠低於維持人口增長所需的2.1個。

三孩政策來了,輿論第一時間的反應,卻往官方的頭上澆了一桶冷水。

"生不了!養一個都跟碎鈔機一樣,怎麼可能再生?」在長沙從事服務業的李小姐說,5歲女兒的教育費已經讓三口之家喘不過氣來。

"我們現在買了房子,一個月還貸的錢甚至高過我的月薪。我拿什麼錢去生小孩?不要說三胎了,我連生一胎的錢都沒有。」在杭州的90後邱曉佳跟丈夫已結婚三年,她說看到嬰兒還是會心動,但現實是生不起、也養不起。

"我現在是一個月光族,我依然在啃着家裏的老,住的是家裏的房子,開的是我媽媽的車,我依然存不下錢。就算政策說生三個沒問題,我們也不會生三個,也沒有條件去生三個。」在重慶的馬靜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她跟丈夫的工作都是「996」,兩人沒有生娃的打算。

"我作為大齡未婚、育齡未育的女性中的一員,我覺得(不生)最主要的原因跟錢沒有關係,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是單身、單身狗。」80後的上海姑娘李丹說。

互聯網上廣傳了幾個段子:「我不買三台勞斯萊斯,是因為限購嗎?是因為我買不起!」、「上有四老、下有三寶、中間兩個、死了拉倒」。連新華社官方微博也發起了投票詢問「三孩生育政策來了,你準備好了嗎?」結果獲得壓倒性網友票數的選項是:完全不考慮。

這個投票的帖子不久後被刪除。

配套政策來了人口學者為何憂慮?

 

 

每個家庭可以生育三個小孩。不過,民間反應冷淡。

「國家在宣佈實施三孩政策以後,網上關於『生不起、養不起』反應比較激動。這次中央決定,明確將配套生育措施和三孩生育政策,作為整體組合提出。」7月20日,中國政府公佈了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中國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說,這次要「全方面」地為適育夫妻們解決問題。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中,列出了取消社會撫養費、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以及減輕教育負擔等目標。

「這些政策很空,都是原則性的。具體怎麼落實?政府要拿多少資金出來?都語焉不詳。」美國密歇根大學婦女學系和歷史系終身教授,復旦大學社會性別研究所合作所長王政告訴本台。「一個核心問題是,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政府文件來檢討獨生子女政策的錯誤,沒有反思過程,怎麼能確保不再犯下一個極其嚴重錯誤的生育公共政策?當初說只能生一個,不然就人口爆炸。那今年,又是根據什麼出(台)了一個三孩(政策)?」

五年多前,中國政府放棄了實行三十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允許已婚夫婦生育兩個孩子。政府曾做了樂觀的生育率預測,但僅政策放寬的第一年出生人數增加,此後持續下降。

中共官方的數字統計發現,相當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經濟負擔重、沒人帶孩子以及女性難以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係。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90後」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僅為1.66個,比「80後」低了10%。

在明知不受歡迎的情況下,強推三孩政策的原因是什麼?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系兼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豐與北卡羅萊納大學的人口學者蔡泳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提出直接批評,他們寫到「人口控制是任何監控國家的基礎。中共根本不能放棄這一點。」

王豐和蔡涌教授還對中國政府動用國家各級資源「哄騙」女性生育、並誓言要「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與家庭觀」的做法感到擔憂。

「中國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它不是一個民主社會,不見得會根據社會的真正需要去調整政策,反而是有可能用一些威權手段。」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研究員趙思樂分析,「現在的威權手段是用在宣傳,也有法律政策方面,像是離婚冷靜期。下一步要看國家在生育方面會不會有較強制性的政策,比方說要求國家公務員生二胎,會不會跟獎金、升遷做掛勾?會不會在避孕措施、流產方面進行一些限制?這都是在民主國家很難想像的。」

六月底,湖南岳陽市統計局推出了落實三孩政策的建議,「鼓勵以順產的方式進行生育,縮短二胎和三胎的生育周期」。這在中國的社媒網路上引起質疑,有人罵「這是把女人當母豬了」,也有人擔憂產婦剖腹產是否會遭到阻攔?

學者們擔心,在一個公共政策無法與民意切合的環境下,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這類措施只會讓女性對生育更加抗拒,在中國威權、父權體制下,跟現代女性個人的轉變是有嚴重衝突的。」趙思樂說。

子宮姓黨、按需生育?

 

 

中國家庭可以生育三個小孩,但是人們意願不高。(志願者提供/記者喬龍)

「我覺得社會不應該去批判我們(不生孩)……我們這一生都是被計劃而來的九零後。」28歲的邱曉佳說,「社會要放眼去看、去關注的,是怎麼平衡整個社會的發展。我覺得現在當今社會對於女性來說,並不是說抱有惡意,但我覺得阻擋我們去尋求更好未來的門檻越來越高。我現在覺得我的每一天都很焦慮。」

她提到幾年前自己轉職的經歷,由於當時未婚未育,公司的人力要求她簽訂一個三年的合同,確保三年內不能懷孕,確保為公司創造收益。

中共官方的調查顯示,近六成的中國女性遭遇了「應聘過程中被問及婚姻生育狀況」。瀏覽中國公司的招聘廣告,也不難發現「已婚已育優先」、「男性優先」等信息。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2021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中國在156個國家中排名107。這個報告從健康、教育、經濟和政治四個方面,評估兩性地位的相對差距。11年前的2008年,中國排第57名,此後一路「狂跌」。

「過去幾十年來經濟成長,資源是不成比例地落在男性手裏。」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董亦歌(Yige Dong)教授告訴本台。

不光是經濟結構上的轉折,讓原本在社會主義社會被解放出的婦女被再次綁住了手腳。中共建政後的毛澤東時代,曾極力提倡男女平等,即所謂的「婦女能頂半邊天」。但是,研究者們發現,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社會對兩性的意識形態也在轉變為更加保守。

「要男女有別,女人要做女人,當賢妻良母、小鳥依人……這一套又變成了主流的性別話語了。」王政教授說,隨着80年代的改革開放,性別平等的概念被不斷拆解。2013年,習近平成了第一位號召女人回歸傳統家庭、要求「廣大婦女要自覺肩負起尊老愛幼、教育子女的責任,在家庭美德建設中發揮作用」的中共領導人。

出於維穩及生育的需要,中共一方面號召着女性回歸家庭,一方面大力打擊並污名化各種女權運動。「打不完的。女權本來就是一個去中心的民主運動,它不是一個政黨、不是一個組織,像小草,野火燒不盡,任何一個女人只要有了思想覺悟,你開口說話就是女權主義。」王政說,「這些中國女人是頭腦很清楚的。」

從不斷推遲的初婚年齡、不升反降的出生率,21世紀的中國女性用身體回應她們的選擇:子宮不姓黨、她們的人生自己做主。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31/162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