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不管不成才,李玫瑾:「放縱教育」會毀了孩子,三方面要狠抓

孩子的性格、品行,歸根結底主要是受父母、家庭的影響。能讓一個人留下終生不可磨滅的印記。可見,父母、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而知名的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提到:「孩子在6歲前,只有得到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才能保證孩子有良好的品德,成為優秀的人。

一直對青少年犯罪心理進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時說起一個曾經接觸的真實案例。案例中,一名年僅16歲的男孩在要求父親給自己買一台最新款的手機,因為父親當下沒有這麼多錢便拒絕了他之後,男孩便用刀將父親捅成了重傷。最終,男孩因故意殺人罪被關入少管所,而父親則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李玫瑾教授與男孩交流時得知,原來男孩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此後他便跟着父親生活。或許是因為對兒子的愧疚感,父親從小對他極為溺愛、放縱。「我想要什麼,他從來不會拒絕」,男孩十分坦然的說到。甚至他在初中一年級時欺負了班上的一名同學,他的父親接到老師的投訴時,也沒有對他多做責怪。

當提起他想購買手機,父親卻因為沒有發工資而暫時無法滿足他的要求後,他便感到十分生氣,甚至一度覺得十分的憎恨父親。當李玫瑾教授問及他揮刀向自己的父親時內心有何想法,男孩並沒有悔意的說到:「誰讓他拒絕了我的要求?我只是做出了抗議而已。」

父母因為對孩子無私的愛,自然捨得為孩子付出一切,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不忍心拒絕孩子。殊不知,如此無底線、無原則的「放縱教育」,過度的溺愛,培養出的孩子小時候是「熊孩子」,長大後便是一事無成、「啃老族」等無用之人,甚至會走向歧路。

「放縱教育」對孩子的危害,父母不可不知!

許多教育專家都在建議家長不要過於嚴管孩子,要適當的「放手」。但很多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愛,往往會把握不好尺度,變為「放縱」。即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毫無底線包容孩子犯下的錯誤、無原則包庇孩子、事事以孩子為重等。

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首先便是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畢竟從小在家裏就是如「小霸王」一樣的存在,家人們都會十分遷就,讓孩子習慣了這份特殊性。若是以這樣的心態進入社會,毫無疑問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工作與人際關係。

其次是孩子習慣了父母的無度付出,事事包辦,不僅會沒有感恩之心,更是覺得父母的付出理所應當,哪一天遇上父母拒絕後,很可能會對父母產生怨恨。還有就是事事包辦之後,孩子失去獨立自理的能力,遇事只會依賴父母或者他人。「媽寶男」、「啃老族」便是這樣養成。

最後一點是因為父母總是無原則、無底線的包庇孩子,容忍孩子的一切過錯,令孩子沒有了正確的是非觀。長大後,很容易犯錯而不自知,甚至是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也不覺得自己有錯。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慣子如害子」,正是對教育孩子時,使用「放縱教育」的父母的一種勸告。許多教育專家都曾提醒家長,孩子該教育的時候,切不可放鬆。李玫瑾教授更是根據多年的觀察與研究,向家長們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管不成才,李玫瑾:「放縱教育」會毀了孩子,三方面要狠抓

俗話說:「矩不正,不可為方。」教導孩子亦是如此。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孩子在6歲前必須要注意教導孩子懂得這個社會的規則、規矩。家長要以身作則,向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面對孩子犯錯時,一定要及時糾正,耐心教導孩子,讓孩子懂得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人。

同時,還要注意嚴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懂得感恩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這樣才能培養出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孩子。要做到這一點,父母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尊重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提高孩子的情商

最後要嚴抓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即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強自立,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的人,未來才能自如的應對生活與工作。正如楊絳的父親對他的教導:「教育孩子擁有獨立性,勝過讓孩子獲得第一。」

心理學家們指出,孩子三歲開始便有了自我意識,性格、心理、模仿能力、思維邏輯等都在不斷加強,到了6歲以後便基本定性。在此期間,對孩子必須加強教育,否則後期更難管教。畢竟,只要對孩子從「放手」變為「放縱」,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90育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02/161370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