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蘇芬戰爭:蘇軍力絕對佔優,為何傷亡是芬蘭3倍

蘇聯失道寡助,無人支援。芬蘭保衛本國,得道多助,國外援助很多。

蘇芬戰爭是蘇聯20世紀歷史上一場堪稱為「恥辱」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蘇軍投入30萬兵力,1000多輛坦克和800多架飛機,向只有12.7萬兵力,140多架飛機的芬蘭展開全線進攻。蘇軍在兵力兵器的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

然而,蘇芬戰爭的實際戰果卻讓世界大跌眼鏡: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芬蘭軍隊以傷亡105000多人的代價,殲滅蘇軍375000多人。蘇軍的傷亡是芬軍的3倍以上。

更為重要的是,蘇軍進攻芬蘭的大國沙文主義行為嚴重的損害了蘇聯的國際形象,等到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地站在德國一邊,和德國北方集團軍群進攻蘇聯北方城市列寧格勒,在客觀上增加了蘇軍作戰的困難。

那麼,蘇軍打蘇芬戰爭的傷亡為何比芬蘭軍隊大得多呢?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

第一,歷經肅反大清洗「全面處理」的蘇軍,本身就不在狀態,這是蘇軍傷亡超過芬軍的重要原因。

1924年,一代偉人列寧離開人世,斯大林當選為蘇共中央的新任領導人。然而,斯大林在當時的政治地位並不穩固。黨內的反對勢力托洛茨基、李可夫、布哈林、加米涅夫等人,對斯大林構成或明或暗的威脅。

對於斯大林而言,他必須通過清除政治反對勢力的方式來穩固其在蘇聯國內的政治權威。只有把控絕對的政治權威,斯大林才能按照自己的設想,領導蘇聯快速展開重工業建設。這是蘇聯肅反爆發的政治背景。

到了1934年12月1日,列寧格勒省委書記基洛夫被突然暗殺。斯大林以基洛夫暗殺事件為藉口,掀起了肅清政治反對派的鬥爭。剛開始,肅反運動還在政府內部進行。但到了1937年以後,肅反運動很快波及蘇聯軍隊。

1937年6月11日,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基輔軍區司令員亞基爾和白俄羅斯軍區司令烏博列維奇被秘密處決。緊接着,蘇聯元帥葉戈羅夫、戈沃羅夫被判處死刑處決。蘇聯紅軍中有35000多名有指揮經驗的軍官被清洗,大清洗給蘇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蘇聯最早的五名元帥之一

這個損失的危害體現在哪裏呢?1930年代是蘇聯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年代,也是蘇聯紅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年代。這一時期,包括德國在內的軍事強國在積極發展機械化部隊,圖哈切夫斯基緊跟世界軍事思想發展的步伐,提出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幫助蘇聯紅軍加強了空軍和機械化部隊的建設。如果沒有肅反,圖哈切夫斯基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就能在蘇軍貫徹實施下去,蘇軍將組建數量更多的機械化軍,提高軍隊的快速機動作戰能力。

然而,正是肅反的爆發,讓蘇聯的「紅色拿破崙」,著名軍事家圖哈切夫斯基蒙冤而死,也讓推動蘇軍現代化建設的大縱深作戰理論被蘇軍高層扔到一邊。由於缺少大縱深作戰思想的指導,雖然蘇聯紅軍在戰前部署了數量眾多的坦克配合地面部隊作戰,但蘇軍始終未能形成完整的大縱深作戰體系和坦克機械化作戰體系,導致蘇軍坦克部隊在蘇芬戰爭中損失很大。

也正因為蘇聯肅反的清洗了35000多名有經驗的指揮員,導致蘇聯紅軍的指揮層級出現了斷層,讓蘇聯紅軍在進攻芬蘭的戰爭中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芬蘭機槍陣地

第二,蘇聯對芬蘭輕敵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敵人實力的準確判斷是一個國家打贏敵人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蘇聯紅軍卻無法做到對芬蘭實力的準確判斷。

蘇聯紅軍的輕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蘇聯低估了芬蘭軍隊的抵抗意志。蘇聯認為,其自身是紅色國家,在意識形態上佔據優勢。芬蘭人民深受本國政府的「壓迫」。只要蘇軍到來,芬蘭民眾就能夾道就能歡迎蘇軍的「解放」。但事實上,在戰爭爆發後,芬蘭民眾卻站在本國政府一邊,堅決抗擊蘇軍的入侵

2.蘇聯低估了芬蘭軍隊的實際實力,芬蘭擁有12.7萬正規軍,這個正規軍還是芬蘭經過全國動員後組織起來的作戰部隊。然而,蘇聯卻忽略了一點:除了12.7萬人的芬蘭正規軍,芬蘭還有30萬預備役軍人,10萬民兵。如果芬蘭舉國動員,芬蘭將動員至少50萬軍民和蘇軍決一死戰。蘇聯將陷入芬蘭全民皆兵的汪洋大海中。

曼納海姆防線示意圖

3.更為重要的是,芬蘭還修建了一條名叫曼娜海姆防線的堅固陣地。曼納海姆防線到底有多堅固?根據相關資料介紹,曼納海姆防線大多為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材料建造而成,其埋在地下2米到4米深處。其防線的正面安放有數層裝甲板,每一層裝甲板厚度達到3到10厘米。其整個掩體和山丘融為了一體。掩體內部有近戰射擊孔,士兵能通過近戰射擊孔使用步槍、衝鋒鎗和機槍粉碎蘇軍進攻。曼納海姆防線山頂的裝甲炮台也能發揮一定的火力作用。

由於蘇軍的輕敵,再加上天氣寒冷下雪頻繁,蘇軍在強攻曼納海姆防線的時候步兵和坦克之間嚴重脫節,蘇軍步兵被躲在曼納海姆防線裏面的芬軍士兵輕易開槍射殺,蘇軍炮兵作戰經驗不足,很容易傷到自己人。在拉多加湖北部地區行軍的蘇軍部隊,其機動受限,行軍緩慢。芬軍利用蘇軍行軍緩慢的缺點,依靠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戰術,靈活打擊蘇軍進攻,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曼納海姆防線中的芬蘭軍隊

有了正規軍、預備役部隊和民兵這種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的國防動員體系,又有曼納海姆防線的支持,芬蘭軍民給蘇軍造成慘重的傷亡也就不足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蘇聯紅軍輕敵,蘇軍在作戰準備方面也嚴重不足。比如,蘇軍沒有做好在芬蘭冬季地區的森林中和芬軍長期作戰的準備,其眾多作戰車輛缺少冬季作戰的防寒油料。

1940年2月穿着雪地偽裝罩衫的芬蘭巡邏隊

第三,芬蘭軍隊的戰術得當。

芬蘭軍隊發揚其守衛本土的作戰優勢,發揮其擅長滑雪的特長,避免和蘇軍正面交火。芬軍以弱勝強,和蘇軍打游擊戰,打了就跑,讓蘇軍根本找不到芬軍大部隊的影子。

芬軍正規軍狙擊手廣泛開展射殺蘇軍的運動,這裏面最著名的狙擊手就屬西蒙海耶了。僅蘇聯官方確認的戰果就承認西蒙海耶擊斃了500多名蘇軍官兵。

西蒙·海耶(1905年12月17日—2002年4月1日),其使用的是不帶瞄準鏡的步槍

第四,蘇聯空軍無法奪取制空權。

一戰時期,飛機大規模投入實戰,制空權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然而,在蘇芬戰爭中,蘇聯空軍卻無法奪取戰場制空權。

究其原因在於:芬蘭空軍採用相對成熟的四機編隊戰術打空戰,四機編隊分成兩個作戰小隊,每個小隊都有長機和僚機(長機飛行員為飛行經驗較多的飛行員)。每個小隊的長機和僚機,乃至兩個作戰小隊之間都是互相配合,共同形成高效率的空戰編隊。而蘇聯空軍的作戰戰術為三機編隊空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使用的老舊空戰戰術,其缺點為三架戰機組成的空戰編隊在配合度上難以達成默契。

戰爭中被芬蘭軍隊襲擊的蘇軍運輸車隊

第五,蘇聯失道寡助,無人支援。芬蘭保衛本國,得道多助,國外援助很多。

芬蘭保衛本土的戰爭得到了國外的援助,瑞典派出8400多人的軍隊,以「志願軍」的名義和芬蘭軍隊並肩作戰。英國和法國也打算出動13萬英法聯軍,與芬蘭一起共同抗擊蘇軍進攻。瑞典空軍的派出12架戰鬥機,5架轟炸機來到了芬蘭,這支參加蘇芬戰爭保衛芬蘭的瑞典空軍作戰部隊,占瑞典空軍總兵力的1/3。

蘇芬戰爭中被芬蘭擊毀的蘇聯BT坦克

通過以上的分析就能看出,由於蘇軍在肅反中損失一大批優秀的指揮官導致其作戰力量下降,再加上蘇軍嚴重的輕敵,以及芬軍戰術得當,國際支援芬蘭有利等原因,導致蘇軍在作戰中付出了比芬蘭傷亡多得多的慘重代價。蘇芬戰爭蘇軍慘敗的教訓告訴世界各國:國際社會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其國際地位一律平等,大國欺負小國,強國欺負弱國的恃強凌弱的戰爭為國際法所不容,其結局一定會以失敗而告終。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歷史D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28/161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