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和珅的錢比清朝15年收入多,為何嘉慶一年花光?

清代歷史上一樁常叫圍觀群眾「開眼」的大事,就是「抄貪官的家」。

哪怕在幾個影視版本的《鹿鼎記》裏,陳小春扮演的韋小寶,抄鰲拜家時望着銀子流口水的一幕,以及周星馳扮演的韋小寶,在鰲拜家作天作地,拿着大把白銀高唱「憂懷國恨」的雷場面,不知叫多少觀眾笑破肚皮。而在真實的清代歷史上,「抄家」這事兒,也常見勁爆場面。

比如雍正年間抄直隸總督李維,「核算家產」三千六百兩,抄來抄去抄出「現金」三十四萬兩。這都還算「廉潔」的。乾隆年間查抄貪官李侍堯和王士任,這二位一個兩廣總督一個福建巡撫,家裏除了抄出大筆錢財,還抄出了各種新鮮「洋貨」,簡直和大洋彼岸的歐洲同步。另外還有浙江巡撫王亶望,家裏的宅子裏都安了夾層,藏着三千七百多個元寶——官越大,抄出來的財富越驚人,越讓人開眼。

但是跟一位大清巨貪相比,上面這幾位,那又成了小兒科:乾隆皇帝生前最寵愛之人,大清朝「領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鈕祜祿·和珅

這位野史里赫赫有名的巨貪,生前既囂張又有錢,落馬更是突然: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正月初四「親政」的嘉慶帝就雷霆出手,罷免和珅一切官職。正月初八正式將和珅下獄,正月十五定了和珅二十條大罪,三天後將和珅「賜令自盡」——這位大清朝的一代巨貪,20世紀末諸多古裝劇里的「票房擔當」,人生就此打住。

但比起他貪了一輩子的「蛀蟲人生」來,和珅更讓後人津津樂道的,卻是他巨額的財富。以《清朝野史大觀》《清俾類鈔》等資料記載,大清「抄和珅家」抄出來的財富「八百兆有奇」,如果這個數額屬實的話,那就相當於此時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這麼大一筆錢,以《清俾類鈔》的說法「悉以輸入內府」,甚至還演變成一句流傳上百年的民謠: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可清代歷史上的一幕奇景,正在於此:理論上說,嘉慶把和珅的家產照單全收,那等於是發了一大筆橫財,那還不是財大氣粗?但事實是,在嘉慶「親政」後的一年裏,他就經常哀嘆沒錢。而在他執政的二十多年裏,「沒錢」更成了大清王朝的常見景象:這位嘉慶帝的衣食住行,一輩子都極盡簡樸,連大清官員出使外國,都常宣揚嘉慶帝「觀於宮殿多簡陋」。幾乎是天天從牙縫裏省錢,可攤上事情,還是不夠花。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吃飽」了和珅的家產,那嘉慶帝的一輩子,為何如此窮酸?

首先一條原因,就是那被誇張了的「和珅財富」。和珅的財產真有「八百兆」?看看《清實錄》的記載:和珅「落馬」後,總共被抄了兩次家,第一次被抄出了二百多個手串和十幾個寶石,還有數百萬兩白銀。第二次又抄出了上千萬兩白銀,以及和珅家牆壁夾層里藏的三萬多兩黃金,另外還有他通州薊州等地的店鋪,「折現」後又是十萬兩白銀。

這一筆錢,比起之前的李侍堯王亶望之流,當然算是大尺度,但比起「八百兆」的「民間傳說」,卻還是差距巨大。而嘉慶帝本人呢?別看他鐵了心要和珅的命,卻真沒在乎過和珅的錢,詔書里他就說得明明白白:「朕之所以辦理和珅者,原為其大奸大惡,罪狀昭著」。

甚至,當鑲藍旗副都統薩彬圖自作聰明,要求追查和珅「隱產」時,本以為摸准了嘉慶帝的脈,卻被嘉慶帝劈頭一頓罵,拍錯了馬屁的薩彬圖,也被「交部嚴加議處」——這就不是錢的事。

所以,嘉慶法辦和珅,既然是沒圖他錢,自然不會像好些野史影視劇里那樣,指望靠和珅的錢,來補大清的窟窿。

而第二個原因,卻更是實在:以和珅貪來的錢,是根本填不滿嘉慶帝的「窟窿」的。

大清發展到嘉慶年間,已是舉步維艱。外加「太上皇」乾隆帝在位時,各種事「作」的太厲害。諸如「下江南」等大事,他晚年自己也承認「做無益害有益」。可承認也晚了,「下江南」的花費數字,明面上就有兩千萬兩白銀,比後來第一次鴉片戰爭賠款還多。實際更是多得多。相關的「爛賬」,當然全由嘉慶帝扛。

另外還有乾隆晚年時,越演越烈的西南「白蓮教大起義」。這事兒在乾隆帝執政時,就是鬧得凶。可各級官員成天報喜不報憂。待到乾隆與和珅都前後腳離開人世,前線在各級文武官員的糊弄下,已經「糊」成一鍋粥。雖說接下來嘉慶帝發了狠,撤換了大批無能軍將,調集重兵圍剿,總算在嘉慶九年把這場大亂平定下來,可清王朝前後花費了兩億兩白銀——相當於多年後甲午戰爭賠款。

另外還有黃河大水,這更是乾隆和珅「君臣」,親手甩給嘉慶的大鍋。乾隆晚年時,在和珅的「操辦」下,河道總督成了大肥缺,歷任總督都是和珅的心腹,上任就知吃拿卡要,大清如「生命線」一般的「河務」,完全歇了菜。乾隆六下江南期間,黃河就多次發水,到了嘉慶年間,更變成了空前大患:黃河在河南山東等地多次決口,京杭大運河屢次被斷,北京城也有「斷血」風險,只能大修!

於是,也同樣從嘉慶親政起,到嘉慶九年,歷經五年時間,投入大筆巨資,清王朝完成了一次空前的黃河治理工程。嘉慶九年工程順利在衡家樓合龍,從此「全河已歸故道,江境水勢順暢」。堪稱整個十九世紀裏,拼死拼活一二十年的嘉慶帝,乾的最有影響力,效果最卓越的大事。當然,錢也沒少花。

所以,單看這幾樣,任何一樣拿出來,和珅「留下來」的那些錢,說是天文數字,其實都不夠塞牙縫。

更要命的,是嘉慶年間越發衰敗的社會經濟:人口的激增,土地兼併的加劇,叫嘉慶年間人口突破三億的大清朝,卻只擁有七百九十一萬頃耕地。國民經濟的壓力可想而知,偏偏此時的嘉慶,還抱着老一套的治國思路,閉關鎖國越發加劇,荒唐的「禁礦」政策,更遏制了經濟發展。另外極度嚴苛的「禁墾」政策,嚴禁大陸農民出關屯墾。多餘的勞動力,連「找活」的出路都沒有,這大清,怎能不窮?

再加上越演越烈的腐敗,日益巨大的貧富差距,種種雜七雜八的難題,叫嘉慶一輩子,都在苦苦地撐,但說到底,他能把一個完整的大清江山,交到兒子道光帝手裏,已經算很不錯。

因為,「扛鍋」原本就重,治國的思路又與歷史大勢背道而馳,嘉慶帝面臨的治國大坑,就算再抄十個和珅的家,也是填不平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朝文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21/160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