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專業醫生談:對冠狀病毒的過分恐懼和打疫苗

6月13日麥克唐納博士(Mark McDonald)(左)和巴克博士( Jeffrey I. Barke M.D.)(右)在討論會上。(李梅/大紀元

自從中國武漢封城以來,COVID-19危害到世界各地並造成了人們的恐慌。6月13日,成立於1972年的鷹論壇(Eagle forum)組織了「是否存在對冠狀病毒(中共病毒)過度恐懼」討論會,會議在杭廷頓海灘市Calvary Chapel of the Harbour教堂舉行,很多人特地趕來諮詢相關問題。

6月13日麥克唐納博士(Mark McDonald)(左)和巴克博士( Jeffrey I. Barke M.D.)(右)在討論會上。(李梅/大紀元)

馬克·麥克唐納博士(Mark McDonald)和傑弗里·巴克博士( Jeffrey I. Barke M.D.)是主講人。麥克唐納是獲得認證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執業醫生。巴克是經認證的初級保健醫師也是Personal Care Physicians組織的聯合創始人,從業27年;他曾在洛斯阿拉米托斯(Los Alamitos)聯合學區董事會任職12年,現在是公立免費特許學校橙縣古典學校的董事會主席。

6月13日,成立於1972年的鷹論壇(Eagle forum)組織了「是否存在對冠狀病毒(中共病毒)過度恐懼」討論會。(李梅/大紀元)

治療COVID-19患者

巴克治療過上百個COVID-19(中共病毒肺炎)的病人,其中一些人病得很重。「治療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羥氯喹、鋅和維生素。如果在診斷的最初幾天治療,我們可以讓人們遠離醫院,消除失去味覺或嗅覺的恐懼。」

巴克說,早期治療很重要,但現在通常會讓確診者在家中自我隔離,「直到你覺得自己都不行了,那麼去醫院吧」。巴克說,他和麥克唐納都是「美國前線醫生」(America’s Frontline Doctors)的成員,可在線訪問。據彼得·麥卡洛(Peter McCullough)博士說,大約有25%的病人接受線上醫生的治療。

「恐懼」大流行

麥克唐納說,孩子在這個年齡比大人更容易受創傷。有一位父親帶女兒去海灘,女孩過去很喜歡但現在卻害怕地說:「他們(海灘上的人)都沒戴口罩。」巴克說,一些學校可能對打疫苗和不打疫苗的孩子區別對待,「不許一起玩耍,不許分享食物或物品,這對我們的後代將產生巨大影響」。麥克唐納表示,COVID-19可以說是「恐懼疫病」或大規模社會隔離的「精神病」,「政府開始『指導』人們的生活,採取各種措施限制人們的活動,然後是大規模地要求人們接種疫苗。」

人們因多種原因打疫苗,麥克唐納說:「我認識的一個少年接種了疫苗,因他想去一所私立高中當輔導員,必須出示接種疫苗的證明……我還聽到人們因找工作、去旅行和上大學而打疫苗。」在政府官網上,通常會告知打疫苗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疼痛、紅腫、發燒等症狀,但沒有強調其潛在的風險。

麥克唐納表示,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的,但是受到審查和壓制,包括羥氯喹的治療效果和打疫苗的副作用和風險,「我相信信息本身就是解決方案,我們需要勇氣。我們被告知要閉嘴和服從,如果美國人不能抗拒這些,我們將變得和(中共治理下的)中國一樣。」

兒童不應接種疫苗

人們最近都在談論C0VID-19是否是在實驗室製造的,巴克說:「它不像是自然產生的,而是經過編碼對特定蛋白具有很強的攻擊力,而且還有很多的變種。疫苗可能對原始病毒起作用,但似乎對變種如印度變種不起作用。」輝瑞莫德納疫苗是人們通常使用的是兩種疫苗,麥克唐納說:「我們看到有上千個死亡案例或重症患者,但與打疫苗的人數相比比率很小而被忽略。」

巴克表示:「我曾經相信高風險群體的人應考慮接種疫苗,但對疫苗了解得越多,越不確定那是一個好主意。我們看到福西(Anthony Fauci)隱瞞了一些病毒研究的事情。疫苗研究者說疫苗和刺突蛋白只是停留在您的手臂或免疫系統中,但日本人最近的試驗表明,它們去了您的血液中,進入人的心臟和生殖系統,我們現在不知道疫苗的副作用和長期風險,不知道是否會影響生育。」

麥克唐納說:「以色列自從第四次給兒童接種以來,心臟病的發病率提升了25%;如果在美國給兒童接種,也許會有10萬兒童患病,他們可能終生不能從事體育運動,可能還有其它慢性病,那為什麼在兒童感染率很低的情況下要冒這樣的風險呢?」

巴克認為,人體獲得的自然免疫力比疫苗帶來的免疫力要強大的多。「現在輝瑞的行政總裁說,六個月後我們可能需要再次注射,並且孩子們以後每年都需要注射。但疫苗沒有經過動物試驗階段,在人體上實驗了8個多星期,我覺得如果您有孩子或孫子孫女,不要讓他們接種疫苗。」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17/160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