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央搶地方?習集權釜底抽薪 搬石頭砸腳?中共對美法律戰!對美5月貿易順差大跌三成

重磅:跨國公司正撤離香港;亞馬遜漏網,全球企業最低稅率沒網住大魚;晶片荒延燒,京滬出現「缺車潮」

由於憂心香港未來能否繼續成為在中國及周邊地區營商的最佳據點,一些跨國公司正在遷往別處。作為全球具有重要地位的商業城市,香港的前景愈發飄忽不定。

習近平集權釜底抽薪,地方政府不服不行!日前,北京宣佈要把地方財政的土地出讓金的徵收權交給中央,那麼對地方財政、對房地產市場、對房產稅的徵收,又有哪些衝擊和影響呢?請聽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的點評。

中美對抗從貿易,科技,金融,軍事再到地緣政治,可以說無所不在。現在中共正在制定反外國制裁法,中美開始進入法律戰。對於中共此舉的前景,讓我們來聽聽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的點評。

5月,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大跌了約三成。

全球企業最低稅率沒網住大魚。亞馬遜溜掉了?

晶片荒持續蔓延!北京、上海出現「缺車潮」,有些車型甚至已經售罄。

重磅:各大跨國公司考慮撤離香港

由於憂心香港未來能否繼續成為在中國及周邊地區營商的最佳據點,一些跨國公司正遷往別處。作為全球具有重要地位的商業城市,香港的前景愈發飄忽不定。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Frederik Gollob表示,將總部設在香港以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眼下,企業頭一次圍繞這樣一個問題展開討論:我們需要留在香港嗎?

上個月發佈的對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成員的調查報告顯示,325家受訪企業中有42%表示正在考慮或計劃撤離香港,理由是對中國新實施的港區國安法感到不安,對香港的未來持悲觀看法。

政府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已有數十家跨國公司將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從香港遷出。戴德梁行(Cushman& Wakefield)匯編的數據顯示,公司的遷出造成了香港15年來最高的商業地產空置率,超過80%的空置空間源於跨國公司撤離。總體看,2020年離開香港的人員(包括外籍人士和香港本地人)數量比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任何一年都要多。

旗下擁有Timberland、North Face和其他品牌的VF Corp.在今年1月表示,將關閉已在香港運營25年、目前擁有約900名員工的香港辦事處。日本電子遊戲開發商索尼互動娛樂公司(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已將區域高管團隊遷移到新加坡。歐洲奢侈品公司LVMH表示,將把軒尼詩(Moet Hennessy)酒業部門一些駐香港的員工安置到其他地方。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L'Oreal)也表示,將把一些員工從香港總部遷出。

香港曾經把自己定位為連接東西方的橋樑。現在,對於一些企業來說,香港的全球化程度已不足以擔當地區總部的責任。而對於其他專注於在中國做生意的企業來說,香港與大陸經濟的關聯也沒有上海那般緊密。

總部位于丹佛的VF正將負責中國銷售和營銷的香港崗位遷至上海,因為上海距離對該公司業務至關重要的商店和在線零售巨頭更近。負責管理該地區製造商和供應商網絡的員工將遷往新加坡。

Asian Tigers Hong Kong為跨國企業高管提供搬遷服務。該公司行政總裁Rob Chipman說,從該公司的業務量來看,自2019年以來,跨國企業高管遷入香港的搬家活動銳減了50%,撤離香港的搬遷活動則增加了30%。Rob Chipman是一名美國人,在20世紀80年代搬到了香港。

Sandra Boch是澳大利亞人,她有兩個孩子,15年前她搬到香港,創辦了一家特種面料和文具公司。今年1月份,她離開了香港。她說,雖然2019年的社會動盪攪亂了她的生意,但最終讓她再也待不下去的是2020年實施的《國安法》。她帶上自己的生意,搬去了新加坡。

英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為香港回歸前持有英國護照的香港人打開了永久移民英國的大門,並且估計未來五年可能會有超過30萬香港人移民英國,約佔香港總人口的4%。

據可獲得的最新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6月3日的12個月內,中國大陸企業在香港新開設了63家地區總部和辦事處,同比增長12%。政府數據顯示,同期美國公司在香港關閉了45個總部和辦事處,佔總數的6%。美國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外企群體。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大型銀行雖然對繼續在香港開展業務持樂觀態度,但正在悄悄準備緊急預案,以確定如果無法訪問香港基礎設施、不得不在另一個城市運營該如何行事。

中央「搶劫」地方?北京收繳各地國有土地出讓金

中共財政部等4部門日前宣佈,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收入等4項地方政府的非稅收入,將全部改由國家稅務部門負責徵收。

據中共國家稅務總局周一(7日)發佈的消息,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稅務總局和央行日前聯合印發通知,明確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礦產資源專項收入、海域使用金、無居民海島使用金等4項政府非稅收入劃轉稅務部門徵收,要求各地方政府「平穩有序推進劃轉工作」。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稱,中共當局要求各地政府把賣地的收入劃歸國家稅務部門徵收,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地方財政的控制。

中共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地方政府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總計高達84142億元。

江蘇南京一位熟悉房地產交易的商人周女士接受本台採訪時說,中央收回地方政府土地出讓等四項非稅收入表明,地方政府將失去重要的一筆收入來源:

「地方財政是沒有自主權了,這是毋庸置疑的。都說土地收入作為地方財政的小金庫,地方財政歷年賺錢的模式是投資、返回到官員自己的口袋裏。比如地方政府投資一個產業園區,投資人比如是一個開發商,他肯定要按比例返還給地方政府一筆錢。」

周女士說,開發商作為投資人往往和地方政府官員達成所謂按投資比例返回的現金:

「如果現在劃歸稅務局收款,歸到中央的話,地方官員賺錢會受到影響。習近平上任後,其思路很清楚,他本來就想把地方財政收入收回去。」

北京異議人士季風認為,地方政府一旦失去土地財政的支配權,就會想其他方法獲取經濟利益。他對自由亞洲電台說:

「地方政府的權力只會越來越小,礦山出讓金也繳稅務局,非稅收事項都要收歸國有。地方政府賣地錢上繳,以後只能進行所謂舊城改造,強拆房屋就會越來越多。」

學者張先生認為,北京高層除了加快大型民營企業家國有化部分,有跡象表明當局對地方政府的權力也在收緊。

路透社6月6日引述分析表示,北京把地方土地出讓金劃轉稅務部門,衝擊最大的可能是城投公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可能出現資金問題。此前,城投債已經出現違約危機,城投公司資金問題恐導致投資者遭受損失。

中國著名財經分析人士「憑欄欲言」6月7日撰文表示,賣地收入劃轉稅務部門徵稅,這或喻示,地方和中央博弈加劇。

土地收入劃撥稅務部分徵收,等於對地方政府財政釜底抽薪,一些地方政府或有債務可能無法被掩蓋,加速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暴露,進而導致債務風險擴散。此外,地方財政缺口客觀存在,如果賣地熱情減退,從其他渠道開源增收馬上就會擺上枱面。這或會大大加速房地產稅的推進,從而徹底改變房價預期。

憑欄分析說,當問題已經形成的時候,要麼付出代價(繼續積累風險)將問題推後,要麼問題暴露。考慮多重反饋,地方債務風險和房價泡沫問題將加速暴露,更何況是釜底抽薪。

憑欄總結說,房地產灰犀牛已經現身。

此次當局收繳土地出讓金,來源於北京2018年7月的《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方案要求確定非稅收入劃轉到稅務部門的範圍,並分批劃轉。從2019年以來,當局先後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水利建設基金、地方水庫移民扶持基金、排污權出讓收入等劃轉至稅務部門徵收。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這項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央和地方在爭奪財權,有錢才能辦事。以前「小金庫」的錢,地方政府怎麼徵收,徵收多少,怎麼花,中央管不了,說白了就是地方可以自行其事,不聽中央的。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錢進了中央的賬戶,收多少、怎麼花、、花多少,都是中央說了算。地方不聽中央的就拿不到錢。實際上就是習近平當局加強中央集權的又一舉措,和國進民退、宰殺民企性質是一樣的。

中國制定反外國制裁法,中美進入法律戰

國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7日聽取了《反外國制裁法》二次審議稿的報告。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以「長臂管轄」為由制裁中國企業和個人;同時,歐盟也以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為由,對中國官員進行制裁。中國制定《反外國制裁法》意味着中美戰略競爭進入「法律戰」。

目前,美國參議院正在推動《戰略競爭法》(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其中的內容包括為受迫害的香港人提供庇護。

晶片荒加劇北京、上海出現「缺車潮」

據第一財經報導,6月6日,北京一家奔馳4S店銷售經理透露,目前由於晶片問題,現在車源比較緊張,像奔馳E級和GLC基本沒有現貨,提車的話,這兩款車型要等兩三個月左右。

華東地區一家寶馬品牌4S店總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該公司車源最為緊缺的是3系和5系,訂貨周期都為兩個月以上,由於缺車,該公司流失了不少訂單。

美系車公司的供貨問題更加嚴峻。上海一家別克經銷商告訴記者,自4月份起廠家減少了發車數量,包括君威、GL8、昂科威等,如果廠家不增加發車量,兩個月後該店將面臨無車可賣的局面。

日系汽車品牌中,本田是重災區。據悉,因為晶片短缺,本田在華兩家合資公司已經於6月1日起提前放高溫假,一直到6月9日。

奧德思研究近日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則顯示,國內大部分高端及新能源汽車廠家均面臨停產風險,4S店熱銷車型基本告罄。

亞馬遜溜掉了?全球企業最低稅率沒網住大魚

七國集團(G7)的財長周日在倫敦同意具里程碑意義的稅務協議,旨在使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和臉書(Google)等大科技巨擘繳納更多稅款。

協議適用於「利潤率超過10%的最大最會賺錢的跨國企業」,這有可能將全球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排除在外。

亞馬遜市值高達1.6兆美元,2020年銷售額為3860億美元,但它在盧森堡的一家子公司,2020年有來自歐洲各地440億歐元的銷售收入,卻一毛公司稅也沒繳。亞馬遜2020年的利潤率才6.3%。

謝菲爾德大學會計學客座教授Richard Murphy認為,10%的利潤率門檻「不妥當」,因為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商業模式,而且各國現行申報利潤率的方法,「很容易鑽漏洞」,除非能正確掌握細節,否則課稅的期待會落空。

消息人士說,除非有嚴格規範,否則一些企業可能調整營運,用虧損單位抵消利潤,確保利潤率維持在10%的門檻以下。

中國5月貿易順差大跌約三成

中國海關總署公佈5月進出口數據,中國貿易順差大跌約三成,各項數據都低於市場預期。

中國5月貿易順差為2960億元,同比減少32.1%。進出口總值為3.14萬億元,同比增長26.9%,環比下降0.4%;出口為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環比增長0.2%。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08/160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