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八九民運失敗 趙紫陽的軟弱誤了事

—「六四」的反思與着眼未來

作者:
中共鎮壓不鎮壓與學生理性不理性,激進不激進沒有多大關係。鎮壓不鎮壓要看中共內部勢力的鬥爭,如果趙紫陽這一派勝利了就不會鎮壓,鄧小平頑固派勝利了就是現在的結果。

香港不同群體決定以不同方式悼六四

香港不同群體決定以不同方式悼六四 © 本文作者供圖

「六四」已經過去32年了,今天中國社會的現狀與世界的現狀都與六四那天,天安門大屠殺有關,那一聲槍響,不但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的命運。

每年「六四」紀念日,反思「六四」的聲音都會出現,有人說反思了32年,反思還在原地,沒有新的東西。反思基本分三種:第一種認為如果當時學生能夠退一步,接受趙紫陽的勸告,撤出廣場,回到學校再繼續,讓中共改革派有迴旋餘地,情況可能就會不同,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會中斷。第二種認為這場運動學生雖然有錯誤但罪在中共。第三種認為不管學生如何中共都會鎮壓。這場鬥爭不是學生與政府的鬥爭,而是中共內部的鬥爭。所以即使學生退場,中共失去了鎮壓的藉口,也會秋後算賬。

第一種,我認為學生已經相當的理性了,工人與其他階層要參加進來學生阻止,他們認為這是學生運動,如果其他階層參加進來可能為改變方向與性質。當時學生的要求是政府懲治貪官,有限度地進行體制改革,承認學生運動是愛國的。余志堅等三人向毛像投雞蛋被學生扭送公安局,學生認為這是過激的行為怕中共栽髒。學生還跪在人民大會堂遞交請願書。從上所述清楚反映學生相當理性,進行的是低度的民主運動。但是政府依然開槍鎮壓,將坦克開進天安門廣場。實際上政府要清場,根本不用軍隊更無須坦克,只要警察二人架一個學生,就能清理天安門。當時天安門沒有多少學生,以外地學生為主,即使不清場也維持不了多久,學生已精疲力盡了。

第二種,我認為學生有錯政府有罪。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好象政府有罪的原因是學生有錯。政府只是做過頭而成為罪行。學生要求民運,要求政府進行改革錯在何處,而且從上所述學生是低度的民主運動。如果說學生策略有問題,青年學生沒有政治經驗,都是憑着熱情參加的,雖然有廣場指揮,但這種指揮一時湧現出來的人物,沒有權威很難發揮作用,且他們也同樣的沒有經驗。這是民眾運動本身具有的缺點。要以一個成熟的政黨,一個專業的革命團體來要求學生是不恰當的,也不可能。政府有罪自不必說,一個以人民名義命名的政府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罪不可恕。

第三種,不管學生如何,中共都會鎮壓。中共鎮壓不鎮壓與學生理性不理性,激進不激進沒有多大關係。鎮壓不鎮壓要看中共內部勢力的鬥爭,如果趙紫陽這一派勝利了就不會鎮壓,鄧小平頑固派勝利了就是現在的結果。如果當時趙紫陽能夠象葉利欽這樣,登上坦克振臂一呼,可能中國的情況就象蘇聯一樣中共解體。所以鎮不鎮壓,不在學生在中共內部鬥爭的結果。

我認為八九民運以失敗告終,最重要的原因是趙紫陽。一個大時代一個關鍵的時刻,確實一人能夠做到改變歷史。雖然這是英雄歷史觀,但縱觀中國的歷史不都是這樣的嗎?歷史賦於趙紫陽這樣的機會,但他性格的軟弱,沒有魄力與擔當,使他沒有發揮這樣的作用。他是總書記,雖然鄧小平仍有實權,但畢竟名不正,還有萬里的協助,他是人大委員長有國家立法地位。李鵬是鎮壓派但總理沒有政治上的權力,名位在趙紫陽與萬里等改革派身上,時勢民氣也都在他們這一邊,只要他們能夠站出來呼籲軍隊,呼籲各級幹部,呼籲民眾是有可能阻止鎮壓的,但是他們沒有敢這樣做。當然這是一個推理,一個判斷,歷史只承認已經出現的事情。而這個事情就是鄧小平鎮壓,開了槍,中國的改革戛然而止。

反思非常重要,但反思的結果很難成為下一次運動的經驗,且時過境遷。中國的運動往往是隔代的,這一代人的經驗很難傳到下一代。比如六四的學生都已過了中年,下次運動的主角不是他們,只能充當黑手,但黑手的作用是有限的,六四也有上一代的黑手。新起來的一代有他們對中共的認識,直到開槍還以為是橡皮子彈。同樣新一代人面對的中共也不是以前的中共。他們鎮壓的手段也不會與前一代相同。我們看看六四運動的學生與現在的學生,他們在精神上有什麼聯繫即可。今年「六四」前中國出現了「躺平」的網絡語言,形成一股潮流。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這一代人對中共的一種不合作運動。這種方式完全是現時的社會與政治環境所產生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人的歷史使命,必然會有自己的反抗形式,前一代的方式基本不會重現。因此,反思的結果很難為下一代的鬥爭提供經驗。六四的鎮壓使中國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世界成為現在這個樣子。過去的無法改變,只有着眼未來,在新的形勢,新的環境,新時代之下,如何去改變中國,讓共產黨下台,實現國人的百年夢想——————民主憲政的中國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北京之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06/160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