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名家專欄:中國經濟面臨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

中國正在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自鄧小平捨棄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模式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現在推動發展的這一代人即將退休,而能夠接替他們的年輕勞動力卻是青黃不接。

人口問題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個問題是政府自己造成的。畢竟是鄧小平頒佈的一胎化政策限制人口數量。然而,問題的起因顯然沒有沒有問題本身重要。年輕工人的短缺往往會造成經濟增長和發展減緩,令中國經濟喪失發展活力。

雖然中共政府意識到了這一弊端,奇怪的是,在西方有關中美關係發展的諸多深刻詳細的評論分析中,卻忽視了這點。這並不是說那些作者們在掩蓋事實,而是他們大多數只有外交、軍事和政治方面的經驗,卻缺乏經濟背景,他們往往是基於這樣的假設:中國的經濟不受影響,保持原有的發展動力,持續成為對抗世界的經濟巨頭,勢不可擋。

如果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成功的話,這些假設還是有現實意義的。然而,對可能性的推測,就要求無論從哪方面着手進行分析,都需要考慮中國即將發生的巨大變化,它對這個原本巨大的經濟實體的抑制效應,以及對中國未來幾年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能力的間接影響。

工人們走過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Gwadar Port)。這是中共「一帶一路」投資的數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照片未註明日期。

當今中國的人口壓力問題與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截然不同。當1979年鄧小平捨棄毛失敗的經濟模式(並頒佈一胎化政策)時,中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當時適齡就業人口(15至64歲)約佔成年人口的90%。每1人退休就有9人可以接替工作,因此很容易滿足工業化和發展的需求。而美國當時的退休和就業人數比例不到1比5。

但一胎化政策破壞了這一優勢。根據聯合國人口學家的說法,中國的出生率低於死亡率,每個婦女一生平均只生1.6個孩子。

到90年代中期,年輕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速度開始放緩,到了本世紀甚至還低於退休的人數。實際上,無論是從絕對人數還是相對於退休人數來說,中國的勞動力都在萎縮。

儘管北京最近放寬了一胎化政策,但新出生人口要等15到20年才能對勞動力產生影響,而且初步數據顯示,生育率並未因此而上升。

因此,聯合國人口學家估計,到2040年,中國勞動人口的絕對數量比現在下降10%,而退休人數將增加約50%,因此退休人數和勞動力人數比例不到1比3。

這跟日本的情況很相似。3個工人必須通過工作養活他們自己,他們的家人,以及1/3的退休人口。中國將沒有什麼生產性盈餘用於未來的投資,更不用說過去備受關注的宏偉項目了。中國經濟將失去大部分的活力和靈活性。

與老齡化的西方經濟體不同,中共不能指望移民來減輕這種影響。沒什麼人熱衷於非要來中國,即使有這樣的人,以中國現有的巨大人口基數,人口流動必須史無前例的夠高才能產生效應。無論如何,這都是不可能的。

2007年2月8日,中國農民工到上海站坐火車返鄉過新年。

當然,勞動力不代表一切。隨着技術進步,尤其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以及由之帶來的生產力提高,中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並且一定能在這些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但人口老齡化也將限制經濟的創新能力。

根據諾貝爾獎得主的專利數據和統計數據,人口學家確定社會的大多數發明創造是30至40歲年齡段人群完成的。跨國研究表明,這一事實適用於所有文化和經濟體系。未來20年內,中國勞動力中這個年齡段人群的比例,將從現在的43%縮減到37%。這種相對損失對中共統一計劃經濟的損害,可能比對西方更加開放的經濟損害要小,後者主要依賴創新競爭,但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沒有絲毫積極作用。

在財政方面,需要照顧的老年人口將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施加其它限制。到2040年,64歲以上的成年人口佔總人口的25%,中國將成為人口學家所稱的「超老齡」國家,甚至比目前的日本還要糟糕。

到目前為止,只有不到65%的中國工人至少有養老金計劃,這一龐大的退休人口的負擔將由中央或省級和地方政府承擔,這在中國都是一回事。這些巨大的財政需求將吸收大量的政府資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估計,目前政府需要資助的養老金數額已經是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100%。除非北京的決策者迅速採取行動,否則負擔只會越來越大,然而他們似乎無意這樣做。

在此背景下,中共政府很可能將「一帶一路」倡議視為緩解人口影響的一種方式。如果在人口壓力加劇之前,中共通過「一帶一路」積累了對外國設施的所有權和控制權,那麼就可以彌補國內經濟能力的損失。

目前,中共主要使用自己的勞動力建設和管理「一帶一路」項目,但以後可以像大英帝國那樣利用當地勞動力,而本國公民只擔任管理職位。也許在這種安排下,中共可以籠絡一批當地人,這些人不管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只效忠中共,就像英國殖民地時期一樣。

這裏並不是說這個中國大國要消失了,或其經濟將停滯不前了。然而,我確實要說,與今天許多媒體對中美關係的討論和分析相反,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明顯減緩,發展和創新的步伐也會放慢。

北京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用宏偉的投資計劃來吸引觀察員。這種大環境也會影響到北京的軍事野心和太空戰略,當然與基本發展或未來的養老金需求相比,這兩項在財經方面支出還算少的。

中共在一些關鍵方面漸漸向日本看齊,只不過日本在人口老齡化之前經濟已經很發達了,而中國社會則是未富先衰了。

原文China Has a Problem With New Working Hands and Mind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的特約編輯,布法羅大學(紐約州立大學)人力資本研究中心的榮譽教授,也是紐約傳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他的最新著作是《三十個明天: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雲川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31/159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