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全能奇才 大文豪蘇東坡 寫詩只是副業

作者: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不僅如此,他還是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他還會釀酒,懂醫術,寫出了天下三大行書中的《寒食帖》。李志敏評價:「蘇軾是一位全能奇才的藝術巨匠。」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不僅如此,他還是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他還會釀酒,懂醫術,寫出了天下三大行書中的《寒食帖》。李志敏評價:「蘇軾是一位全能奇才的藝術巨匠。」

嶄露頭角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着二十一歲(虛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

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兩人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梅二公既嘆賞其文,卻不知這幾句話的出處。及蘇軾謁謝,即以此問軾,蘇軾答道:「何必知道出處!」歐陽修聽後,不禁對蘇軾的豪邁、敢於創新極為欣賞,而且預見了蘇軾的將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烏台詩案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四十三歲,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作為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難以拋卻情感色彩,一句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了。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

出獄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流落儋州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儋州(今海南儋縣)。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這裏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100多年裏,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這裏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

關於美食

現在有很多人愛稱自己是「吃貨」,古往今來,愛吃的詩人數不勝數,蘇軾則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他本人是個美食家,蘇軾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尤其熱愛美食。

書於元豐八年(1085年)元豐八年正月旦日,子由夢李士寧車草為具。夢中贈一絕句云:「先生惠然肯見客,旋買雞豚旋烹炙。人間飲酒未須嫌,歸去蓬萊卻無吃。」明年閏二月六日,為予道之,書以遺過子。坡翁。

他一生到過很多地方,無論是在行旅途中,還是在貶謫之地,他都樂於烹製,樂於品嘗當地美食。宋人筆記小說有許多蘇軾發明美食的記載。蘇軾至杭州時,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大雨,太湖泛濫。蘇軾指揮疏濬西湖,築蘇堤。杭州百姓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指點家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然後分送給大家吃,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曲洧舊聞》又記:蘇東坡與客論食次,取紙一幅以示客云:「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鱠;既飽,以廬山玉簾泉,烹曾坑鬥品茶。少焉解衣仰臥,使人誦東坡先生《赤壁前後賦》,亦足以一笑也。」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貶謫之地黃州,可以說是蘇軾美食靈感爆發的一大福地。雖然黃州地處偏僻,可是蘇軾發現這裏豬肉產量豐富且價格便宜,而且當地老百姓還沒有研究出豬肉的吃法。於是蘇軾就買了好多豬肉,用慢火清燉,然後加入醬油等調料,做出的肉美味無比,這是蘇軾與美食的微妙碰撞。

「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

黃州臨近江邊,閒暇之餘,蘇軾常去江邊垂釣,於是江里的魚也變成了蘇軾烹飪美食的原材料,蘇軾對於魚的烹飪方法也有獨到的研究。這種烹魚方法,就是至今仍被眉山一帶老百姓所保留的「水煮魚」。

元豐七年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時,寫下《浣溪沙》。他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筍,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不禁發出讚嘆:「人間有味是清歡!」不僅是江里的魚,有毒的河豚也逃不了蘇軾之口,在蘇軾的作品《惠崇春江晚景》中,更是將竹筍、肥鴨、野菜、河豚……融匯於一詩之中,真是一句一美食。「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9歲時被貶惠州,蘇軾迎來了仕途最低潮的時期,他將精力轉移到美食上。很快,他發現惠州其實是個很美好的地方:「風土食物不惡,吏民相待甚厚。」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他自己種植了品種繁多的蔬菜和水果,有美味堪比蓴菜的藤菜和百吃不厭的荔枝

好菜一定要配好酒才行,蘇東坡自己還搗鼓着釀酒,在黃州釀米酒,在定州釀松酒,在惠州釀桂酒,在海南釀「真一酒」,他的詩詞中也時時飄散着美酒的芳香,雖有借酒消愁之嫌,但更多時候卻是對生活的讚美和祝福:持杯遙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離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

據說歷史上以蘇東坡命名的菜品有66道,可見其嗜吃成性,或許正是人生的大起大落對於豁達的他來說是常態,而唯有美食,才同詩詞一樣讓蘇軾難以辜負。

書法亦負盛名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

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繪畫方面

首先有東坡同代書畫家-米芾(1051-1107)的跋,跟着有宋高宗趙構(1107-1187)「紹興內府」的印,以及南宋(1131-1204)金石學家王厚之的印。大宋滅亡後,元初著名書畫家鮮于樞(1246-1302),以及元末詩文家俞希魯都曾在上面題跋。據鑑藏印顯示,至有明一代,則曾為朱元璋養子沐英(1345-1392)家族,和藏書家李廷相(1485-1544)所藏。2018年,蘇軾的水墨畫《木石圖》創下了亞洲佳士得拍賣最高價,世人對他作品的關注程度可見一斑。

他的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等。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全才,但卻一生漂泊,起伏不定,至徽宗即位後,蘇軾被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五歲。蘇軾留下遺囑葬汝州郟城縣鈞台鄉上瑞里。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為「文忠」。

蘇軾畫作:瀟湘竹石圖

宋代大文豪蘇軾的畫作《木石圖》(圖取自佳士得網頁christies.com)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搜狐文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24/159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