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中國人口危機已迫在眉睫 但大部分國人並無意識

—危機已迫在眉睫!除了戰爭,中國本世紀最大的事情近在眼前

作者:

全世界都以焦急的目光在等待——

中國人口大普查數據。這個結果,沒能在預定時間公佈。

外界已浮想聯翩,各種小道消息、猜測也開始不脛而走。

這幾天,很多人在朋友圈可能都看到了一則來自FT的消息,標題還是很驚人的,大意是中國人口將會出現7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還有一個說法是,中國人口會降到14億以下。

如果該消息果真是出口轉內銷,恐怕會成為今年最聳動的新聞之一。

我個人覺得,2020年中國人口重回14億以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七普數據將會直接影響到幾個事關國運的趨勢——

第一,中國人口峰值是否會比預期提前很多年到來?

第二,中國是否很快就會喪失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位置?

第三,中國人口頂點最後究竟停在哪裏?

這些問題的答案當然要靜待官方的最終揭曉。

但並不妨礙這些小道消息提前給中國人打一針預防針:人口危機可能會以比我們想像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規模降臨。

而且,它必將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巨大的衝擊,影響不只是從消費到養老這些表面層次,還包括大基建、技術升級等長期計劃,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

關鍵是,這一次,我們是否提前做好了準備?

對於中國來說,只要不發生戰爭,本世紀最大的事就是人口負增長的到來。

關於中國人口峰值,此前的說法有很多,但最大膽的預測是聯合國做的:

到2029年人口的總量將會達到14.42億……接着就會產生下滑;

等到了2050年,也就是30年後,人口總量將會下降到13.64億;

但這並不是谷底,因為之後的幾十年,趨勢都將是平滑下降。

聯合國這個預測,在社科院2019年發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9》中可以看到。

聯合國的預測分為低中高几個方案,中方案給出的時間是2029年。

至於低方案的峰值出現時間則更近,為2022年。

圖中總和生育率1.6的預測值,就比中方案更緊迫了。然而,2019、2020兩年,中國實際的綜合生育率分別是1.495和1.47,比1.6還低。

這表示實際情況只會更不樂觀。

當年,對聯合國的這個預測,國內媒體使用了「大膽」一詞來點評,潛台詞就是不相信。

但現在看來,這個預測很有可能更接近現實。

在人口出現負增長的問題上,我們可能犯了全面放開二孩時相同的錯誤——我們總以為,人口危機離中國還很遠,覺得信仰多子多福的中國人怎麼可能放棄生孩子?中國出現人口下降將會經歷較長時間過渡……

結果,現實總是送上最無情的嘲諷。

放開二孩政策緊趕慢趕,最後只不抓到了2016、2017年這2年。

可以這麼說,1990年代之後中國再無嬰兒潮。新生人口增長速度以跌破絕大多數專家眼睛的速度下降。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珍貴的。若干年後回想起來,人們也許會這麼評價,2016年千分之12.95的人口總出生率,也許是70後、80後給這個國家做的最大貢獻。

(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單位:萬人)

2016年以後,中國新生人口數量一路下滑。2019年中國新生人口1465萬人,是21世紀的最低值。

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2020年,據公安部發佈的全國姓名報告,當年報戶口的新生兒數量為1003.5萬。

聊以自慰的是,公安部的這個數據屬於最小值。我們可以假設還有很多父母因為各種忙,沒有給小孩及時報戶口。

只是,你相信這樣的嬰兒全國一年真有100萬、200萬,還是300萬呢?

因為早些年的政策,中國正在經歷的人口下降速度也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切都是在還歷史的舊賬。

當下,關心中國未來的人都在等着見證歷史性的一刻,即中國年新生人口跌破千萬的那一刻。

印度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會成為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一件大事。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人口數據?因為我們是世界工廠,是當下全球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

中國的經濟地位來自開放紅利、政策紅利、發展紅利,最最重要的就是人口紅利。但是,人口紅利快速逝去也打了世界一個措手不及。

現在,全世界都不得不提前考慮後路。印度就是這個後路。

印度人口何時超過中國?

聯合國對此也曾做過預測。當時的說法是,到了2027年,印度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020年,中國總人口為14.2億,印度為13.8億,差距大約4000萬。

2020年,中國新生人口不到1300萬,印度為2600萬。

2020年,中國人口可能淨增不到500萬,印度人口淨增大約1400萬。

按照這個差值計算,正常情況下趕超應該發生在2024年前後。當然,如果按文章開頭英國金融時報的小道消息來推算,那麼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最快就在今年。

僅僅是人多,對世界其它國家、對中國的影響當然不會有多大,最大的危機觸發點是中國加速惡化的人口結構。

1979年中國起步時,中國的平均年齡為22歲,而中國失去人口第一大國地位的時候,中國的平均年齡已經43歲。

在大多數時候,人口的拐點往往就是經濟的拐點。

老齡化不僅僅在說中國適齡勞動力下降。它有很大可能意味着,中國供給與需求雙萎縮的提前到來。它當然會抑制中國的經濟增長。

社會經濟的主體是人口,有了人口才有生產、消費和創新等一系列經濟活動。

鑑於中國90、00後,越來越不願意進入工廠、製造業、研究機構,而更願意從事服務業,那意味着全球分工很可能加速重新洗牌。

從人口結構上看,印度顯然非常適合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若這一趨勢不可逆轉,對於產業尚未完成升級、國民尚未實現富裕的中國而言,將會引發一連串的經濟、社會問題。

到那一天,解決難度將會超乎想像。

大家等中國人口大普查的數據,望眼欲穿,沒想到美國的數據卻先出來了。

說起來,中美兩國在人口普查上還挺有默契的——都是十年一次。

不過,從重視程度來說,美國更加。

中國是每次人口大普查之前,才開始調動各種宣傳機器,而美國則是將其直接寫入美國憲法:人口普查是美國國家治理體制的基本核心。

美國國會眾議員的分配就是根據人口普查數據來確定的。

比如美國第一大票倉加州的國會眾議員數,有時候是55,早先卻只有52,這就是用腳投票的真意。

中國去年搞的是第7次人口大普查,美國人口大普查始於1790年,2020年是第24次。

從剛剛公開的數據來看,美國也算不上樂觀。

截至2020年底,美國總人口為331,449,281人。這意味着過去十年的美國人口增長數為1930年以來若干個十年中最少的。

擔心人口增長放緩,這一點和中國也有點同病相憐。

不過,和中國主要靠自然增長——也就是生育不同,美國主要增長動力還有移民,過去五年,總計大約有超過300萬人從發展中國家移居發達國家,其中相當一部分去了美國。

特朗普執政時期,前往美國的移民出現了大量下降,不止如此,逃離美國反而成了一種風尚,也難怪人口增長放緩。

過去十年,美國人口內部的自然遷徙規模也蔚為壯觀。在地理上表現為,從西海岸橫穿美國國土到東北、東南部,在政治上表現為,逃離民主黨長期執政的州。

這意味着美國國內的政治版圖會面臨一次大洗牌。

中國這次的人口普查數據也會引發一次大洗牌,但主要是經濟方面。

比如,由於今後中國地方包括土地供應量,學校、醫院的規劃等等將主要依據常住人口來定,這可能會引發三、四、五線城市之間出現劇烈的人口爭奪戰。

風起於青萍之末。

此時此刻,不用過多去理會外媒的猜測。

我們的人口數據總是有好幾個,以最容易核實的新生人口數據來說,就至少有公安部的報戶口數據,地方政府的估算數據,國家統計數據。

雖然近些年,公安部數據總是大大少於統計局公佈數據,但是國家財政、經濟生活卻是以統計局公佈數據為準來規劃的。

一年一年下來,就算每一年的誤差很小,累計下來,其負面影響也不容低估。

梁建章曾說,中國人口危機已迫在眉睫。但是大部分中國人並沒有這個意識。

或許,第七次人口大普查數據公佈之日,就是中國正視這個本世紀頭號問題的開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01/158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