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有一種毒藥叫成功學

在成功學的邏輯中,如果你沒有賺到「豪宅、名車、年入百萬」,如果你沒有成為他人艷羨的成功人士,就證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助你「實現人生價值」、「開發個人潛能」、「三個月賺到一百萬」、「有車有房」、「三十五歲以前退休」……成功學泛濫於職場和網絡,上進人群迷失在多款提升課程和短期培訓班裏,成功學大師滿天飛,成功學培訓蔚為大觀成產業。

個人奮鬥很可嘉,實現自我很誘人,名利滋味很甜美。但一個社會結構中,成功人士不過1%,且離不開長期實幹和機遇。若成功一學就會,且成王敗寇,成功人士光榮,非成功人士可恥,那麼,社會中99%的大多數還怎麼活下去?生活中有許多美好事物和價值,是成功學課程所蔑視、給不了的和教不會的。

當全民成功變成狂熱風潮,成功上升為絕對真理般的、人人趨之若鶩的主流價值觀,成功學就是一粒毒藥,而信奉成功學的人就淪為犧牲品。

01

躁動時代的成功迷夢

當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日記中寫下近似譫語的成功夢想時,我們無從斷定這種夢想虛幻與否;當眾多的人沉浸在以「別對自己說不可能」之類的樸素箴言達到成功的迷醉當中,我們也無從判斷這種成功捷徑的可行性;當全社會都奉行着「豪宅、寶馬、年入百萬」的成功標準時,我們也無法知曉這種價值觀的正確性。

我們唯一可知的是,我們全社會都在追求成功,儘管我們並不知道什麼叫做成功。開發潛能、拓展人脈、身心靈平衡,執行力、細節、溝通、行銷,感恩、勵志、提升……我們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和詞彙來表達迫切成功的心情。

毫無疑問,在當下的急躁情緒中,成功學講師已然成功,眾多追隨者渴望成功。

02

成功學的文本邏輯

卡耐基說拿破崙·希爾的成功學是「經濟的哲學」。

那麼,成功學何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和話語體系?

如果分析一下成功學的基本講義和慣用詞,你會發現,基本上就是人類世界已知的公理。

比如,安東尼·羅賓的「必定成功公式」:

第一,決定出你所要追求的是什麼;第二,拿出行動來;第三,觀察一下哪個行動管用,哪個行動不管用;第四,如果行動方向有偏則修改之,以能達到目標為準。

按照這些無比正確的講義,理論上當然「必定成功」;但如果不成功,也只能說明你的行為有偏差,而不能說明這些公理不正確。

成功學善於比喻、善於利用生活細節說服人,用前些年流行的說法叫做「心靈雞湯」,美國人則把這叫做「便利店哲學」,即為廉價、方便、隨手可得但顛撲不破的正確道理,它們的文本基本上就是用高科技詞彙和營銷術語來表述的知音文體。

除了善于歸納和化用,成功學也不能不說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溝通維度。成功學無一例外倡導打破陌生人隔閡,試圖給中國人灌輸陌生人的交往體驗,許多培訓課程都會號召素不相識的學員擁抱、使用熱辣的話語相互鼓勵,以他們從來沒有過的方式進行溝通。

在課外,執着的電話問候、拜訪、傾談和換位理解,也成為成功學的標準手法。毫無疑問,習慣於中國傳統溝通方式的人在成功學面前會被極大震撼,越執着於含蓄溝通或者越不善於溝通的人則越容易被誇張、外化的成功學表達方式所顛覆掉,他們會震驚、嘆服、小心翼翼地嘗試繼而從中收穫從未有過的精神快感。

但,這就是成功學嗎?

03

全民成功的時代

在大多數城市的周末或者傍晚,你經常會看到成群結隊的西裝、襯衣人士忙忙碌碌,他們在某棟寫字樓的某間會議室里熱誠地參與着某些培訓、講座、分享沙龍。在寫字樓電梯裏,我們也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

「林老師上次講的什麼課啊?」

「如何在三個月里賺到1000萬。」

「天啊!我沒有聽到。」

「不要緊,下星期還有一個分享會,林老師會和他的弟子一起來和我們分享心得。」

是的,這就是很多人在夢想的事情——通過一次培訓或經驗分享,就可以「在三個月里賺到1000萬」,哪怕沒有,賺到200萬、50萬也是物超所值。

我們何時變得如此渴望成功?又何時把成功簡化為金錢的數字遊戲?又是何時為這種成功目標定下了急切的時間表?

就在20年前,我們也不會有這麼迫切、這麼簡單粗暴的想法。那個時代的各種群體狂熱雖然同樣瀰漫着似是而非的觀點和莫名其妙的行為,用物質、金錢來彰顯人的社會地位,是成功學這股熱潮所引領並自我標榜的。

個人病就是時代病,個人夢想匯流在一起就是時代狂熱。其實,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成功學。曾經一度,下海是成功的,考公務員是成功的,出國是成功的,讀大學是成功的,海歸是成功的,在如今買樓也是成功的,炒股更是成功的……在狂熱面前,只有一個成功出口,其他都是失敗。

當喪失了多元化的價值觀,成功只能用一種評判標準來衡量的時候,也許有人成功了,整個社會卻只能充斥着壓抑和失敗。

04

什麼樣的成功才叫成功

如果一個社會只允許有「成功/失敗」的二元對立語境存在,這個社會是有問題的。事實上,本來就不應該用這種武斷的二元對立模式來進行價值判斷。

有人願意成功向上、出人頭地,這無可厚非;但也要允許一些人發發呆、做做夢,過點沒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每個人的性格、成長經歷都各自不同,不是非得每個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敗這兩條路,在這兩條路之間,還有N條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比如說,男人和女人的價值判斷會有所不同。有調查顯示,九成香港專業女性認為成功的定義是擁有快樂家庭,其餘依次為能夠發展個人興趣、經濟獨立和健康;多數受訪者並未將子女成績優異、到了某特定年齡要在工作上達至某個薪酬或級別,看作主要的成功指標。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同時自己也得到快樂;如果機遇和運氣都不錯,有錢也不壞,但這並非體現成功的唯一方式——這個網友的看法頗具代表性。

什麼叫成功,什麼又叫失敗,其實並不絕對。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新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03/157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