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國數字絲綢之路曝安全隱憂

中國的數字絲綢之路痕跡如今在非洲贊比亞已經隨處可見,圖為該國政府安裝的互聯網監控和屏蔽設備。

中國政府希望藉由推動「數字絲綢之路」成為世界的領導者,不過,隨之而來的安全及價值觀挑戰使歐美國家感到擔憂。據媒體報道,中國報低價參與競標的太平洋海底光纖電纜計劃日前就被宣佈無效。

中國政府在2015年提出的「數字絲綢之路」,是數字經濟發展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結合,希望藉由推動跨國基礎設施及數字網路的建設,擴張自身影響力。

中企低價競標美警告安全風險

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在去年出資支持「東密克羅尼西亞電纜計劃」(East Micronesia Cable project),目的是在改善太平洋島國瑙魯、密克羅尼西亞、基里巴斯的通訊光纜。參與競標公司包括中國「華為海洋」、法國阿爾卡特(Alcatel Submarine Networks)、日本NEC,而華為海洋的報價比競爭對手低了超過百分之二十,被認為很可能得標。

不過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這項標案已被宣佈無效,因為「所有競標者均未達到要求的條件」。由於此項海底光纜計劃的另一條電纜連接到美國軍事要地關島,包含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都曾對該項目提出了安全擔憂。

美國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及盧比奧(Marco Rubio)去年曾去函密克羅尼西亞政府,警告說如果中國公司低價競標勝出,北京可能藉由這個海底光纜計劃,發動「間諜和地緣政治脅迫行動」,太平洋海底光纜計劃面臨安全風險。

專家:中國數字發展圍繞國家政權

專研中國數字科技的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的分析師瑞貝卡·奧賽薩提(Rebecca Arcesati),3月19日在位於華盛頓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政府提出「數字絲綢之路」,積極投資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建設,很明顯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和戰略目標。

「這種建立以中國為連通中心的想法,反映出北京對控制關鍵信息通道的認知,這些通道的數據流量能給予他們巨大的戰略優勢……數字絲綢之路還能幫助中國,在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其他領域中佔據主導地位。」她說。

奧賽薩提解釋,中國擔心自己在西方國家主導信息基礎設施的情況下,自己面臨潛在的網絡及國家安全威脅。但除此之外,中國共產黨也試圖在海外收集大量數據,並提供給民用和軍事情報、宣傳和信息行動等領域。

據媒體報道,長約7500英里(約12070公里)的中歐「和平」海底電纜將在今年稍晚完工。這條海底電纜由中國經陸路到巴基斯坦後,再從海底經過「非洲之角」至法國馬賽。彭博社報道說,這條海纜每秒可傳輸數據量足以播放九萬小時的「網飛」(Netflix)影片,將使在歐洲和非洲的中國公司能夠得到速度更快的網絡服務。

奧賽薩提指出該電纜連接到歐洲大陸,歐盟應密切關注是否將威脅到歐盟的國家安全,因為中國的「軍民融合」政策,和中國的數碼化發展願景一樣,都是圍繞國家控制、審查和對公民社會的嚴格控管。

「這源於我們都熟悉的中國法律條款,從根本上可以迫使中國公司向中國政府移交數據,」她表示,「中國在歐盟各個城市投資是很需要提高警惕的,特別是在中國也涉嫌有大規模侵犯人權的行為。」

美歐應更密切合作

而「和平電纜」也因為華為參與,傳出美國政府向法國施壓的消息。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海曼斯(Maaike Okano-Heijmans)在同一個研討會上表示,在美中貿易戰與數碼技術的角力中,歐盟毫無疑問更傾向於美國,但彼此仍存在意見分歧。

「歐盟希望更多地去規範大型科技公司,但在美國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我們必須找出可以合作的領域。」她說。

歐盟成員國代表在19日召開的第四屆「數字日」(Digital Age)線上會議中簽署了三份宣言,承諾促進國際連接、推廣乾淨數碼技術,並改善初創企業和大型企業的監管環境。在此之前,歐盟也於3月9日公佈「數字羅盤」(Digital Compass)計劃,致力於在2030年完成數字轉型,構建安全、高性能和可持續的數字基礎設施,希望藉此降低對美中等科技大國的依賴。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21/157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