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學世界 > 正文

紅樓夢:耗子精也過臘八?賈寶玉的笑話里有典故

一、寶玉的臘八「故典」

紅樓夢》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裏有個令人忍俊不禁的場面,即寶玉講故事「惹惱」黛玉,被擰嘴求饒。

這「故事」倒也別致:說是揚州「黛山」有個「林子洞」,「林子洞」里有群耗子精。臘月初七,老耗子升座議事,令小耗子去山下廟裏偷果米,以便學「世人」也熬些臘八粥吃。於是乎,老耗子命小耗子去廟裏偷果米。一個極弱極小的耗子毛遂自薦要去偷香芋,並且自稱有巧法子,自己變成個香芋,混進香芋堆里去就能偷運香芋。眾耗子要它當場變一個,於是小耗子搖身一變,變了個標緻小姐出來。眾耗子說它變得不對,它現形笑道:「我說你們沒見世面,只認得這果子是香芋,卻不知鹽課林老爺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就是這句話引得林妹妹直撕寶玉的嘴,口裏道「我就知道你是編排我呢」。寂寂冬日,寶黛一雙小兒女的情意綿綿,有歲月靜好的味道,讀罷不禁莞爾。舊時讀到這一處,感慨寶玉的細緻妥帖,為了給黛玉解悶,不使其「睡出病來」,也是煞費苦心。近來忽而冬至,憶起這「故典」,倒是想到了與一些臘八粥相關的往事。

二、臘八粥源於宗教

其一便是,寶玉的故事裏說,廟裏的果米最多。現在的讀者恐怕不解其中的緣故,事實上喝臘八粥的風俗恰恰是源於宗教信仰。

臘八,即臘月初八。相傳,這一日本是釋迦摩尼成道日。為了紀念這一佛教盛事,佛教徒們便於此日舉行法會,以米果等物煮粥供佛。因傳說喝了這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庇佑,因此臘八粥又稱「福壽粥」「福德粥」「佛粥」。

臘八粥最初僅為僧侶享用,《夢梁錄》(南宋吳自牧)中記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後來發展到信佛的人家煮粥供奉,再後來家家戶戶都煮粥,又饋贈親友:「初祀先、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宋代時臘八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有陸游詩為證:「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元明兩朝循宋朝舊例,過臘八節、煮臘八粥風行。

到了清代,這一風俗更為盛行,連皇帝、王公大臣都參與進來了。雍正時,每逢臘八日,北京的雍和宮內都要特派大臣親自監管,舉行盛大的臘八儀式。皇帝還要親自將煮好的臘八粥分賜與大臣。「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聖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這首清人的詩里雖不乏對皇帝的阿諛奉承,有歌功頌德之嫌,卻也客觀反映了當時煮臘八粥的盛況。

三、香芋原是皇室貢品

其次,寶玉故事裏的臘八粥所用的果品有紅棗、栗子、落花生、菱角、香芋五種。

關於煮臘八粥所用的食材,我發現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詩云「家家臘八煮雙弓,榛子桃仁染色紅。」《燕京歲時記》則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

至於《東京夢華錄》中,只說「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並未具體說明。以上這些記載本身都不盡相同,與寶玉說的五種果品也有出入,若從不同的時期與地區的影響來考慮,有差異也是正常。只是寶玉口中的「香芋」,在各種記載里都不見其蹤跡,頗令人費解。

我們現在吃的點心裏也有用「香芋」做餡料的,名字雖不陌生,但對許多人而言,也只是但聞其名,不見其形。那麼,「香芋」到底是什麼呢?

一說,所謂香芋,俗稱「地栗子」,謝墉《食味雜詠》中載道:「香芋:臘蔓生,味甘淡,別有一種香氣,可供茶料,故名香芋。蘇松人家尚之。」這是清人的解釋。

今人的解釋是:香芋,也叫檳榔芋、荔浦芋,屬天南星科魁芋屬,主產於廣西、湖南等地。肉質細膩,具有特殊的風味,且營養豐富,是製作飲食點心、佳肴的上乘原料。清朝年間列為大清貢品,因而享有「皇室貢品」之稱。

原來如此。

既然香芋是「皇室貢品」,自然不是尋常人家用得起的食材了。寶玉的笑話里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一絲貴族生活的氣息,想來他吃過的臘八粥是加了香芋的。笑話說的也詼諧巧妙,雖然此「香玉」非彼「香芋」,但林黛玉身上有「異香」,倒是暗合了香芋的「別有香氣」。

用皇室貢品「香芋」的諧音比黛玉這個「鹽課林老爺的小姐」,也沒有辱沒了黛玉的高貴身份。更兼說笑話的初衷是為了替黛玉解悶,不使其飽食午睡,寶玉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時光荏苒,冬日又至。願這世間也有一個如寶玉般溫暖的人,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少讀紅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20/154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