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誰是長不大的大人 「巨嬰」再成網絡熱門詞

日前中國大陸一名28歲的女子因取快遞時被偷拍,被造謠成「出軌快遞小哥」。其中一位27歲造謠者的父親卻表示,兒子並非針對該女子,「就是小朋友開玩笑」,來為自己的兒子辯解。27歲還是「小朋友」?由此,在微博就「巨嬰」一詞引起廣泛討論。

日前中國大陸一名28歲的女子因為取快遞時被偷拍,被造謠成「出軌快遞小哥」。其中一位造謠者的父親卻表示,兒子並非針對該女子,「就是小朋友開玩笑」但是這樣的言論引來撻伐,在微博引起廣泛討論。

有評論提到該造謠者已經27歲,卻還要父親幫他為錯誤找藉口,這背後是父母對於成年人過分溺愛所導致;也有網友提到,巨嬰現象的背後是社會上程度不足導致的,關於「巨嬰」一詞定義以及造成的社會影響成為網絡熱點。

無獨有偶,日前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在臉書上發文提到國際戰線上的「政治巨嬰」,也引發香港「政治巨嬰」一詞的討論。而在台灣,也開始有聲音批評動輒反對政府決策的人是「巨嬰」,被劃上跟刁民一樣的等號。誰是巨嬰?巨嬰的養成與社會有什麼樣的關係?在兩岸三地的語境社會脈絡下「巨嬰」又有什麼不同的指涉?

「巨嬰」一詞2016流行

2016年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所着的《巨嬰國:國內心理學家系統透視中國國民性》曾在兩岸三地都引發討論,心理咨商師武志紅提到,許多中國人是成年的嬰兒,即使身體已經發育心理卻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心理特點是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只要世界不按照自己的意志運轉就想要毀掉世界。他也認為,許多的社會爭議事件都可以用「巨嬰」的理論去解釋事件主角的心理狀態,這本書當時出版引發批評和討論聲浪,也讓巨嬰一詞流行,但是也因為將巨嬰現象與中國民族性掛勾而引發爭議,後來被政府下架。

許多人認為獨生子女也是「巨嬰現象」在中國發生的原因。(VCG)

武志紅分析,巨嬰的重要特點是自戀和共生,自戀就是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如果有人反對我,就是錯誤,那就要透過哭喊搶鬧等方式直到控制權重新被我取得為止。共生就是不能獨活,因而衍生出集體主義,在中國社會中就發展出大家都非常「聽話」的現象,依照別人的意志而活,對於不順心的事情動輒找對象責怪以緩解焦慮,影響整個中國社會體系與文化傳統,催生出愚孝、中國好人、控制狂、被害妄想、躁鬱症抑鬱症等心理問題。

此外,這些成人的「巨嬰」對權力、成就等物質等的追求高漲,來自於中國家庭教育母親並未與嬰兒創建良好的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加上自戀和共生性,造就千千萬萬個不能擔負責任、不夠成熟的巨嬰。武志紅提到,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中國式相親」,許多父母會幫忙孩子找對象,條件是要找一個可以「照顧我孩子」的合適伴侶,此外還有中國社會的考試升學壓力是壓在整個家庭上等,都可以顯示這種共生、自戀,對物質名望追求的巨嬰特點。

港台的「巨嬰」語境政治化

過去台灣社會的「奧客文化」(排隊太久抱怨店家、「賓客至上」的思想)其實也反映這種巨嬰情結。但有趣地是,巨嬰這個詞最近在港台的語境上,更多的是用來批評政策的反對方或是反政府的一方。例如中國大陸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12月20日在臉書發文批評,香港推動「國際戰線」的攬炒派實際上是「政治巨嬰」,他們只會被西方國家利用而不會被接納。批評這些香港流亡海外的反對派人士是巨嬰,只會提出訴求活在自我的世界裏,若訴求得不到回應只會用激進的方式解決,卻不願付出相應的代價。

而台灣近期則是將「巨嬰」一詞用在與自己站在對立面的群眾身上。例如萊豬政策的正反方也都用「巨嬰」抨擊對方,一方認為只想拿台美好處卻不願意放寬貿易條件的思維是只會酸人「巨嬰」;一方則認為對政府服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群眾是失智的「巨嬰」。不過這樣的貼標籤討論也使議題少了更多實質的、專業的交流。

可以觀察到的是,在港台語境中的「巨嬰」指的是要政策或制度以自己所想運轉,但卻被批評沒有付出相對應努力或是罔顧現實,近期在港台社會的「巨嬰」使用更加的政治化。

華人社會才有巨嬰嗎?

不過其實巨嬰並非兩岸三地獨有,也不該以此將中國民族性貼標籤。例如,據《端傳媒》報道,香港大學精神醫學博士姚乃琳表示,「在美國文化中和人際邊界清晰『共生』的自我中心,拒絕犧牲自身利益的價值觀要是放在亞洲人眼中,何嘗不是一種『幼稚』?」

對照在疫情下不肯「好好戴口罩」的美國人被許多亞洲人批評或訕笑,這種「不願配合」也被視為一種不成熟。只能說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都會產出被背離其社會道德框架的「巨嬰」,而究竟什麼是「成熟」的個體?可能每個社會族群也有各自不同的定義,這其中構成社會的複雜文化、價值觀因素也不單只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論辯可以解釋定義的。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230/153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