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中國文化的精粹:成語

古人把尊師的概念和尊道聯繫在一起,古人認為道是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理,實踐道是實現最高的人生價值,指出為師之道尊貴、莊嚴。倡導維護師道尊嚴,老師受到尊敬,學生才能看出道的崇高,老師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

中國成語文化內涵博大精深

成語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的精粹之一。

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簡潔精闢,多由四字組成,如「有聲有色」;也有三字或四字以上的,如「桃李滿天下」、「有志者事竟成」等,反映、表現出繽紛多彩的人文世界,人們從中可以了解到天文、地理、歷史、文學、藝術、道德倫理等諸多方面,其中蘊涵着民族文化各類思想和行為的趨向和準則,是漢民族文化心態的生動、可感的寫照。

成語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神話故事,如開天闢地、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八仙過海、天衣無縫、點石成金等。

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濫竽充數、亡羊補牢等。

三是歷史典故,其中有古書上的成句,也有從古人文章中壓縮而成的詞組,還有融入外來文化而出現的以及來自人民口裏常說的習用語。

四是文人作品,如世外桃源、乘風破浪、老驥伏櫪、水落石出等。成語數量龐大,形式完整,內容精練,

本文擬從成語與民族文化之間關係的角度,即把語言現象與文化現象結合起來,探討成語的文化內涵。

成語對民族文化的展示

成語準確而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對人生看法、社會認識等許多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如做人要「安貧樂道」、「明辨是非」、「正氣凜然」、「滿招損,謙受益」等。

人們在生活中的不同形態也得到體現,如「溫良恭儉讓」,就表現出人們在生活中要做到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成語故事是歷史的一部份,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經過歷史的積澱,千萬人的口口相傳,每一句成語又是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使人了解歷史、通達事理。

如俞伯牙、鍾子期的「高山流水」、張良的「運籌帷幄」、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祖逖的「聞雞起舞」、王羲之的「入木三分」、富弼的「德高望重」、岳飛的「精忠報國」。

傳統文化非常重視教育,「師道尊嚴」、「尊師重道」是人們非常看重的道德觀念和倫理準則。

成語「師道尊嚴」出自《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尊師重道」出自《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古人把尊師的概念和尊道聯繫在一起,古人認為道是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理,實踐道是實現最高的人生價值,指出為師之道尊貴、莊嚴。倡導維護師道尊嚴,老師受到尊敬,學生才能看出道的崇高,老師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

如「程門立雪」的故事家喻戶曉,是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它出自《宋史・楊時傳》:楊時和游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瞑目而坐,閉目養神,楊時、游酢二人就冒着大雪在程頤門前恭敬地站着。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一尺。這個成語後來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求道。

成語對文化藝術的反映

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必然產生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文學、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都是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份,這些藝術內容也必然反映到成語當中去,如反映文學的「文以載道」,書法的「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繪畫的「妙手丹青」、「吳帶當風」。

再例如音樂:古代的音樂文化相當發達且有特色,將一些反映音樂的成語串聯起來,就會顯現音樂文化的內容。

從「絲竹管弦」、「金石弦絲」、「鐘鼓齊鳴」等成語中,人們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樂器;「黃鐘大呂」、「五音六律」等成語,記錄了古代特有的音樂理論「十二音律」和由此形成的宮調理論;「盡善盡美」、「餘音繞樑」反映了古人對音樂境界的追求。其它藝術都可以從成語中比較系統、完整地了解它們的基本面貌和由此生發出來的價值觀。

成語中出現的山水、植物、動物、器物,每一種形像都包含有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成語描繪出「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等自然景觀;描繪出「萬象更新」、「欣欣向榮」等活潑、充滿生機的氣象;松柏、梅、蓮等以其特有的品性還往往被賦予某種象徵意義,如「歲寒知松柏」,梅「傲雪凌霜」,蓮「出淤泥而不染」。

山水在成語中不僅是具有普通的地理意義,也被賦予象徵內涵,如泰山在中國人心目中,是高大、莊重、神聖的象徵,它是五嶽之首,五嶽之尊,成語有「安(穩)如泰山」,比喻像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登泰山而小天下」,比喻登高望遠,眼界開闊;「泰山不讓土壤」,指泰山不拒絕細小的土石,故能成其大,比喻人包容的胸襟;「泰山北斗」,比喻因德高望重而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在華夏文明史上,古人通過鑄鼎等這些具有原始象徵意義的金玉器物來敬天敬神,尊崇有德,昭示上天賜福於有德之人,金玉文化無處不見。著名的成語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莊子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謂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玉文化則將古人對理想道德崇高境界之追求,比附於玉之堅潔精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君子比德於玉」的傳統,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與玉有關的成語有「如圭如璋」,《詩經》云:「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璋」,圭、璋是古代非常貴重的玉制禮器,像圭和璋一樣,比喻君子純清美好的本質;「冰清玉潔」,出自司馬遷《與摯伯陵書》:「伏唯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形容人品像冰那樣清澈透明,像玉那樣潔白無瑕,操行清白,品格高潔。

中國成語文化內涵博大精深,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徵,它凝聚了幾千年中國人文發展的演變歷程,將傳統道德理念根植人心。啟迪和鼓舞人們:敬天知命,追隨大道,有「俯仰無愧」的坦白胸襟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尚品德。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明慧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019/151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