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今年中資房企破產500餘家 購房者面臨樓財兩空風險

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企業融資環境繼續收緊,企業破產數量居高不下,房地產行業面臨洗牌,並對購房者和金融機構造成衝擊。一旦房企破產,購房者不僅首付款拿不回來,其購買房產很可能已經被地產商抵押,從而面臨樓財兩空的風險;而一些金融機構,則被動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的股東。

中國房地產企業破產案例居高不下。(pixabay圖片)

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企業融資環境繼續收緊,企業破產數量居高不下,房地產行業面臨洗牌,並對購房者和金融機構造成衝擊。一旦房企破產,購房者不僅首付款拿不回來,其購買房產很可能已經被地產商抵押,從而面臨樓財兩空的風險;而一些金融機構,則被動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的股東。

房地產開發商資金量斷裂風險增加

中國房地產規模巨大,根據高盛數據,2019年中國住宅和開發商庫存總額達到52兆美元,是美國住宅市場規模的兩倍,甚至超過了整個美國債券市場,被《華爾街日報》稱為「史詩級泡沫」難題。為防止泡沫破裂,中共對房地產調控至今未有放鬆,並對房地產企業融資作出更嚴格限定。由於融資環境緊縮,一向依賴高槓桿經營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

據中共法院網公告,2020年以來,房地產開發商破產500餘件,與去年全年450餘家相比,房企破產數據維持在高位,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洗牌。

陸媒《21世紀經濟報道》9月3日報道,房地產行業洗牌波及面非常廣泛,一方面,牽涉大量購房者,另一方面涉及諸多銀行、信託等債權機構,甚至有結構化設計的私募股權、信託產品、資管計劃等,並牽涉大量個人投資者。

對於購房者而言,一旦房企資金出現危機,他們面臨的問題很可能是樓財兩空。

近期,上海多名購房者反映,一個位於浦東御橋板塊,貼近中環的房地產項目出現了問題。

一位購房者在2019年4月與上海海東房地產有限公司簽訂購房意向合同,購置了上海頤盛雲景苑的期房,6月交了七成房款500多萬元,正式簽訂網簽預售合同,8月份辦理銀行貸款獲批。

隨後,海東地產母公司三盛宏業爆出資金鍊危機,股權相繼被凍結。海東地產90%股權被轉至母公司債權人之一的民生信託。同時停止了房子的抵押撤銷和產權預告。

該項目共有198戶,均是2019年的期房,按照約定,2020年12月20日為交房日,現已全部停滯。

7月8日,海東房地產出具的一份承諾書顯示:截至目前時間已過,撤抵押的工作沒有解決,仍有60%的業主房產處於抵押未解除狀態。

購房者表示,「首付款都交了,現在很擔心,一旦公司真的宣告破產,我們業主都不是第一債權人。項目本身也沒有推進的跡象。」

購房者發現,他們此前支付的購房首付款,並沒有進入到購房合同中約定的監管銀行賬戶,而是流至其他的賬戶。而海東房地產的代表承認部分購房首付款被母公司挪用。

房企債務違約金融機構被動「債轉股」

目前,中共監管部門對房地產融資維持高壓狀態,尤其銀行和信託機構的涉房貸款業務進行嚴格監管。

9月4日,中共銀保監會披露30張罰單,對中國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和中國華融公司涉及房地產的融資進行處罰,金額合計3.2億元。

然而,開發商債務已經累積到一定規模,在正規融資渠道收緊之後,只能通過其他成本更高的融資方式續借滾動,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債務危機的爆發。

在房企去槓桿的大背景下,現金流惡化的房企正在面臨即將到來的償債高峰。據彭博匯總的數據,年內剩餘時間至2021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有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以及600億美元債券到期。

中誠信國際分析師白茹等在報告中稱,未來房企對於金融槓桿的利用將明顯下降,那些經營效率較低、庫存壓力大、銷售回款與債務規模不匹配的房地產企業會面臨更高的信用風險。

21世紀財經報道稱,最近一兩年,多家信託公司就被迫無奈地接手了不少房企債務違約案例,被動「債轉股」,成為諸多地產項目的股東。

陸媒查詢工商資料變更記錄發現,多家信託公司都被動成為了大量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股東。

例如,民生信託去年被動持有的瑜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90%股權,變成合肥文一地產公司的股東;持有的武漢原綠英赫置業有限公司的股權,持股比例66.67%,接手武漢原綠創變置業公司等。

一位信託公司旗下房地產股權管理機構人士表示,「信託不是開發商,本身缺乏項目處置和管理能力,就算被動接盤了,應該也不會去管理。」

他說,這使項目的處置越加艱難。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905/149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