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陶傑:英式人物定論

作者:

前港督彭定康指特首林鄭月娥是一個a lamentable quisling figure in Hong Kong。

什麼叫做quisling,唬得一些喜歡自我提升的香港人上維基一查,方知道這是一個挪威歷史人物,戰時聽命於納粹主持挪威傀儡政權,戰後以叛國罪判處死刑。

手提電話上網是應該這樣的,肥彭不但為香港人增進了英文和歷史知識,還引導手提電話上網的正確方向,不要玩抖音浪費生命,用來搜索知識。

彭定康在牛津讀歷史,學識淵博。對於林鄭之定性,有春秋之筆。Quisling這個字用得非常重,但很莊重。沒有講白的地方,更有涵義豐富之處。一個殖民地調教出來的土著政務官要做過何等大量的壞事方可賺得此一結論,比起所謂「我到墳前恥姓秦」之類真各有千秋。當事人的家屬,作何感想,以後不知如何見人。

身為殖民地前宗主,培制出這種貨色,不但葬送香港,而且遺禍世界,香港那幾任英國總督,也略有一點責任。

殖民地政府由香港大學選拔香港政務官,最大的問題是不要具有個人性格和想法的人。做了官有權力與利益的輸送,英國人最怕中國人得權後貪污,品格清廉寡慾為第一,忠實執行主人決策為第二,其他心理層次,英國人不太花時間深入了解。

彭定康評論的這一位,在香港竟然沒有置過業,也是執行決策非常投入的一副機械人。兩大條件都Pass,就是栽在彼得定律:無論在那方面多有能力的人,若不適當地任意提升,一定到了一個其能力無所應付的高位。彭定康在前殖民地末代港督的歷史高度,看出了一場Frankenstein式的災難。

英文的一大勝場,是罵人可大量的不帶髒字。譬如知識份子,叫Intellectual,但另有一個字叫Intellectualoid,指好在凡眾面前拋詞彙書包以自我裝點者。還有一個字叫做Socialite,四方八面似吃得開的社會活動家,也不是好名堂。

在社交場合遇到相識而罕逢之友,月旦時人,說某某人是這種人,不構成在他背後說壞話講是非。交換一個優雅而含蓄會心的詞彙,維護了自己的人格,也表述了很清晰的看法,手持一杯香檳,就像一尾金魚一樣,游到另外三兩人的別堆去了。這樣就叫Being sociable。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712/147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