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 為何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作者: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

從我們今天的日常來看,對「觀」、「庵」理解是沒什麼問題的,這得益於明清小說的大量知識普及。「觀」就是指道觀,是道士生活,修行的場所。「庵」則是尼姑庵,是女性修行者的居住地。

而讓人搞不大清楚的就是「寺」和「廟」的區別,畢竟一般統稱「寺廟」,並沒有人會仔細去區分。這也和千年以來民俗以及中國人的神仙觀有關係。

在佛道思潮成型之前,我們的老祖宗敬的是「天、地、人」,天和地來自浩瀚自然,不必多言,而對人的敬意有「人皇」之說,但是在人皇崇拜之前,古人更崇拜的是自己的先人。雖然歷經二千年的思想改革和新的桎梏(儒釋道),我們對祖先的崇敬也一直沒有被磨滅。就算是「爹親娘親不如D親」的口號,在一個正常的,有思維的中國人心中,孰輕孰重其實毋庸多言。

先祖崇拜在具體行為上的體現就是建廟紀念。「廟」其實是祭祀的地方。一個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叫祠堂,也叫家廟。還有龍王廟、土地廟、等等。紀念古聖先賢的地方也稱為廟,比如孔廟、屈原廟、關帝廟、武侯廟、岳廟等。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廟,叫做太廟。

而「寺」在秦漢之時是官方機構所在地,原意是指人在一個地方里工作生息。所以我們經常聽說「大理寺」、「鴻臚寺」,實際上就是如今「XX辦」,「XX局」的意思。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神人西來。三年後,佛教西來,劉莊就特地為他們建立了傳道和研習的場所,因為出於官辦的性質,就借馱經書的白馬,命名為「白馬寺」,成為佛教在中原的發源之地。後來官署衙門的稱呼不再用「寺」,佛教修行傳道場所就統稱為「寺」,以標榜自己的官辦性質。佛教迅速昌盛流傳,「寺」就用來專指外來宗教講經的場所。

所以,「寺」和「廟」原本關係不大。一種源於印度佛教,另外一種是中國正兒八經的祖先崇拜。隨着佛教的逐漸深入民心,道教迅速發展出系統對抗,而祖先崇拜因為沒有系統結構,沒有理論基礎(原始多神論大多被佛、道二教收編),慢慢被邊緣化。但是這種屬於血脈中的基因是常存在國人心中的,即使到了今天,孝道、祭祖雖然附着於佛道神鬼理論,同時也超然於二者之上,成為了不可更改的民俗風氣。

但是在祭祀、悼念這些儀式上,老百姓雖然有心,卻無法和佛道二教專業的神職人員相比。所以除了皇家太廟「祭天祭祖」那些原本完善的儀式套路之外,民間的祭奠活動,只要上了一定規模,不是道教的「道場」,就是佛教的「法會」。對去世者美好的往生願望也促使了佛道二教輪迴和地府理論的成熟,相對於道教的地獄和閻王判官,佛教的輪迴和跳出輪迴的觀念聽起來更加美好,因此寺中的和尚順勢開啟了度往生者升天的心理業務以及寄放屍骨、焚化等當時還沒有官辦的殯葬業務。

也就是說,「寺」和「廟」合併成「寺廟」,第一來自老百姓對燒香拜佛和給祖宗上香概念的混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來源於殯葬業的流水線作業。

和尚和道士,不但幹了殯葬業,順帶着還讓祖先的靈魂升天或轉生——反正是安息了。

人類從物質生活分離出來的精神生活反過來簡化了人類在處理自身殘餘物質的過程,並讓生者得到了心理安慰(於逝者而言,並無意義)。

用今天的經濟學來看,這就是個巨大產業的合併。

在新社會,殯葬業已經單獨出來,成為一項經濟指標。但是如果朋友們去過火葬場的話,肯定會看到周邊,甚至場子裏面都有佛道禮儀(甚至基督教)服務的提供。

目的同樣是為了簡化程序,獲得心安。後人只要付出金錢即可解決。

當然,這個就不能叫「寺廟」了。所以,如今「寺廟」的業務範疇也被歸正為佛教修行人居住的地方。不過有很多又摻雜了旅遊業,甚至武術行業,這就一言難盡了。

但是「寺廟」用來指和尚的修行場所,這個指代在民間已經約定俗成了。

「寺」是和尚廟,「廟」是祖宗祠,「觀」是道士居,「庵」是尼姑庵。

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準確嗎?

這有什麼準確不準確的呢?這只不過是個比喻。意思就是說你想清楚了,別以為自己跑掉就沒事了,我可以找你的家人,找你的老家,反正你跑不掉。

換句話說,「跑得了道士跑不了觀」,「跑得了祖宗跑不了廟」,「跑得了尼姑跑不了庵」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選擇和尚來說事呢?

第一,是因為和尚多。這個就不用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屢次出現「滅佛」?就是因為和尚太多了,大家都不幹活,不納稅,已經嚴重影響國家經濟了,皇帝不得不拿他們開刀了。別說什麼滅佛就是惡人之類的話,純粹只是經濟原因加個人好惡。你以為皇帝不怕身後事?那是因為他們在別的宗教找到了靠山。滅佛,靠的就是道教。

再則因為數量大,有很多並不是真心修行者,隊伍大了,難免良莠不齊,犯事兒的和尚也多。

第二,和尚流動性強。和尚靠的就是化緣,吃百家飯。雖然後來禪派講究自力更生,但是在根性上來說,修行之人是雲遊四海,一個紫金缽就可以走到印度去的。後來甚至發展到和尚雲遊有掛單的規矩,就是雲遊到一個地方,就找個當地的寺廟掛單。至於是自力更生,還是吃政府救濟,還是靠信眾養活,就看具體情況。

但是,和尚的蹤跡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那麼出了事情,大家知道是哪個廟的和尚,當然是去找寺廟裏的領導來解決問題了。

所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不過你要說這話是否準確,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人不論如何高明,總會留下自己的痕跡。一出生就有戶口、身份證,在哪裏工作、生活,早已被大數據鎖定。還有信用值的留存,在現代社會,只要是個人,就不可能來無影去無蹤。當然,如果你有了足夠的能力,能衝破控制,又另當別論。比如到美國去造車的那位,你就算知道他在哪兒,又能怎麼樣呢?他可是連廟都搬跑了。

但是,有幾個人能有那麼大的本事呢?

還是少幹些要跑路的事情吧。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25/145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