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智者常低頭

1

低頭,是一種修養

跋扈的人,鼻孔朝上,總是目中無人。

謙遜的人,彬彬有禮,懂得讓步低頭。

孔子的學生子夏這樣評價孔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性情溫和,懂得低頭的人,更受人尊敬。

低頭,不是怯懦,而是一種修養。

劉備拜訪隆中,求孔明出山,連着去了三次,才尋訪到孔明。

孔明還稱睡不見。

張飛氣不打一處來,覺得孔明怠慢了大哥。

但是劉備卻一點也不生氣,這是一份禮賢下士的氣度與修養。

孔明也被劉備感動,才有了後來的三分天下。

老子說:上善若水,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意思是說:善良的人,總是站在低於別人的地方,他不和別人發生衝突,所以大家都喜歡他,原因接納他、支持他。

越有涵養的人,越懂得低頭,越受人尊敬。

處處爭強好勝,要高人一等的,最終得到的,是別人的白眼和厭惡。

2

低頭,是一種智慧

《戰國策》中有一篇「鷸蚌相爭」的故事。

鷸和蚌互相咬住對方,誰也不肯抽身讓步,久久相持不下,最終漁翁將它們一起捉走了。

很多時候,低頭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彼此不肯讓步,只能兩敗俱傷。

韓信曾受胯下之辱,面對屠夫的嘲笑,他沒有反擊,因為他知道,自己有更廣闊的天地。

選擇和屠夫火拼,這樣的自己,實在太廉價。

王陽明軍功卓著,他的兵法又可以稱之為「示弱四訣」。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或捐棄牛馬而偽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詐潰而埋伏,或潛軍而請和,是皆誘我以利也。」

面對敵人,他從不顯示自己的強大,總是一副弱小可欺的樣子。

敵人一相信,就離敗亡不遠了。

欲高反下,欲取反與。善於低頭,是一種極高明的智慧。

3

低頭,是一種格局

有大格局,才有大的眼界,才能有大智慧。

宇宙萬物,過剛則折。

弓太硬,就容易拉斷,水太滿,就會溢出,人太傲,就會遭受禍患。

這是萬物之理,也是人生之理。

懂得盈虧之道,人生才有了韌性和彈性。

人生如月,陰晴圓缺誰也說不定,只要不違背原則,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勾踐臥薪嘗膽,失敗了,低下頭,再找一個翻盤的機會就是了。

人生起起伏伏都是常態,何必梗着脖子,斷送自己一生呢?

低頭,不是恥辱,而是順遂自然之道,保持自己的方式。

低頭,是留下一份機會,不與大勢衝撞。

在蟄伏中,去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

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

做人退一步,格局進一步,不爭才是大爭,低頭才是抬頭。

人性固執而驕傲,做到低頭是很難的。

可如果不懂得適時的低頭,人生就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懂得低頭,是一種巧妙的智慧,是一種沉穩的成熟。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人生感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05/144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