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當德國碰到戰狼時

[總結:就以這次抗疫為例,但中共國的外交和宣傳界的言論和行為,卻引起國際輿論的不滿:一是某些戰狼居然藉此機會在全球兜售所謂「中國模式」,公開鼓吹中國體制優越論,宣傳西方國家的治理模式如何病入膏肓,將被趕下神壇,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已被「打回原形」。這種狂妄囂張的言論既無事實支撐,也無人道關懷,嚴重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二是利用社交媒體和記者招待會大打口水仗,對外界的毀謗和批評不加區分地重磅轟擊,甚至用網絡傳聞公開兜售陰謀論;三是自我吹噓的言行,對他國的抗疫方法不以為然。外交官在種種場合下直接或間接地要求世界對中國感恩,造成不良影響。]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更是一面放大鏡。原本是小問題,但被此次疫情感染後,就可能變成大問題。

戰狼式宣傳和《方方日記》是兩個很好的現成案例。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方方日記在海外出版的新聞在國內所引起的巨大輿論。伴隨而來的是各種標籤式的辱罵和謬論,如「賣國賊「、」成為西方攻擊中國的政治工具「、「讓海外華人的形象受到負面影響「等。我曾用兩篇文章做過詳細的分析。這種指責或過度擔憂在德國是不成立的。

四月中旬,一篇名為」薩哈克斯坦想回歸中國「的戰狼式文案又達到一個新的高潮。讓無數小粉紅自嗨致死,自信心膨脹。最終導致中駐薩哈克斯坦大使被外長請去喝咖啡。國內很多戰狼因此瞬間被「戰死「(數百篇轉發文章和公號因此被封)。

其實我很希望看到後續報道。可惜沒有了。

我繼續以德國為案例。假如戰狼們「跑」到德國,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它對中國在德國的形象會起到影響嗎?我現在就可以提前把答案告訴大家:要麼全軍覆滅,要麼寸步難移。不僅占不到一點便宜,而且還會更加引起德國(間接也包括歐盟)對中國的反感與警惕。

1

方方日記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戰狼「日記」有朝一日也被翻譯成外語。

中國網絡輿論生態圈特別不健康,也不太正常。鋪天蓋地的仇恨言論、暴力語言以及所向無敵的戰狼文化。五毛黨和水軍的普遍存在已經是一個公開化的秘密。全世界都知道。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五毛黨「的原創並非中國,而是俄羅斯。俄羅斯很早前就成立相關機構:政府委託私人,再由他們出面僱人發帖。表面上俄羅斯政府沒有直接參與,但德國人都知道背後是誰操盤的:俄羅斯政府—>普京大帝。

據SPIEGEL三年前公佈的一個紀錄片式的視頻顯示(油管上還有很多相關視頻),俄羅斯五毛月薪大約600歐元、按實際需求,每位員工要在網絡上針對某些新聞發表20條政治評論,假新聞和仇恨言論佔大比例。對那些既沒有受過高學歷又沒有政治原則的俄羅斯年輕人而言,這是一份不錯的收入。俄羅斯五毛宣傳大軍的主要工作在於,通過散佈大量假新聞、抹黑和貶低德國(歐盟,美國,甚至整個西方世界)政治體系、誇大德國社會醜聞或詆毀西方政治領導人以及堅決否定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詆毀德國(歐盟)的媒體的公信力(德媒對俄羅斯也很不友善,《圖片報》首當其衝)、最終目的是讓德國人更加不信任自家政府和媒體,對德國政治制度或核心價值觀如言論自由,人權和司法獨立等產生懷疑,製造社會不穩定,在俄裔和德國人之間製造矛盾等。

2016年年初,一條發生在柏林的假新聞讓俄羅斯外長親自發表新聞發佈會。據報道,一位名叫Lisa的13歲俄裔小女孩在柏林失蹤了。隨後,俄羅斯駐德記者立即發表文章(很草率,不嚴謹,內容不符合實際),稱這位俄羅斯小女孩遭到難民輪姦(借刑事案件詆毀難民政策,而且還是假新聞)。

這起事件成為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攻擊德國的有利政治工具」。他強烈批評德國有關部門意圖隱瞞事實,希望今後不要再次發生類似事件。拉夫羅夫把這位13歲的Lisa稱之為「我們的小姑娘「(表現出對俄裔的無限關懷,背後有強大的祖國俄羅斯作為後盾。但不少人其實都拿了德國護照,理論上是德國人)。此次事件也引起很多柏林俄裔的憤怒,他們在總理府門口遊行(製造俄裔和德國人之間的衝突)。同時,一位名叫Martin Luithle的柏林律師控告這位俄羅斯駐德記者散佈假新聞。再之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諷刺Luithle律師此舉只是為自己的政治生涯鋪路而已。從這件小事就能看出,不是任何事都能想當然地成為攻擊別人的政治工具。反而會讓攻擊者背上一個居心不良的罵名,比如拉夫羅夫。

俄羅斯版戰狼:拉夫羅夫

世上各國家都有最符合自己的宣傳方式和工具。我之前也在不少微信群和微博留言區聽到很多網友積極地表示,中國應該多向俄羅斯學習,因為俄羅斯在歐洲的宣傳工作(比如RT Deutsch)做得很棒。我也在某一篇公號文章中看到某國內政治學教授也提倡多向俄羅斯學習,因為它做得不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遺憾,這種判斷基本上算是一種自欺自人的誤判。我們只單方面看到俄羅斯宣傳在德國的表現(因為我們自己甚至還做不到這一點),或俄羅斯五毛在某些方面比中國五毛做得更好,與此同時又完全不顧東道國對這種宣傳方式的看法和態度。如果別人都不認可,是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對?這種宣傳模式的結果是:我們自我感覺超好,但別人就不以為然。在德國剛好相反:德國人自我感覺總是很差勁,天沒亮就開始自我批評和抹黑,但別人總認為德國還不錯甚至很好。自我感覺和別人對我們的認知相差越大,我們心裏就越不平衡,越氣憤。

我們國內專家肯定有了解過俄羅斯的宣傳模式,但他們不一定了解德國以及歐盟媒體是如何評價俄羅斯宣傳的。他們似乎也不願意了解德國以及歐盟是否或已經建立專門機構負責應對俄羅斯(以外)的信息戰。很多人其實似懂非懂,卻還盲目地吹捧俄羅斯模式。這就好比挖一個坑讓戰狼們(或外交部)往裏面跳一樣。

前車可鑑,如果我們繼續向俄羅斯學習,今天發生在俄德之間的輿論糾紛就是今後中德之間的輿論糾紛。如果我們不換一種方式,中國在德國人的心智中成為第二個俄羅斯是必然的結果。

2

歐盟旗下有一個叫歐洲對外辦事處的機構(Europäischen Auswärtigen Dienstes)在2015年9月1號專門創建了一個名為EastStratCom Task Force的打擊假新聞部門。該部門負責人是歐盟外交與安全委員Josep Borrell(西班牙人)。他對中國態度如何,看他怎樣評價中國在此次抗疫中援助西班牙和意大利就知道了。德國華語媒體並沒有進行報道。我們的慣性邏輯是:沒報道就等於沒有發生過或視而不見。等下次出現跟中國有直接關係的熱門事件時,我們又會擺出一副很詫異,很驚訝的樣子,會問,怎麼會這樣?某某人是不是傻啊?其實,並不需要每次都表現得很詫異,這都是預料中的事,不是因為某某人傻。

Josep Borrell

近期,德媒報道中駐德大使館外交官向德國政府,尤其是跟聯邦內政部官員拉近關係,意圖通過說客來影響德媒針對中國抗疫的正面報道,幫我們說好「中國故事「。最終卻起到了反面作用。實事求是地講。中方外交官並沒有做錯。所有大使都應該為本國做宣傳,說好話。這是他們的本職。我在2014年採訪過前德國駐華大使Michael Schäfer。我問他如何定義大使的工作?他笑着回復我說:「很簡單,不斷地為本國說好話。」為何當我們的外交官為自己說好話時,卻成了別人的反面教材?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僅僅只是意識形態不同,還是另有原因?

Michael Schäfer與作者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很難。最起碼在三年前就已經看到苗頭了。時任聯邦憲法保衛局Hans Georg Maaßen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道,該部門一個特別小組花了約10個月的時間專門追蹤調查中方意圖通過社交媒體如書臉、領英,推特和Xing的途徑來滲透德國(北威州是重災區)。他們在社交媒體上聯繫各個德國(前)政府官方或相關機構部門工作人員(因為他們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賬號),以國內某某領域專家或協會的名義跟他們拉近距離,邀請他們去中國做學術訪問或講課或某種合作等。德媒對此事件做了很多報道,但不一定是正面影響。德國當時的態度很明確:我們不喜歡這種方式!

我們提倡「說好中國故事」,但不是所有德國人都喜歡聽好故事,而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故事最能打動人心,更容易建立信任。好壞故事都是真實故事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專門只挑好故事來講,德國人會覺得不夠真實,摻和了很多水分。既然不是真的,為什麼必須要信,還不允許質疑?

我們不妨通過德國人的視角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德國似乎沒有到處宣傳,只挑選好故事講給世界聽眾。為什麼德國媒體天天報道那麼多負面新聞和醜聞,德國人居然還那麼淡定?普通德國人也明白一個道理,現實不可能那麼完美。他們對負面新聞和醜聞的接受能力很大,因為事實如此,但不太願意容忍被欺騙和隱瞞真相。這才是真實的德國。;你越想給別人講好聽的故事,別人越不信。德國人已經形成了這種本能反應。如果想聽動人故事,可以看書,看電影。

當情緒高漲的戰狼思維碰到冷冰冰的德式本能反映時,會擦出幸福的火花嗎?我覺得不會。

3

East StratCom Task Force目前主要負責針對來自東歐,尤其是來自俄羅斯的假新聞。據維基百科信息(不一定是最權威或最新的數據)顯示,該部門到2017年六月份發現3200條假新聞,到2018年四月份又發現3500條正面宣傳俄羅斯的假新聞。2016年,時任內政部長德邁切爾在內政部旗下也專門設立了一個新的反假新聞部門。

據最新消息顯示,中國當下正逐漸進入該部門的視線。即便如此,俄羅斯、伊朗敘利亞對德國(或歐盟)輿論操控的程度遠高於中國。中國的海外宣傳模式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向俄羅斯模式靠近(也有專家稱之為俄羅斯化的中式宣傳)。因此,中國的戰狼一旦大軍進入德國–假如繼續向俄羅斯學習–今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是可以預料的。

綜合以上因素能局部性解釋,為何中國駐德外交官為自己宣傳會成為德媒的負面報道。這個現象告我我們,德媒已經在警惕和防備」說好中國故事」的輿論。但是,我們並沒有把俄羅斯的經驗看作是反面教材,似乎也不打算從中吸取教訓。

假如今後又出現一篇類似於「德國想回歸中國「的爆文,德國外長是否也會請中駐德大使喝咖啡呢?今年四月份,最少有兩位中國駐海外大使的發言都成為了東道國的負面新聞:法國和澳大利亞(據說荷蘭和尼日利亞那邊的情況也不是很好)。德媒都有報道(德國的華語媒體沒有報道。德國人和德國華人的信息不對稱又增加了一點點)。尤其是中駐澳大利亞大使。居然又拿經濟來威脅。此舉是畫蛇添足。

在很多年前,德媒就多次報道過樂天事件和」抵制各種貨「事件(就是不抵制蠢貨)。德國駐華記者以及相關中國問題專家早就對此在德媒上公開探討過:如果德企–不管在中國或在德國-只要在任何方面」傷害到中國人民的情感「,立即會受到高調民族主義制裁。戴姆勒在其instagram賬號上轉載了某個西藏人說過的一句話,立即在國內引起高調民族情緒的抨擊。戴姆勒立刻把那句話刪了,公司CEO Dieter Zetsche親自給中駐德大使寫信道歉。隨之而來的是戴姆勒遭到德國各大媒體的唾罵,批評它沒骨氣,出賣德國基本價值觀,應該感到羞恥。某些戰狼們會沾沾自喜,認為正出於這種偉大的民族主義氣魄壓力,德國才不會對中國得寸進尺,不敢得罪中國。問題是,相互信任不是恐嚇出來的。德國短期內或許出於經濟上的依賴會很顧及德企利益,處處不敢與中國正面交鋒。這一點,從默克爾過去年年訪華–除一次「意外事故「以外–都跟中國領導班子相處的很好就能看得出來。

很諷刺的是,默克爾既被戰狼罵成是對中國最不友善的德國總理之一。同時,默克爾又被德媒批評成對中國最友好的德國總理之一。默克爾明年就要下課了。我不認為下一任德國總理會比默克爾在中國問題上做得更好,包括被很多華人推崇的梅爾茨在內。長期而言,誰能給出肯定的答案,德企往後還會像今天這樣依賴中國市場?最晚到此次疫情,德國媒體界、政治界以及少部分經濟界已經開始議論,今後是否或應該降低(是降低,不是完全去中國化)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為何中駐澳大利亞大使還這麼說呢?是對方不知道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嗎?不是!我的解釋只有一個:無奈!中國所有外派大使都是東道國的專家(Spezialist)(注:相對比,德國外派的都是非專家,Generalist)。這種無奈跟國內盛行的戰狼文化有緊密關係。德媒也對此新聞做了報道。反應可想而知。

4

歐盟層面和德國內政部雖然都成立反假新聞部門,但人力物力財力遠跟不上實際需求。在民間的知名度也很低。普通群眾並不是很了解這個機構的存在或很在意受到假新聞的影響。它還沒有上升到議事日程。即便如此,俄羅斯的RT Deutsch已經成功地受到有關部門和德媒的關注,因為它的動機不純。《圖片報》有一篇報道的標題這樣寫道,「假新聞比疫情更危險「。文章直接把矛頭指向RT Deutsch,還列出兩個具體例子:該媒體表示,大蒜可以治病毒(感覺中招的中國人比德國人更多)以及勤洗手完全不管用(我沒聽德國華人批評過RT Deutsch。為什麼?因為他們私底下也沒有關注TR Deutsch)。

但,RT Deutsch在德國還是有市場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部分德國人的確不相信德媒、不推崇德國式言論自由,不信任或對德國政府普遍不滿意。俄羅斯的大外宣首先針對這波德國人。第二個目標是俄裔群體。通過貶低德國,散佈假新聞,製造混亂,意圖讓俄羅斯在這個群體中獲得更好的形象以及對俄羅斯更多的支持。

第二個原因剛才已經提到過,德國政府本身目前還沒有過度重視這個問題,還沒有上升到議事日程,甚至有可能還缺乏一種明確的,有目的性的,可持續性的應對戰略。又或者,德國已開始重視,但又不想強出頭,而是以歐盟的名義採取統一政策。這樣做對德國更保險。相對比,中國或許可以制裁德國,但不太可能制裁整個歐盟。我們不能單方面強調歐洲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有多大,中國同樣也依賴歐洲市場。

有些人或許會問,俄羅斯在德國做得宣傳難道一點用處都沒有嗎?好處肯定也是有的,比如通過採訪德國「名人」,借他們的口批評德國。這也是RT Deutsch的目的之一。

但是,俄式宣傳並沒有改善俄羅斯在德國的形象。德國政壇也沒有因為這家媒體機構的宣傳而加深對俄羅斯的信任。俄羅斯對德國政的宣傳工作做得比較」成功」的案例是滲透部分選擇黨成員,比如Markus Frohnmaier。俄方對他的評價是:「有利用價值的蠢貨「以及「絕對受俄羅斯控制的德國國會議員」。

俄羅斯的宣傳工作並沒有改善德國對它的看法。既然這樣,我們還要向它學習嗎?當然,不可否認,中俄跟德國之間的(地緣)關係和歷史背景相差很大,無法簡單地作比較。戰狼式宣傳在德國是否會起到反作用?這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是!

如果再比較一下方方日記和戰狼日記對中國形象的影響,你認為哪種「日記」的危害更大?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微信:新華二代在德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03/144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