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廠商偷工減料欲發財 中國制口罩缺陷率翻倍

中國口罩製造商利用外國監管漏洞,大量出口口罩,質量問題引發擔憂。外科口罩示意圖。

在全球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出現爆炸式增長後,中國口罩製造商正在利用歐盟和美國監管程序中的漏洞,加快製造和銷售,甚至調整產品說明,以加速獲取歐美認證。業界人士透露,中國制口罩缺陷比例目前增長了一倍多。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中國製造商生產的外科口罩佔全球產量的一半。自今年1月以來醫療產品產業便快速擴張,各地工廠紛紛增加產能向中國醫療界人士及民眾提供產品。根據官方數據,到2月底,中國日產1.16億個口罩,約為該月初的12倍。

在國內需求放緩後,這些工廠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因為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在歐洲多國和美國蔓延,造成這些國家的醫療設備短缺。

搶從疫情中獲利口罩缺陷比例翻倍

《金融時報》報導,總部位於廣州的奧咨達醫療器械服務集團(Osmunda Medical Device Service Group)專門幫助當地的口罩工廠獲得歐盟和美國的認證。集團的一名董事說,公司業務與年初相比增長了兩倍多,大家「都想從全球短缺中獲利」。

但是,廣東省醫療器械管理學會的一名叫簡潤夫(Jian Runfu,音譯)的官員說,自2020年初以來,口罩有缺陷的比率已經增長了一倍多。

簡先生說,一些中國工廠太希望從疫情中發財,儘可能地偷工減料。

許多沒有相關經驗的公司進入該行業。根據官方數據,將近20%的中國口罩工廠在1月以後才開始運營。

總部位於浙江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Joyson Electronic)上個月開始生產口罩。公司的一位官員說:「當這個疾病在海外消退時,機會之窗也就隨之消失。」

中國製造商修改產品說明以加快獲取認證

從產品測試到技術文檔審查,中國工廠通常要通過嚴格的監管程序來贏得歐盟或美國的批准。

《金融時報》引述總部位於廣州的認證機構TÜV SÜD的一位官員的話說,在歐洲,獲得外科口罩認證至少需要60天,在美國則需要6個月。

但是,許多中國工廠已經試圖找到加快這一程序的途徑。

深圳市天海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的一名官員說,該公司可以在10天內完成外科口罩的檢測。為了做到這一點,公司建議客戶避免在其認證申請中使用「醫療」、「外科」或「手術」之類的字眼,因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對醫用口罩實行比個人口罩更嚴格的措施。

「我們需要利用FDA留下的漏洞」,天海公司的一名官員說。

天海公司的一個遼寧客戶盛京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2月開始生產口罩。該公司表示已經向美國出售了2000萬個醫用口罩、向歐洲出售了2300萬個。

盛京堂的一名官員說,該公司能很好地為外國市場服務,因為公司能夠迅速獲得相關認證。

「Bird& Bird」律師事務所律師安東尼‧威爾金森(Anthony Wilkinson)表示,歐盟和美國都放鬆了對醫療設備進口的監管,因為「我們處在與正常流程非常不同的境況」。

但威爾金森也強調說:「在中國有人說他們可以做認證,並不一定意味着另一端也會接受。」

中國防疫產品質量不過關在多國碰壁

中國製造的口罩和病毒測試盒已在西班牙、荷蘭、捷克、土耳其等國碰壁。荷蘭等國不得不進行產品召回或退貨。

3月21日,荷蘭政府收到中國制的60萬個口罩,並陸續分發給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然而,一個星期後,荷蘭衛生部3月28日宣佈其已召回這批自中國進口的口罩,因為它們無法貼近臉部,而且內部的過濾物件雖然有質量證明,但是無法正常工作。

聲明說:「已立即停止其餘口罩的分發工作,並決定不使用這批口罩。」

3月23日,捷克媒體透露,該國購買了中共吹捧的快速檢測試劑盒,但沒想到其中80%的檢測結果是錯誤的,迫使捷克醫護人員不得不繼續依賴常規實驗室進行檢測。

西班牙政府訂購中國公司生產的病毒檢測套件,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逾七成不工作。

馬來西亞衛生官員日前表示,由於有西班牙的前車之鑑,計劃購買韓國的測試套件。

《金融時報》引述廣東省醫療器械管理學會的一名官員簡潤夫的話表示,這可能對行業和客戶產生負面影響。他說:「儘管生產口罩幾乎沒有障礙,但有一個障礙是保持質量控制。」「缺乏經驗的工廠最終可能會傷害到他們的海外客戶和他們自己。」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02/143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