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債務風險創新高 分析:恐轉嫁給民眾

中國企業債違約規模再創新高,已超出去年水平,地方政府的累計債務規模也超過去年全年,再加上不斷攀升的家庭債務,中國的債務風險越來越高,業界人士擔心中共最終會把其多年來製造的巨額債務轉嫁給民眾。

企業債務違約數量創新高

東方財富網12月5日消息,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2月4日,信用債市場的債券違約數量增加至181隻,相比去年同期的違約數量150隻,同比增加了20.67%。

最令市場關注的是超短期融資券違約。

一般來說,超短期融資券發行企業的評級較高,多數是AA+或AAA級別,但是截至12月4日,今年發生超短期融資券違約的企業已經有6家,甚至有AAA評級的企業發生違約,比如北京大學控股企業北大方正。該企業12月2日宣佈其20億元境內超短期融資債券違約,同時爆出其總負債金額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三季報虧損24億元、過去五年虧損總額200億元。

中共央行11月25日發佈的金融穩定報告中提到,今年企業債有6萬億到期,違約風險很大。

另外,中國企業的境外債務也不斷攀升,中共國家外匯局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中國的全口徑外債餘額升至1.99億美元。彭博社11月26日報導中也提到,中國境內的企業債券違約已經創下紀錄,目前離岸債券違約開始加劇。

中國企業的債務違約風險也引發網絡熱議,獨立學者吳祚來11月30日發推文以「大洪水」來比喻中共面臨的債務風險;還有網民說:「還有政府負債」,「債務才是改朝換代的真正動力」。

地方政府債務

中共財政部12月5日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地方政府的累計債務規模超過去年全年,今年前11個月合計發行債券4.3244萬億元。其中有1.15萬億是再融資債券,用於償還一部分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券本金,據悉,今年年末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券高達2萬億元。

自由亞洲電台12月5日引述資深媒體人格先生的分析表示,在借債問題上,地方政府已經停不下來了,而且現在很多是以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變相借債——地方政府的一個項目,名義上不叫融資,是與企業合作投資,為企業擔保來向銀行借錢,而且不斷追加項目資金,這也拖累了很多企業。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遍佈全國各地,債務越來越多,最後就只能以通貨膨脹的方式轉嫁給民眾,那時就會導致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學者譚剛強教授表示,很多企業被地方政府債務拖累,尤其是民營企業,難以為繼,地方政府以各種形式形成新的債務。他認為,最後可能有兩個結果——政府(中共)以印鈔的方式讓民眾為債務買單,或者以「混改」的方式讓民間資本去接盤。

Asia Times網站11月25日發表分析文章表示,中國的債務大部分無從考察,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隱性債務,如果包括國家債務在內,估計超過官方GDP的300%,可能是4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一半,因中國政府的結構所致,中國積累了巨額債務。

文章引述高盛集團前行政總裁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的分析表示,中國市場缺乏流動性,透明度太低,導致中國金融體系的資本配置不當、效率低下、存在隱性債務風險。

家庭債務

根據中共央行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中國家庭債務佔GDP的60.4%;家庭債務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99.9%,高於2017年的93.4%,尤其是住房貸款。中國居民的住房按揭貸款在2018年末占居民收入的47.7%,比2017年增長了3.7%。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12月5日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共)官方一直鼓勵老百姓投資房地產,房價越來越高,現在很多地方的房產供大於求,令中國房地產和經濟泡沫破裂的風險越來越高。

近日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家庭消費表現疲弱,10月份零售額的同比增長率(7.2%)是16年最低,「雙十一」的銷售增長大幅下降26%。

Asia Times網站的分析文章也提到,2008年中國(中共)以大量資金刺激經濟,使其出現史上最大泡沫,現在中國的債務規模更大,一個國家的經濟動盪可能導致社會動盪。根據中國目前的政治體制(中共),在經濟和政治動盪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是政權崩潰或者該政權對社會動盪進行鎮壓,這可能就是中國(中共)20年來一直沒有開放資本市場的原因。

文章最後說,中國或者接受大規模的經濟和政治改革,或者就只能閉關鎖國。

紐約長島大學經濟學教授諾斯·穆都庫塔(Panos Mourdoukoutas)去年11月就曾發文表示,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貿易戰,而是日益增多的債務。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張玉潔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206/1378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