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手機仿佛竊聽器 你離「私隱被泄露」有多遠?

作者:

圖片來源:PEXELS

比「你的仔在我手裏」更可怕的,是「你的全部數據,都在我的硬盤裏」。

互聯網時代的地球村民,是不可能有私隱的。

出門旅行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酒店門縫裏偷偷塞進來的「小卡片」,上面赫然印着自己發在朋友圈的照片。

接到一個推銷電話,本想迅速掛斷,卻聽見對方像報菜名一樣把你的姓名、工作到住址盤點得一個不落。

十年前,想要扒光一個人,還需要在天涯「人肉搜索」找人。而如今,鐵面無情的大數據全面接管我們的生活,早已將你從「三圍多少」到「月薪幾何」扒得一乾二淨,再雲同步到數據庫。

比「你的仔在我手裏」更可怕的是「你的全部數據,都在我的硬盤裏」。而後者,或許已經成為現實。

我不過是想點個飯,怎麼就玩成了《竊聽風雲》?

/電影《竊聽風雲》

別看了,你已經被我看光了

單身獨居的二花,在群聊里發了一張自己家貓的照片,過了一會兒,二花接到群里一位男子的電話:「下來吧,我在你家樓下。」

如果你沒有在手機設置里關閉相機的定位功能,那麼你也有可能會收穫這樣的現代驚悚故事。

為了證實拍照定位功能是否如此精準,我和朋友進行了一個小測試。我使用蘋果手機,開放了相機的定位權限,在辦公室里拍了一張圖,用微信選擇「原圖」發給朋友。

當朋友的安卓機存下了這張圖之後,其定位精確到了具體在哪一棟樓,他甚至可以選擇使用高德地圖來與我相會。

本文作者的測試圖片,定位一清二楚

而另一位使用蘋果機的夥伴,除了不能直接打開地圖導航之外,定位的準確度也到了毛骨悚然的程度。

「精準定位」的時代,只需開啟定位權限,網絡和現實就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我們總是好奇:每一款新安裝的軟件,

為什麼都迫切地想要我的定位權限?

有這樣一群徘徊在你身邊的幽靈,你看不見、摸不着,但總覺得下一秒他就能出現在你的面前,這群幽靈就是「附近的人」。

無論是聊微信、刷微博還是聽音樂,附近的「有心人」總能把任何app轉化成交友、相親軟件。

對於能打字絕不語音,能語音絕不視頻,能視頻絕不見面的「社交恐懼症」患者來說,各大app持續推薦的「可能認識的人」,讓虛擬世界的快樂蕩然無存。

「求你了,我上網就是為了不碰到熟人啊!」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生活的一個小方面,關閉手機定位、通訊錄應用權限就可以高枕無憂,那你可能還不知道,你正在經歷一場竊聽風雲。

「我剛剛和朋友聊到日本壽司,打開外賣軟件,第一欄就給我推薦日料店。」

相似的經歷出現在很多用戶身上,於是一個質疑誕生了,「這些app是不是在竊聽用戶?」

《IT時報》的記者經過三個月的測試,得出結論:當使用者在談論某一商品時,外賣軟件上出現相關推薦的概率高達60%-70%。而美團和餓了麼則發佈聲明稱「不存在竊聽」。

外賣平台否認聲明登上了熱搜

可見這個問題的關注度之高

在後續的討論中,有程式設計師現身說法稱,「竊聽技術很容易實現,但所需人力成本過於高昂」,也有用戶繼續以自身經歷來質疑「竊聽」。

實際上,外賣軟件抓取用戶喜好並進行推薦的方法確實不限於「竊聽」。通過分析用戶日常的搜索記錄、地理位置、消費習慣,大數據和算法就可以自動為你生成個性化推薦。

當你在微信上與朋友暢談防脫秘籍,下一秒你閱讀的文章末尾,可能就會出現洗髮水的廣告。

當你在搜尋引擎上悄悄輸入「強腎健體」,下一秒你打開的某個網站就可能遍佈「大補丸」廣告。

當你在一個平台上閱讀旅遊攻略,打開另一個平台的那一刻,也可能會「剛好」看到特價機票。

本文作者前一天在社交軟件上討論平成日劇

第二天某購物網站就推送日系風格

在算法概括一切的時代,人人都是終極VIP,你生活的每一點蛛絲馬跡,都不會被大數據錯過,你的喜好在大數據的火眼金睛下無處遁形。

「竊聽」風波爭議的背後,是消費者對自身最後一點私隱權的捍衛。縱然,被勾勒出「用戶畫像」已經是消費者逃無可逃的命運,但至少那些更加私密的日常對話,作為我們的最後一層底褲,能不能被藏得深一點,再深一點?

「竊聽」,並不是這個人人自危的年代裏一次焦慮的「陰謀論」。你的智能產品們,很可能早就在你看不見的時候「成精」了。

當你在凝視你的智能產品們,它們也可能在監視、監聽你的生活。

在大家幾乎已經不用短訊的今天,它的功能似乎只剩下接收廣告,而且它總是精準地把握你的要求

2017年,國外一位名為「tydctor」的網友在社交網站上指控安卓系統的手機應用未經用戶授權隨意錄音。在查看一個智能遙控用品的關聯app時,他發現在該app的文件夾里存儲着一段長達6分鐘的錄音。

2018年,又有網友曝光亞馬遜的智能音箱涉嫌泄露用戶私隱。當智能音箱的用戶馬丁先生向亞馬遜索要自己的語音記錄時,他在發來的文件中竟發現了來自另一位用戶的1700條音頻。從吃飯睡覺到洗澡,這位陌生人的生活日常都被智能音箱捕捉了下來。

騰訊的研究員也曾在全球黑客大會上,帶領團隊「黑」進了亞馬遜智能音箱,實現了遠程監聽。

據報道,「利用亞馬遜echo系統中的漏洞,該團隊在無喚醒、提示燈不亮的情況下,實現了遠程靜默竊聽,並將錄音文件成功發送至遠程伺服器。」

以上揭露的亞馬遜產品漏洞雖已修復完成,但智能音箱存在的隱患仍然不容忽視。

2018年,在中國發展論壇上,百度CEO李彥宏表示:「中國人對私隱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

如果不是無路可走,中國人也未必會這麼開放。不同意私隱協定,甚至不開放定位權限,就不能安裝一個新應用。

當互聯網商人將用戶的私隱讓渡視作自願「用私隱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對數據的使用也就成了看似公平的交易,而這種使用的限度,還是商人說了算。

開放的中國人,不過是退無可退,索性不看、不聽、不想。

網絡時代,私隱泄露是不爭的事實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經對其泰然處之

你的父母,也開始被盯上了

被社交網絡和現代科技包裹的你,想在互聯網上「雁過不留痕」,終究只能是奢望。但想到你那習慣用字大的老年機,防詐騙意識日益提升,出門在外把名字和存摺捂得一樣緊的父母,你心裏多少能有些安慰。

大數據再怎麼厲害,至少扒不到我爸媽身上吧?

但是你忘了,你爸媽,也從沒停下爭當時代弄潮兒的腳步。

打開爸媽的朋友圈,你可能會發現,給他們推送的廣告,更貴、更強、更「上流」。

時刻關注着買房置產的他們,朋友圈會適時獻上讓人眼花繚亂的房地產廣告。/圖源:作者母親的朋友圈

他們不僅看得了百萬房產廣告,也不放過微信里轉發的賺錢秘籍、「低價」保健品、從天而降的中獎信息。

而善於探索網絡世界,在各大網站留下手機和姓名的他們,也經常收到神秘莫測的短訊。

於是,三天前還在大談宏觀經濟走向的你媽,今天可能就暗搓搓地去給某寶刷單。

五天前還在教導你「年輕人踏踏實實不要投機取巧」的你爸,今天可能就在研究六合彩和XX荷官。

既然購物網站能根據你所有數據算出「猜你喜歡」,那爸媽們愛逛的拼團網站也同樣可以給他們推薦專屬商品。

比如某拼團網站因為霸道的私隱政策,在2018年曾被中國消費者協會點名。但即使在私隱政策修改後,霸道的氣息也只是有增無減。平台有權限隨時修改私隱政策,而用戶只要還在使用該app,就必須默認接受該修改,即使用戶本人對平台何時修改、做了哪些修改毫不知情。

總而言之,想用app,就只有同意私隱協議這一條路可走。而協議里對用戶私隱的保護卻僅限於模稜兩可的一句「在不損害用戶利益的情況下」。

仔細研究私隱協議,各種跨平台的推薦也能找到出處。

如果有一天,你爸媽終於玩膩了該應用,由於無法註銷,他們的手機號碼也仍與app掛鈎。或許很快,在無數推送、短訊的信息轟炸中,他們又會重新回到那個便宜天堂。

同樣的條例,放在另一家公司的私隱條款里,帶來了一張天價罰單。

今年1月,谷歌被法國國家數據保護機構國家信息和自由委員會(CNIL)指控平台的服務無法保證用戶對數據的控制權,當用戶使用谷歌的服務時,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哪些數據會被收集、被使用。CNIL因此對谷歌處以5000萬歐元的罰款。

對比起來,中國的私隱保護,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電影《搜索》裏,高圓圓飾演的女主角遭遇人肉搜索,經歷了網絡暴力。/電影《搜索》

你的孩子,也逃不掉了

相比更樂於記錄生活、分享到網絡上的90後,這屆00後與人之間的交往顯然更加私密。他們喜歡QQ勝過微信,QQ空間大多加密,只在小範圍內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悟,也用暱稱代替了真名。

打開搜尋引擎,輸入一個90後的名字,你可能能從各種升學記錄、發表文章、貼吧尋人中總結出他前半生的一半。但輸入一個00後的名字,很抱歉,你撲了個空。

但這並不代表00後就能在大數據時代獨善其身,正相反,除了無意識地泄露私隱之外,他們還面臨權力壓制下不得不將私隱上交的殘酷困境。

去年,有人發現網上兜售360水滴攝像頭所拍攝的私密視頻內容,並且數量龐大,輿論譁然

2017年,一封92年女生致360創始人周鴻禕的信在網上引發巨大的轟動:只要登錄「水滴直播」,透過360的攝像頭,從飯店到健身房,從酒吧到內衣店,公共場所紛紛被安上了一個「長長的望遠鏡」。

而在水滴直播的「教育」板塊中,不少教室也全天候不斷地處在直播之下,孩子們不僅僅被家長和老師密切地注視着,也可能被不懷好意的眼睛注視着。

未成年人也有私隱。/水滴直播監視下的教室

「別再盯着我們看了。」開中國免費殺毒軟件先河的周鴻禕,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名字是以怪叔叔的形式火遍全國,還伴隨着偷窺的標籤和公眾的憤怒。

在一系列糟糕的公關後,水滴直播終於不堪重負,從此退出歷史舞台。周鴻禕也從斥責該90後女生為了創業炒作到低頭認錯。

他未必不清楚「私隱」的意義,事實上,周鴻禕本人也曾經歷過私隱泄露。2012年,南京大學的一名學生通過對一段採訪視頻里記者撥打周鴻禕號碼的音頻分析,破解出了周鴻禕的電話號碼,一時間火遍全網。

這個時代總是更崇拜技術,但忽略了道德沒有跟上

「破解周鴻禕手機號」,一時成了互聯網新課題。周鴻禕坦言,接到了幾十個「好奇的電話」。

被破解後的電話號碼至少沒有被公之於眾,可攝像頭下的人卻可能正被百萬人圍觀。

在技術門檻面前,公眾幾乎束手無策

水滴直播消失了,但盯着孩子的眼睛卻沒有消失。直播玩得飛起的同學,可能在實時直播自己的課堂;放不下心的家長們,也通過攝像頭、智能手錶開啟着「第三隻眼」。

美劇《黑鏡》中虛構了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母親的故事。她向女兒的大腦植入晶片,通過晶片可以觀察到女兒所看到的一切。

為離世的親人哭泣的母親,

在女兒眼中也被打上了馬賽克。/《黑鏡》

愛女心切的母親把所有血腥、暴力、危險的元素都為女兒過濾掉了。於是,女兒看不到受傷流血的同伴、暈倒的外公,甚至路邊的一條狗。

但正是這種人工的篩選,讓她無法了解真實的世界,最終迷茫地離開了母親。

當站在孩子私隱的廢土上喊着「我是為你好」的父母們,能夠肆意決定孩子的世界時,卻忽略了,他們的世界不是父母人生的復刻品。

《黑鏡》裏監視女兒的母親

最終釀成一場悲劇

如今,伴隨着「小孩子要什麼私隱」「安全比私隱重要多了」的聲音,孩子們也正在成為一串可以隨意訪問、抽取的數據,每個人的頭頂都顯示着疲憊值、專注度。

2013年,一塊「兇殘高中監控板」火遍全網。孩子在線上沒有私隱,線下也沒有。/圖源微博

但父母們可能忘了,養孩子的人才是父母,養電子寵物的人,只是玩家。

想成為你自己?「不行」

互聯網剛剛興起之時,在論壇上「灌水」的年輕人們,隔着一塊屏幕,看見了一片更大的世界。

那時的互聯網,是現代的詩和遠方。

漸漸地,那個「在互聯網時代,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的虛擬神話也被打破了,互聯網成了另一個熟人網絡,也成了一個個封閉的圈子。

互聯網便利了我們,

但會有一天反噬我們嗎?

社交網絡、大數據、算法,在定義我們的同時,也如同孫悟空一樣,用金箍棒給你畫了個安全圈,圈裏是篩選後最合你口味的作品、興趣一致的人。

當互聯網的窗子打開後,我們每個人都只得到世界的一角。

而我們也樂於被這一角所定義。

每到年末,各種app的年度報告,總能掀起朋友圈裏的分享熱潮。

我們在各種軟件的統計之中,看到今年最喜歡的歌、最常消費的產品、最鍾情的鬼畜視頻、最頻繁走的路徑,漸漸地,聽民謠、穿128元的連衣裙,也成為我們自身的標籤。

導演替我們設想了一個被信息綁架的未來

《黑鏡》在第三季設想了一個被社交網絡定義的世界。人們通過社交網絡發佈的動態來給彼此評分,而分數又與社會地位、福利待遇掛鈎。真實的世界反而被網絡化,每個人都拼盡全力活成互聯網標籤下的樣子。

當女主角終於摘下了定製的隱形眼鏡,拋棄了社交網絡之後,她看見滿臉雀斑的自己,也看見了那個失去了濾鏡卻如此真實的世界。

誠然,大數據帶給了我們便利和快捷,但當我們受困於大數據篩選好的海洋,也就忘記了我們並不是只有一片海洋。

於是,在新時代唱反調的人,開始用「反算法」衝浪,用隨機的方式來攝取冷知識、新見聞。

私隱,不僅僅關乎安全,它更是我們在生活面前所保留的一點神秘,和對世界的一點好奇。

它讓我們可以拒人於千里之外,也可以在疲於奔命的日子裏,向你展現我波瀾壯闊的內心。這是當代人的一種權利,一種尊嚴,也是一種自由。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新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426/128073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