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腫瘤到底是什麼?

癌症與心腦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構成當今世界所有國家三大死亡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衛生部門都把攻克癌症列為一項首要任務。但是我們真的了解癌症嗎?佔位性病變、腫瘤、癌前病變、原位癌,我們該如何解讀體檢報告結果?腫瘤標記物、CT、核磁共振、病理……這麼多檢查手段,診斷癌症應該聽誰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理科應建明教授接受了採訪。

體檢報告上寫「發現佔位性病變」,是不是就要得癌症?

「佔位性病變」是影像學上的專業術語,是大多數老百姓檢查後最先接觸的名詞。「佔位性病變」和我們所說的「腫塊」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佔位性病變」大多形容長在實性臟器,如肺、肝上的腫塊。

它是一個籠統的說法,指在原來器官上多了一個不一樣的東西。佔位性病變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炎症、寄生蟲、血腫和腫瘤等。

「佔位性病變」不一定是癌症,還需要更多的檢查才能明確。

如果身上長了腫瘤,是不是就得了癌症?

腫瘤和癌症是有差別的。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從老百姓的概念來理解,癌症指的就是惡性腫瘤。在醫學名詞上來說,惡性腫瘤的概念比癌症更大。

癌症到底是什麼?它包括哪幾類?

人體由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位置,每個細胞的產生和死亡都是嚴格控制的程序化過程。人體基因控制細胞的這一切。癌症就是人體的部分基因產生了改變,失去對細胞增殖和功能的控制,細胞無限生長,就形成了惡性腫瘤,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癌症」。

老百姓所說的「癌症」其實包括了五大來源的惡性腫瘤:

第一大類來源於上皮組織:包括整個皮膚、口腔、所有的消化道、呼吸系統等的上皮。這一類起源的惡性腫瘤命名都會帶一個「癌」字,比如肺癌胃癌等;

第二大類來源於骨與軟組織:比如骨、橫紋肌、平滑肌、纖維、脂肪、血管,統稱為骨與軟組織腫瘤,這一類起源的惡性腫瘤都用「肉瘤」這個詞來命名,像脂肪肉瘤;

第三大類來源於淋巴造血系統,像白血病,淋巴瘤;

第四類來源於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像膠質瘤,室管膜瘤;

第五類來源於生殖系統,像精原細胞瘤,畸胎瘤。

癌前病變是不是癌症?

所謂癌前病變是指繼續發展下去具有癌變可能的某些病變,例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結直腸的某些腺瘤或息肉,宮頸的非典型增生等。

癌症是通過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性癌這樣一步一步發展的。我們需要注意三點。

1.癌前病變和原位癌都不是我們所說的癌症。不應將癌前病變與癌等同起來。

2.癌前病變大多數不會演變成癌,只有很小一部分才會最終發展成癌症。

3.並不是所有癌症都會有癌前病變。

最常見的癌前病變有8種,一是黏膜白斑,主要是口腔、會陰等部位黏膜的白斑;二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三是宮頸糜爛,主要是重度宮頸糜爛;四是乳腺囊性增生;五是老年日光性角化病;六是色素性干皮病;七是胃腸道息肉,特別是家族性的、多發性的息肉;八是某些良性腫瘤。

從癌前病變到最終發展成癌,可能需要十年或更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癌前病變也可以隨着環境或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好轉。只有小部分癌前病變在不斷持續的惡性刺激下才會繼續發展,最後變成癌症。

所以得了癌前病變不是癌症,需要進一步就診,進行個體化的指導和治療。

診斷癌症應該聽誰的?

血清腫瘤標記物、CT、核磁共振、病理……這麼多檢查手段,診斷癌症應該聽誰的呢?

其實影像學、血清標記物檢驗在早期發現和幫助確認腫瘤的範圍、大小方面很有意義,但癌症的最終診斷還是要看病理診斷。如果體檢發現某個血清腫瘤標記物輕微升高,請不要太驚慌,輕微的升高不一定代表有癌症,炎症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只有持續不斷升高的腫瘤標記物,才是提示癌症的重要線索。影像學可以發現佔位或腫塊,但準確率有限。確診還是需要通過一些有創的手段來獲取腫瘤組織,進行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為什麼這麼重要

在腫瘤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病理醫生所簽發的診斷報告往往被視作權威的診斷依據,所有的手術、放化療方案都將以此為據,針對性的施治。因此,病理醫生有「醫生的醫生」之稱。

病理診斷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病理醫生參與了整個腫瘤治療的過程。術前,臨床醫生會取活檢送病理,並根據病理報告的結果決定要不要手術、手術的方式和範圍。術中,病理醫生會對一些術前難取活檢的患者進行腫瘤良惡性的判斷,有無淋巴結轉移,以確定手術的範圍。

同時,外科醫生還需要病理科醫生來協助確認手術的切緣是否乾淨。術後,病理科醫生會對切下來的病變進行全面評估,包括腫瘤大小、惡性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結的轉移情況。臨床醫生需要根據病理報告的結果來決定術後的輔助治療方法,包括要不要進行輔助放化療。

在提倡精準醫療的現代,病理診斷更加重要。比如像近幾年非常流行的分子靶向治療法,需要根據病理的分子檢測,明確腫瘤病人基因的一些異常,才能由臨床醫生選擇適合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靶向藥物很有效,但只對特定人群有效,所以必須通過病理科對特定人群進行篩選。

所以癌症的診療全過程都離不開病理科。病理是臨床和基礎的橋樑,如果醫學是棵樹,病理科就是樹幹。

病友應該怎麼看病理科才能更準確、高效?

看病的資料當然越全越好。病友請求會診,我們希望病友能夠提供原醫院的檢查結果、病理報告、病理切片。少數疑難病例我們還希望能看到患者本人,詢問詳細病史,這樣更有助於病理診斷。因為有時候腫瘤很大,取材很小,如果看到病人整個的情況,對病變會有更全面的了解。像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如果尚未手術,我們就能通過腫瘤的顏色、形狀和粗糙程度來更好的進行病理診斷。有時候患者的發病過程對診斷也很重要。

病理科跟常規的化驗室有什麼區別呢?

大多數老百姓可能只知道檢驗科,只有腫瘤病人才會多次接觸到病理科。

檢驗科是由儀器產生數據的科室,比如血液化驗,出來的只是一些客觀的數據值,臨床醫生需要根據數據值來協助自己的臨床診斷。

病理科所出的報告不是數據,而是診斷。病理科醫生對活檢或手術標本進行大體檢查、取材、固定、脫水、包埋、切片、染色,製成病理切片,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結構和細胞病變特徵,必要時進行輔助檢查(免疫組化或分子病理等),最終做出疾病診斷。診斷水平和病理醫生的經驗、技術水平直接相關。

病理科的工作會不會被儀器取代?

科技現在發展很快,各種儀器設備都是為了滿足臨床對病人治療的需求。病理的工作內容會越來越多,產生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但是所有這些信息的整合都離不開病理醫生,所以病理科不會被儀器所取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搜狐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421/127808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