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林忌:香港360億惡化道路設計與塞車 再次證明一個終極原因

作者:
為何英治年代建新路,例如當年的東區走廊,以至兩條過海隧道,都即時疏導了交通,為何在以往不會出現這種倒退,今日卻會呢?其根本原因,就是香港特區政府的獨裁統治之下,所有諮詢組織,不是變為支持政府的橡皮圖章,就是個別利益團體關說的場所,而完全失去預防問題,以至解決問題的功能

香港特區政府耗時10年,造價達360億港元,幻想可以解決中環塞車問題的「中環灣仔繞道」,終於成功通車;通車前多數傳媒的焦點,只在於繞道建築的安全,疑似多處漏水的豆腐渣工程,其施工質素遠低於主權移交前的基建等,然而從原則上,都相信繞道有助解決塞車問題;特區政府甚至為此推銷「三隧分流方案」,即相信有中環繞道後,港島中部、東部的車輛,可以不再經過紅隧、東隧過海,而改走收費較高的西隧,以節省行車時間云云;一些「利益團體」,甚至不斷推銷「電子道路收費」,美其名說是趁機解決塞車的「黃金機會」。

繞道選假期的星期日首通車,卻反而在非繁忙時間製造長長的車龍,於是運輸署當晚要呼籲駕駛人士使用舊路;首個工作日星期一,更令到原本不太塞車的西隧,由中環倒塞到九龍西;下午更出現大塞車,數十架電車在上環信德中心對開排長龍,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停車場的司機更哭訴,長時間被困在地底停車場無法離開,原本為了解決中環塞車的昂貴新路,不但無法解決塞車,反而令到塞車加劇,究竟是為了甚麼呢?為何英治年代建新路,例如當年的東區走廊,以至兩條過海隧道,都即時疏導了交通,為何在以往不會出現這種倒退,今日卻會呢?

其根本原因,就是香港特區政府的獨裁統治之下,所有諮詢組織,不是變為支持政府的橡皮圖章,就是個別利益團體關說的場所,而完全失去預防問題,以至解決問題的功能;中環灣仔繞道興建之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中環、灣仔一帶的塞車問題,希望港島西區至東區的車輛,不需要通過原本中環、灣仔一帶的核心區域;然而最終道路設計上,卻出了極其嚴重的錯誤──原本西隧往中環的干諾道西天橋(俗稱西區走廊),本可經林士街天橋直達中環、灣仔,以至銅鑼灣跑馬地的香港仔隧道,中間沒有任何的交通燈,在建「繞道」後,卻要拆卸這條重要的天橋,變成不能直達。

於是九龍經西隧往上述區域,必須繞經中環新填海區,在中環海濱與灣仔北的小路等待兩三個交通燈路口,才可以回到舊路前往這些區域,原本完全暢通無阻無燈位的交通,即全港島最重要的運輸大動脈,卻因為這些燈位而被中斷;於是車流由出口倒塞到中環入口處,為解決塞車卻製造更多塞車,網友紛紛大罵:「終於成功爭取三隧分流了」──由原本兩條隧道擠塞,變成三條一起塞車,其荒謬令人難以置信。

更荒謬的是在林士街天橋完成改建之前,中環灣仔繞道的西行線,即中環出口是沒有天橋接駁「西區走廊」,於是繞道前往西隧過海的車輛,被迫在中環出口附近,要排隊在干諾道中倒頭「U-turn」;於是無論往西往東,都要在同一條干諾道中排隊與切線,這種完全反智的設定,只說明在未有天橋之前,根本不應該讓繞道的西行線全線通車;然而特區政府好大喜功,高調稱頌工程,由林鄭等特區高官「試車」作高格調的通車儀式,變成有如中國大陸不理現實要全線通車的「面子工程」,創造解決塞車的高期望;結果期望一夜間全部落空,市民不但感受不到交通問題的改善,反而花了360億後面對更惡化的道路設計與塞車;香港特區政府再一次以實例說明,政府只會花錢興建大白象,而終極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民主,就沒有民生。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123/123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