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揭秘雲集品百億電商騙局:創始人傳銷網絡橫跨中韓美三國

作者:

「雲集品還錢!」

12月8日下午,深圳,天氣陰冷。八百餘人擠在福田區車公廟泰然四路的一棟辦公樓裏面,吶喊着相似的口號。

這裏是「跨境電商」平台TPS雲集品的辦公地點之一。從北京特地趕來的曹靖(化名)已經記不清自己是第幾次來到這裏。他是一名家紡供應商,自從去年11月以後,他就沒能收到雲集品欠下的150萬左右的貨款。

曹靖被欠貨款的數額,在所有供應商中不算最多。至少4位供應商向記者反映,在雲集品全國總共六千多家供應商裏面,被拖欠貨款上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的均有。

在危機發生前,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這是一個精心偽裝成電商平台的傳銷局。諸多證據表明,雲集品創始人潘躍健,這一電商傳銷局的主導者,早在2014年回國以前就在美國運營過一個名為Zhunrize(下稱「沃達」)的傳銷電商平台。據記者不完全統計,6年以來,潘躍健的傳銷網絡涉及上百萬人,橫跨美國、中國、韓國三個國家。

目前,潘躍健本人處於失聯狀態,他與雲集品的運營主體「深圳前海雲集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均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記者多次撥打潘躍健的手機號碼並向其發去問詢短訊,電話一直未能接通,截至發稿短訊亦未獲回復。

「消費返利」陷阱

2017年1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資金危機,戳破了雲集品的「消費返利」神話。

多位供應商與雲集品會員向記者表示,從去年11月開始,供應商就沒能收到貨款,會員也無法對賬戶餘額提現。

陳燕(化名)是去年3月份接觸到雲集品。當時,一位朋友跟她討論起自己在雲集品拿到的高額返利,稱「一個月能返一萬多」。

陳燕立即心動了。她通過這位朋友發過來的連結,在一個叫「雲集品」的電商平台註冊了會員。這個電商平台的規則是,通過購買、升級不同等級的店鋪和邀請別人開店,可以得到5%-25%不等的平台利潤的返利。

她最開始投了3萬,後來為了順應高額返利規則,又買了大量的店鋪、不斷往上升級,前後共計花了18萬。購買店鋪的額度可以用來在雲集品的特定區域進行消費,她幾乎都用來買了某個品牌的白酒,每瓶酒價格200美元(折合人民幣1374元),堆滿了八十多平方家裏的過道,但等後來她意識到雲集品出問題,去淘寶上搜這個品牌的酒,發現才「幾十塊一瓶」。

和陳燕一樣對雲集品的高額返利感興趣的還有唐紅(化名)的父親。在2016年接觸到雲集品後,他便瘋狂拉身邊的親朋好友開店。最終,陳燕一家有十幾人參與其中,唐紅的父親往裏面投了10萬左右,堂哥堂侄一家則投了幾十萬。

像陳燕、唐紅父親這樣的會員還有很多,吸引他(她)們加入的,無一例外都因雲集品誘人的「消費返利」制度。

至少4位會員及其家屬向記者介紹,雲集品分為免費店主和付費店主兩種。免費店主即普通消費者,在平台上消費沒有任何獎勵。付費店主即當會員通過已經入駐的付費店主的邀請連結註冊後,通過在特定會員區購買一定數額的商品才能在平台上擁有一間自己的虛擬店鋪,消費額度分為250美元、500美元、1000美元、1500美元四個檔位,對應的店鋪級別分別為銅店、銀店、白金店、鑽石店,每個檔位對應的返利程度依次遞增。除了購買店鋪,會員還可以參與「升官」。

記者了解到,成為付費店主後,會員通過邀請別人開店或者自己開店,可以逐級往上晉升。付費店主以上的「官銜」分別是「資深店主」、「市場主管」、「高級市場主管」、「市場總監」、「全球市場銷售副總裁」。在去年11月平台實行積分制之前,每發展3個付費店鋪,才能成為一個資深店主,每發展3個資深店主,才能成為一個市場主管,依次遞升……而要做到全球市場銷售副總裁,至少要發展3000個店鋪。

從表面上看,雲集品與普通的電商網站並無二樣。但據至少5位知情人士介紹,實際上,會員通過上家的邀請連結註冊後,購買和升級店鋪的金額只能在特定的區域進行消費,這些區域的產品只有註冊後的會員才能看到,而且價格普遍虛高。

以唐紅的父親購買的一包250克的黑枸杞為例,該商品價格為250美元(折合人民幣1726元),而記者在天貓超市上查詢得知,該平台同等重量的黑枸杞大多售價在50元左右,最貴一款也不超過500元。

除了發展店鋪,雲集品在一段時間還推出邀請供應商可以獲得一定獎勵的制度。多位雲集品供應商向記者表示,他們均通過會員介紹才與雲集品合作。

對於雲集品的模式,廣東中澤律師事務所主任卿愛國對記者表示,傳統的傳銷模式是以拉人頭為目的,然後讓加入的人交入會費。而雲集品則試圖讓更多的會員通過購買價值虛高的商品發展店鋪,實際上等同於變相的網絡傳銷。

在民間傳銷研究者易鐵看來,雲集品所謂的「消費返利」違背經濟學原理。「從價值規律來看,買賣雙方永遠是對立的,雲集品實際上是把買方和賣方的概念混淆了。」易鐵表示,在傳銷界,雲集品的手法並不新鮮,打着「返利盤」的傳銷早在2003年就已經出現,而批上電商外衣的傳銷數量也早在2011年前後達到高峰。

潘躍健其人

主導這一套「消費返利」的,正是雲集品創始人潘躍健。

潘躍健,出生於1962年,江蘇泰州人。在一個專訪視頻中,他提到自己是泰州朱莊鄉朱冬村一對農民夫婦收養的孤兒,少時發奮考上揚州工學院(現揚州大學),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然後到吉林工業大學(現吉林大學)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到江蘇工學院(江蘇大學)做講師。29歲那年,他通過申請獎學金的方式去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深造,從此留在美國工作生活。

潘躍健在專訪中提到了養母早年病逝對他的影響。他稱,在母親去世那一年,自己曾發下兩個誓言,其中一個便是「要變得很有錢,不能讓我後面的家人沒有錢而治不起病」。

這一番話儼然成為了潘躍健後來人生軌跡的一個註腳。2005年,潘躍健帶着自己積攢的50萬美元,連同借貸的100萬美元回國創業。潘多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他在那年投資了一家生產GPS導航儀、MP3、MP4的電子儀器公司,與此同時,他在美國電商網站亞馬遜(Amazon)開了一家網店,主要售賣他的中國工廠所製造的產品。不過,在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潘躍健首次創業以失敗而告終。

但潘躍健沒有就此停下腳步,而是走向了一條與傳銷有關的畸形創業路。記者調查發現,潘躍健與2012年至2014年間美國一個名為Zhunrize(以下簡稱「沃達」)、後來被美國證監會定性為傳銷的電商平台創始人Jeff Pan或為同一人。

記者反覆比對潘躍健與Jeff Pan的受訪新聞視頻和相片發現,兩人相貌高度相似。此外,外媒發表的一篇關於沃達的報道提到,「2005年,Jeff Pan擔任Hangzhou D& A Electronics Company Limited中國區行政總裁。」而網上的招聘信息和一部分宣傳網頁則顯示,Hangzhou D& A Electronics Company Limited的中文名為「杭州迪安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恰好是GPS導航儀、MP3、MP4等。天眼查顯示,「杭州迪安電子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潘躍健,該公司目前已經處於「吊銷」狀態。

沃達成立於2012年,其體系、運作模式幾乎與如今的「跨境電商」雲集品如出一轍。美國證監會對沃達的起訴書顯示,沃達表面上是一家電商購物網站,但運營期間的大部分盈利不是源於產品銷售,而是通過向會員售賣在線儲蓄網店(Online Savings Store)以及收取「互聯網託管費」。

與雲集品一樣,沃達的會員通過發展店鋪可以獲得程度不等的返利。起訴書顯示,加入沃達有五種方式:一種是不購買沃達的在線儲蓄網店,成為ICR(獨立顧客代表),這種會員可以通過推薦別人成為ICR,或者從別的會員處購買虛擬店鋪獲得佣金,但返利程度很小;另外四種方式均要求購買虛擬在線儲蓄網店,每個月支付30美金到100美金的互聯網託管費以及一次性支付99美金到3000美金的店鋪費用,網店的級別從低到高分別是ECR、Basic、Pro和Premier,每個級別返利程度依次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後四種方式均通過發展下游店鋪獲得回報。

起訴書顯示,從2012年7月到2014年9月期間,沃達一共有77000家在線儲蓄網店,其中韓國擁有近40000家門店,在中國擁有1000家門店,其餘則分佈在美國。

2014年9月,美國證監會起訴沃達及Jeff Pan,稱其涉嫌老鼠會(即傳銷)操作,從2012年起向投資人非法吸金達1億500萬美元。2014年12月,被告與美國證監會達成和解協議,美國證監會判決沃達向受害者返還非法募集所得的資金。截至2016年4月,受害者向沃達索賠的期限已經屆滿。

而就在2014年7月,沃達被起訴的前兩個月,一家名為雲集品的電商平台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悄然成立。

資金危機全面爆發

與沃達相似之處在於,雲集品從起步到隕落,也不過短短兩三年時間。

記者通過中國執行信息網查詢得知,雲集品的運營主體「深圳前海雲集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有29條執行結果,執行標的從一兩萬到四千多萬不等。其中,案件狀態顯示「結案」僅有深圳前海宏韜商貿有限公司申請的執行案件,結案時間為2018年11年16日。

深圳前海宏韜商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近日向記者表示,其為雲集品的供應商,由於法院查詢相關資產後顯示賬戶餘額為零,法院只好終結執行程序。「我一分錢都沒拿到,快到年底了工廠還面臨遣散工人和倒閉。」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

此外,記者在中國執行信息網看到,潘躍健有兩條被執行信息,並且已經被提交了限制消費令。

資金危機爆發後,雲集品也曾嘗試過自救。

多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從去年11月開始,雲集品的會員不再需要通過身份證信息驗證就能開通店鋪。正是少了這一重限制,不少沒有意識到事態的會員持續投入資金、發展店鋪。

今年7月,雲集品發佈公告稱,已經委託深圳前海世紀保理公司對供應商貨款開展保理業務。不過,深圳前海世紀保理公司在近日向記者表示,在當月雲集品提供了第一批名單後,該公司就沒有再從雲集品接到開展保理業務的進一步要求。

據多位供應商反饋,此外,雲集品還嘗試過將會員引流到關聯合作方1314商城,發佈原始股,設立線下運營中心、將供應商貨款轉化成股份等手段來「金蟬脫殼」、應付債務。

在多位知情人士看來,上述種種做法均無濟於事。

至今,沒有人能夠說得清雲集品資金危機爆發的真正原因。

有會員家屬認為,潘躍健或是挪用資金去填補美國證監會對沃達的高額罰款。也有供應商認為,潘躍健是瞄準一個時機「割韭菜」然後撤離。

「2017年11月正好是雲集品收益的高峰期。」一位供應商向記者表示。

易鐵則認為,雲集品的資金崩盤發生在近一兩年全國全面掃蕩傳銷的大背景,「在整體的輿論壓力下,(雲集品)一拉不到人,資金鍊很容易就崩斷了。」易鐵分析,傳銷頭目、會員和供應商組成的消費返利傳銷局中,付出代價最大的最終還是供應商。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清流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101/122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