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木蹊:正在被抵制的聖誕節 養活了無數中國人

作者:
這些工人自豪地說:‌‌「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聖誕禮品加工廠,全世界每10棵聖誕樹中,就有9棵源自中國‌‌」。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喜歡‌‌「植樹‌‌」的中國人,卻慢慢開始容不下一棵‌‌「聖誕樹‌‌」。

2018年的聖誕老人,似乎換了一副模樣,一樣的紅帽子、一樣的白鬍子,那個在你襪子裏放禮物的老爺爺第一次有了名字——鰲拜

英文名:All Buy

01

聖誕,一個童話的圍剿

還是在一個月前,浙江義烏一個加工廠內,一個寫滿疲憊的女工,正趕着通宵,為一筆12月的國際訂單忙碌着,這個晚上的加班費,可以讓她請自己孩子在肯德基點上一份豪華的全家桶。

在義烏‌‌「聖誕村‌‌」,周邊有600餘個工廠和作坊,每年都會生產價值超過30億美元的聖誕相關產品,向全世界出口。光是在美國,中國製造的聖誕飾品進口市場的92%。

這些工人自豪地說:‌‌「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聖誕禮品加工廠,全世界每10棵聖誕樹中,就有9棵源自中國‌‌」。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喜歡‌‌「植樹‌‌」的中國人,卻慢慢開始容不下一棵‌‌「聖誕樹‌‌」。

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裏開始風聲鶴唳: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如果炎黃子孫,也去給洋節升溫助力,國何以堪?‌‌」

‌‌「西方有個老頭叫聖誕老人,沒給中國人帶來啥好處,狂歡夜是八國聯軍慶祝丹東屠城的紀念日,不少中國人卻還花錢為這個老頭過生日‌‌」

‌‌「中國人,不要再稀里糊塗過洋節了!‌‌」

諸如此類。

還有一些高校還在聖誕前發佈通知,禁止該校各級組織舉辦與‌‌「平安夜‌‌」‌‌「聖誕節‌‌」等西方宗教節日相關的活動。

是呀,聖誕節憑什麼那麼火,難道中國的春節、元宵、臘八、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不好嗎?

02

何以謂華夏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某國的國王的兒子,後來,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捨棄王位,出家修道。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

後來,人們為了效仿釋迦牟尼成道的典故,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宋朝《夢粱錄》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其實,我國也有‌‌「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的風俗,但沒有具體日期。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由於出家人紀念佛陀成道煮粥布施大眾,久而久之,臘月初八形成家喻戶曉的傳統日子。

瞧,佛教是印度的,天生包容的中華民族拒絕了嗎?

沒有啊……

從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南北朝北魏帝的‌‌「鮮卑漢化‌‌」,再到盛世大唐的‌‌「萬國來朝‌‌」,發源於黃河谷地一隅旱土的漢文化,因為其他民族的征伐衰落過嗎?

沒有啊……

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我們抵制過嗎?

沒有啊……

最先從黃河發源的漢民族,以禮儀立邦,以德化服人,何曾自視甚偉,何曾驕縱狂傲,外族來犯,我們以教化服之,以文明導之,並不斷輔以新的內涵,為我所有,為我所用,這才匯聚56個民族於華夏,生生不息。

不信?端午發源於楚水,於黃河何涉,如今南北上下,何人未嘗過粽子的美味?

再來看國外的聖誕存在吃蘋果一說嗎?並沒有。

在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當時從港澳台來的留學生不多,他們中的部分人有過聖誕節的習慣,但沒有火雞,也沒有聖誕大餐,有錢也買不到些什麼東西。

12月市面上,也只有蘋果這種水果賣,於是他們就吃蘋果慶祝,寓意新年裏平平安安。之後,聖誕吃蘋果的風俗才在中國流傳。

如今的平安夜,一些家長們會和孩子一起裝扮聖誕樹,一面編織着善意的謊言——寶貝,在床尾放只襪子,聖誕老人會給你一份禮物。

難道,這樣的節日不溫馨嗎?這樣的謊言,不應該在一個大國有立足之地嗎?

1886年5月1日,美國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大罷工,並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迫使資本家實施8小時工作制。之後,這一天成為美國的勞動節。

‌‌「新中國‌‌」成立後,同許多國家一樣,中國也將這一天確定為五一勞動節,並放假一周。

這,是標準的洋節,要不一併取消了?

抵制聖誕,不如抵制蠢蛋。

03

‌‌「春節‌‌」在美國

微博上熱傳着,這樣一個視頻,一位中國小朋友剛到國外讀書,當時,班裏只有她一個中國人。

在到了中國春節那一天時,她沒有想到,全班同學會用中文唱‌‌「新年好‌‌」!

這與最近抵制全網聖誕相比,看起來很荒誕。

中國的文化,沒有走出去嗎?如今,漢語言受到越來越多外國人的喜歡,同時,中國的節日也漸漸得到了其他國家喜愛。

也許會有人說,中國學生不還都在學英語嗎?

其實,這正是抵制外來文化的深痛教訓。明清時期,我們閉關鎖國,不思進取,腐朽守舊,讓中國迅速落後於世界。落後,就要學習。

縱觀歷史,開放走向強大,閉關走向衰退。漢民族的開放、包容、學習特質,得以形成了如今疆土廣闊的多民族強國——中國。

真正文化自信是包容而不是對立,可以發揚中國傳統節日,但不必排斥國外節日。對國外的節日和習俗應該尊重,就像很多國家接納中國的春節一樣。

曾經,一個美國朋友告訴我,感恩節是美國最大的節日,所有的人都過,家庭團聚。但聖誕節只有信基督的人過,美國很多人並不信基督,信其他教,或不信教。

我說中國人不管信不信上帝,都一樣熱衷聖誕節等西方的節日。

她說,這是你們民族偉大的地方,兼容並蓄,信仰和實際分開。

04

打開聖誕的正確姿勢

在過去十數年,許許多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在每年的聖誕節前後,或手持熒光棒、或手拿氣球鮮花等,到大街小巷或者廣場聚集,慶祝聖誕節。

我們看見,聖誕節不僅沒給中國社會帶來不穩定,反而帶來了海量的消費,拉動了經濟的增長,也帶來了親朋好友之間,祥和歡樂的氣氛。

一個國家十數年的高速發展和迅速成為GDP排名全球第二的原因,本是由於打開國門進行改革開放帶來的福祉,如今卻欲反其道而行之的跡象卻越來越凸顯,我們不禁要問:泱泱大國,難道不能容下一個節日?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給別人用心準備禮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當溫暖的節日來臨之際,人們也會變得柔和起來。

小攤販們在街角出售聖誕襪、蘋果、聖誕老人,漂亮的燈光,裝飾着原本清冷的城市。

年輕人在繁重的工作後,互相邀請,帶着一股油膩,整裝出發;或者老老實實在家刷朋友圈,在保溫杯里的枸杞中分享節日的快樂。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管它什麼節日含義呢。

傍晚的市中心——有剛出爐的麵包、香腸、巧克力、水果、蠟燭,以及聖誕的溫暖甜膩的味道。

不妨,裝一罐平安夜聖誕集市的氣味,在信封上寫上自己或喜歡、或關心、或深愛着的名字。

寄出去。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世界華人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226/122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