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2019中國經濟會如何?中美智庫難得一致

雖然中美貿易戰暫停90天,但包括中共智庫在內的機構都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前景暗淡。時政評論人士橫河表示,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改革已死,但哪年死的外界看法不一。美智庫學者認為,美中之間已經失去了友好的戰略基礎。還有美學者認為,美中對抗性競爭已成定局,而且是長期性的和結構性的。

被稱為中南海智庫的中國社會科學院12月24日發佈了2019年《經濟藍皮書》,對中國明年的經濟前景作出較為悲觀的預測,認為明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將持續下滑,而明年影響中國經濟的最大外部衝擊是中美貿易戰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模型室主任婁峰稱,模擬分析顯示,中國和美國GDP的增速均有下降,但隨着貿易摩擦加劇,其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大於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所以更不利於中國經濟發展。

據路孚特Eikon數據,2019年將有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的信用債到期,這還不包括將在明年到期的尚未發行的短期債券。明年將到期的2018年之前發行的債券為4.6萬億元。

加上尚未發行的債券、允許投資者提前贖回的可賣回債券(puttable bonds)、以及允許發行人提前償還本金的可贖回債券(callable bonds),TF Securities的分析師預計公司債發行人明年將面臨6.5萬億元人民幣的本金償還負擔。

橫河:改革已死農村改革是打破中共的束縛

時政評論人士橫河表示,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改革已死。似乎對此有異議的不多,不同的是哪年死的。一種說法是1989年,另一種說法是2008或2009年。第一種說法說的是六四天安門鎮壓以後,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權貴攝取更多的利益。

橫河還指出,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勉強算得上的改革。中國最先開始的是農村改革,以安徽鳳陽小崗村為代表。18名村民立下生死狀分田到戶,保證如果村幹部因此坐牢全村扶養他子女到18歲。何等悲壯,面臨多大的壓力。不過,那個壓力是誰給的?正是中共而不是別人,農村改革是打破中共的束縛,怎麼就成了中共的功勞了呢?

戴博:美中對抗是結構性的、長期的

美國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最近舉行了一場有關美中關係是否進入"新冷戰"的研討會,在研討會上,該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列舉了特朗普政府已經和將要採取的更多措施,並得出結論,美中對抗性競爭已成定局。

他說:「特朗普政府呼籲加強國防供應鏈的韌性,他是非常嚴肅對待這件事情的。如果他們對這個非常認真的話,這也意味着美國經濟的調整。我們已經看到了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改革法案的出台,這已經嚇跑了很多中國的投資,對後來的投資也會更加以質疑的眼光看待。

我們很有可能會看到新的出口管控條例,我們可能也會看到限制中國學生的簽證條例。……因為中國的原因,我們已經退出了《中導條約》。我們制定了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也在加強四國聯盟。我們反對『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我前面也提到了非洲戰略,也是從中國的角度出發的。我們看起來也在應對中國的網絡入侵。所有這一切,都不會因為中國重新購買我們的在實施關稅前他們就購買的大豆而改變。」

戴博說,這樣的動作不是單方面的。早在美國把中國當作戰略競爭者之前,中國就把美國當作最大的安全挑戰。他說,這樣的關係先於特朗普和習近平上台,在他們之後也將繼續存在,這是歷史性的結構調整。

美中關係也曾因為美軍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使館事件,也因為1996年的台海危機以及2001年美國海軍EP-3型偵察機在南中國海與中國戰機相撞事件而陷入低谷,馬利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歷史系副教授歐陽梅(Meredith Oyen)在威爾遜學者中心的研討會上指出,但這次不同,這次是長期的。

美中友好關係的基礎已經消失

美國智庫國家利益中心的國防政策高級研究員哈里·卡奇亞尼斯(Harry Kaziani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造成目前美中關係陷入緊張的根本原因是美中之間已經失去了友好的戰略基礎。

他說:「最大的問題是,現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已經沒有亮點了。我們應該回到原點,中國和美國為什麼會關係回暖?

回到1970年代,尼克遜總統和毛打開了這個僵局,是因為前蘇聯。因為前蘇聯力量的崛起,美國和中國站在了一起。隨着前蘇聯的垮台,美中再沒有這個基礎了。

後來我們又用貿易來替代,當太平洋兩岸都在創造大量的財富,兩邊都牽涉了很多的就業機會,這是讓我們關係友好而且緊密另外的一個理由。

但是,隨着特朗普總統的上台和他的民粹主義以及他的對中國的看法,貿易這個曾經積極的因素,現在變成的負面,這最後一個讓兩國關係緊密的因素已經沒了。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225/122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