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清倉!上市公司緊急賣房透露出什麼信號

沒辦法,三變科技在北京宣武區的那套房子,514萬元買入,現在已經漲到了近2000萬,一轉手就是一千多萬的利潤,公司經營多久才能達到?

年關將近,天寒地凍,上市公司又到繁忙時刻。年報業績不好,年都別想好過。

業績不夠?賣房來湊!

2018年第四季度,A股上市公司正式開啟賣房高潮。經數據統計,截至12月10日,四季度到達19家上市公司發佈售賣房產相關公告,而2018年前三季度,出售房產資產的上市公司僅23家。

相比往年,今年這波上市公司賣房潮更加來勢洶洶,不僅賣房上市公司家數創新高,其中不乏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房產;而且賣房主角更加廣泛,連券商這種「不差錢公司」也加入了賣房大軍。

浙江世寶前三季度虧損539.5萬元,擬出售房屋,將產生淨利潤886萬元;

ST新梅前三季度虧損710.1萬元,房產轉讓已完成,產生淨利潤3500萬元;

然而,如今樓市行情不好,房子不是那麼好賣的,有上市公司還開啟了打折促銷的大甩賣模式!

比如三變科技,為了扭轉前三季度4491萬元的虧損,急吼吼地出手了五處房產,一個月無人問津之後,便主動降價250萬,可即便是大促銷,人家仍然是賺錢的!

沒辦法,三變科技在北京宣武區的那套房子,514萬元買入,現在已經漲到了近2000萬,一轉手就是一千多萬的利潤,公司經營多久才能達到?

就像此前某新三板公司老闆刷屏的那一句話:「幾年前,賣房創業,現在公司剛剛盈利,而我卻買不起房了」。

如果僅是幾家上市公司通過拋售房產來增厚業績或者扭虧為盈不足不奇,但是成百、上千家非房產上市公司都是如此做法,那反映的就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了。

實業不好做,自然要另找出路。那麼買幾套房,不僅獲得極高的賬面浮盈,更可以在必要時,扭虧或補充上市公司現金流,自然引來了大波上市公司囤房。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9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47.57%,合計持有市值達1.1萬億元,較2018年年初增長1173億元。

而在上市公司的買房大潮中,還存在着種種亂象,比如買來不「用」,而是用來「炒」——囤房坐等升值套現!

據審計署公告顯示,多家企業仍有大量房產閒置、存在未能按要求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問題。

2010年4月,東方電氣集團在年度投資計劃外使用2084.07萬元購買27套商品房及車位,至審計時長期閒置。

記者統計發現,至審計時,東方電氣集團、中國中車集團、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均未能按要求退出房地產業務等工作。

房產閒置等待,成為過去幾年來一些上市公司增加利潤的做法。沒辦法,投身房地產市場,不僅「來錢」更快,而且也不「費勁」。自己辛苦主業一整年還不如在熱點城市買上幾套房。

而上市公司年底拋售房產,恰恰反映的是轉型之痛。經濟大環境不好,企業難以盈利,自然要想辦法套現補虧,兌現炒房收益。

今年的經濟壓力,相信各位朋友們都已經感同身受了,裁員新聞頻頻爆出。單個季度的GDP增速已經下跌到近8年最差水平了,發電量、固定資產投資等等經濟數據也都是不怎麼好看的。中國經濟紅利正在消退、經濟換擋出現空白期,我們仍處於L型底部區域。

短期內,傳統高利行業如金融、如地產等都會受到衝擊,再也難現往日風光;而新興產業如戰略性新興產業、消費服務業、現代製造業卻一時難以興起,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有限。

因此,上市公司的問題,其實也就是經濟基本面的問題。

而經濟基本面的問題,恰恰與樓市密切相關。那麼,經濟大環境有壓力,國內上市公司又這麼不給力,我們會不會像以前那樣,重啟樓市呢?

讓我們來看看官媒的表態。

12月4號,就在前幾天,經濟日報發表了《房地產調控成果來之不易》一文,原文是如此表述的:

「儘管房地產對我國經濟增長仍有較大貢獻,但鞏固調控成果的意義更為重大。我國高房價問題依然突出,核心城市房價收入比保持在2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超過30,不僅遠超國際普遍認可的水平,甚至比美國和日本樓市泡沫破裂前還高出數倍。」

「房價繼續上漲將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因此,即使短期內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增速,但必須避免重蹈過去房地產市場調控成為」空調「的覆轍。」

顯然,樓市未來的主基調仍然是堅持調控不變的,然而,在這裏我們要注意,所謂的「調控」旨在維穩,不僅要堅決遏制上漲,更要防範下跌。

「應該通過房價長期保持平穩,使房價漲幅低於收入和GDP增速,房價收入比逐步回落,避免美國、日本、中國香港曾經發生的房價暴跌式調整。」

綜觀目前的市場情況,在史無前例的調控力度下,樓市確實已經入冬,土地流拍率創造6年來新高、各大房企也開始了降價大促銷、市場成交量保持低迷。

然而,房地產畢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外部環境壓力下,樓市過於低迷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因此,目前的樓市其實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首先是開發商融資渠道的放鬆。11月份以來,包括中國恆大、華夏幸福、陽光城、萬科在內的18家房企,21項國內外融資計劃成功獲批或發行。僅從數據來看,與10月份諸多房企融資發債屢遭中止的情形大不相同,地產債發行逐步回暖。

其次是多地市場迎來大賣。11月26日,北京12宗地塊成功出讓,創下單日成交數量新紀錄,一日內獲得土地出讓金316.46億;12月6日,廣州10宗地塊成功出讓,攬金259.6億。

最後是房貸利率的鬆動。從10月份開始,北京、深圳、廣州、杭州、廈門、南京、佛山等一二線城市,陸續出現部分銀行下調房貸上浮利率。融360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在全國35個城市的533家銀行中,出現首套房貸款利率下調的銀行數量為19家,而9月份時只有3家。

可以見得,官方對於樓市的態度並非是堅持打壓,而要讓其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內,不允許大漲更不允許下跌,深圳前端時間出台的「15%」房價調整幅度熔斷,就是一個例證。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投資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220/1220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