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梁京:歷史與幸運 中國都在「失去」

作者:
不理解自己的幸運又如何?對個人來說,把幸運理解為「本事」意味着失去機會,而對中國這樣一個深度捲入世界體系的超級大國來說,後果將不止於此。正如近年中國表現出來的,一個不理解自己幸運的大國,是一個很難合作的大國,它在失去國運的時候,還會給世界帶來厄運。

 

中國紀念改革開放第四個十年的意義,不同於第二、第三個十年,而與第一個十年有一比,因為未來十年,中國將如同1988一樣面臨巨大轉折。而這樣的時刻,意味着對中國的歷史感,也就是對中國人理解歷史的能力會是一種考驗。

在網絡時代,「歷史由勝利者書寫」正在成為歷史。雖然官方歷史仍是統治者或當權者政治意志的表達,但其權威性的魅力已不再。因為歷史真相越來越難以被掩蓋和封鎖。由此帶來對知識精英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解讀歷史,如何通過這種解讀去提升整個文明的政治成熟,提升權力精英的智慧。

那麼,一個文明的政治成熟和智慧水平有甚麼具體的指標嗎?最明顯的一個指標,就是國家和社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歷史,這不僅包括官方如何解讀歷史,更包括社會在多大程度上鼓勵或容忍不同的歷史解讀。

在這方面,我們看到的是,中共官方的歷史解讀自說自話的傾向越來越濃,這雖然令「官史」更加缺乏吸引力,但由於國家對基礎教育的全面控制,中共官方的歷史書寫,不僅仍有毒害青年的作用,更有讓太多年輕人對歷史不感興趣,從而窒息中國人心智的自殘效應。好在過去三十年中國文化人和學者做了不少補救工作,中國讀者的歷史熱持久不衰,與歷史相關的文字,是當今中國嚴肅讀者最重要的精神和文化營養的來源。

不過,對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敘事,還沒有看到中國嚴肅的史家拿出有份量的著作。按理說,他們既不缺這段新鮮歷史的文獻和親歷者的證詞,也不缺對國際大背景的了解乃至對整個世界史大脈絡的把握,為甚麼會這樣?對官方敘事之無聊乃至荒唐不應感到意外和失望,但為甚麼民間或嚴肅學者也沒有寫出好東西?

這段歷史距離太近,是重要原因,因為距離太近,就很難客觀,也很難深刻。但我以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這是一段對中國十分幸運的歷史。如何理解自己的運氣,是檢驗一個成功者成熟與否的重要指標,對每個文明來說,亦是如此。

過去40年中國經濟很成功,與幸運有很大關係,但中國學者很少從這個視角來理解這段歷史,這不僅無助理解歷史的深層邏輯,而且助長了當權者「貪天功為己功」的傾向。

中國的經濟「奇蹟」有不少來自外部的幸運因素,這一點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更重要的幸運其實發生在改革初期。一個具體的事實就是,如果當年反對「包產到戶」的「政治多數」獲得成功,數億農民就不可能短短几年從低效農業陷阱中解放出來,成為推動中國走向全面對外開放的巨大動力,後來的所謂「戰略機遇期」也就沒有意義。但「包產到戶」佔上風的偶然性,卻是後來人不大容易理解的一段歷史。

不易理解的一個原因,就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不易理解毛去世後的中國那種鼓勵講真話,更鼓勵講道理的政治氛圍,尤其難理解的是這種氛圍何以能在幾十年前出現,而在「富起來」的今天反而做不到。

那麼,不理解自己的幸運又如何?對個人來說,把幸運理解為「本事」意味着失去機會,而對中國這樣一個深度捲入世界體系的超級大國來說,後果將不止於此。正如近年中國表現出來的,一個不理解自己幸運的大國,是一個很難合作的大國,它在失去國運的時候,還會給世界帶來厄運。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219/122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