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春捂秋凍」?這三處絕不能秋凍!一定花一分鐘看一眼

「春捂秋凍」的說法大家肯定都知道。不過,國醫大師健康提醒大家,「春捂秋凍」是相對而論的,是有條件的,年輕人、身強力壯之人,添加衣物的時候可以晚點、強度都可以稍大些;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特別是心腦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則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更囑咐大家:秋凍有三個地方絕對不能凍!

不凍頭

防頭痛、腦梗、感冒

和夏天濕潤的風相比,秋風乾燥且猛烈,所以秋天出汗時不能像夏天一樣,自然吹乾,尤其是額頭出汗時,更不能見風。

中醫認為,頭作為人體「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秋風溫度低、濕度低,猛吹額頭在帶走大量陽氣的同時還會使寒邪入侵。這可能會導致頭部血管痙攣,引起感冒偏頭痛血栓脫落,甚至腦梗

保暖建議

入秋後,洗頭時用水要比平時熱一點,更不能用冷水洗頭。

秋天出汗時不能自然吹乾,尤其是額頭出汗時,更不能見風。

早晚出門、且風大的時候,可以帶個帽子,防止頭部受風。

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溫的人和易感風寒的人,尤其要在這方面提高警惕。

不凍肚

防腹痛、腹瀉、消化不良

秋天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早晚溫差大,早晚10多度,還有涼颼颼的風,中午2、30度,陽光還熱辣辣。如果不及時增添衣物,身體最容易着涼的地方之一就是腰腹。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機體陽氣,特別是一些脾胃虛弱,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還可以採取經常在肚臍熱敷的方法,驅寒助陽。

秋季胃腸道疾病多發,都和肚臍受涼有關。肚臍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肚臍一着涼,兒童的秋季腹瀉、中年人腸炎、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就都找上來了。

保暖建議

穿衣服一定不要露肚臍和腰。如果衣服較短,可以穿高腰褲或者高腰裙。

如果需要早出或者晚歸,隨身帶一件輕便的小開衫,早晚穿。

南方現在還很熱,大家晚上睡覺,溫度再高也要在肚子上蓋一條毛巾被,睡衣也儘量蓋住肚子。

如果已經受涼,家裏有艾條的可以艾灸神闕穴,沒艾條的可以用熱水袋熱敷,再喝點薑糖水。

不凍腳

防寒邪入侵、舊病復發

春捂秋凍,秋凍雖好,但是最不能受凍的就是腳了。秋到此時,早晚溫差越來越大,腳離心臟最遠,如果還繼續穿涼鞋,腳不受凍才怪。

中醫認為,腳為人之根,人體的12經脈中有6條始於足部,這些經絡運行氣血、溝通表裏、聯絡臟腑和貫穿人體上下的通路。而且,在民間也有「寒從底來」、「人老腳先老」的說法。所以腳受涼也就是整個身體都受涼。

保暖建議

秋季天氣乾燥,穿涼鞋容易導致腳部皮膚乾燥、皸裂。建議把涼鞋都收起來,或者穿上棉襪。在家的時候也別光腳踩地,特別是瓷磚地,更容易着涼。

晚上儘量都泡泡腳,解乏、安眠,還能祛寒。冬天容易手腳冰涼的人現在開始泡腳,更有助於積攢陽氣。

晚上在家看電視的時候揉揉湧泉穴。湧泉穴是養生要穴,經常按按,能降壓、安眠、補腎、暖腳。

特殊人群別秋凍

浙江醫院推拿科副主任中醫師陳鵬還提醒大家,秋凍不適合每個人,白鷺之後,一部分人已經需要「保暖」了。

比如,有膝關節炎、腱鞘炎、肩周炎等四肢關節疾病的患者就不適宜秋凍,因為關節內部本身血供並不豐富,寒氣可導致局部軟組織血液循環代謝減慢,反而易加重症狀,尤其在夜間溫度較低時,更要做好保暖工作。

其次是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受冷空氣刺激易發生血管痙攣,造成血流量進一步減少,可能會引起組織壞死,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從年齡上來說,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都不適合秋凍。

入秋三不凍,大家記住了嗎?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哦~

也記得順手把這份關心和祝福送給微信里的好友吧,願大家白露享百祿,有百喜,保百壽,得百福!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pixpo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014/118883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