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即將消失的代購:代購涼了 明年幹不成了?

這是一個萬億規模的「行業」。

隨着一架架飛機起落,行李箱的軲轆急速滑動橫跨大洋、流轉全球。

人們手提肩扛,一個包,一塊表、一瓶面霜、一管牙膏,組成了這個「沒有生產,只有流通」的萬億級市場。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人已然離不開代購。

日前,規範代購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出台——這門生意,即將消失於今年年底。

中國《電子商務法》2019年上路,網購微商快遞支付網約車全覆蓋,以後不能道歉了事。

在中國,一億人靠代購活着

誰微信里沒有幾個「海外直郵保真」的代購朋友,誰又不曾拜託出國旅遊的朋友給自己帶幾隻小羊皮口紅,或是找專業的海淘網站去貨比三家買一隻香奈兒包……

代購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代購「產業」的起步階段,大約在2005年。

留學生或者是在國外工作的人,回國的時候順便幫親戚朋友帶一些當時的稀罕物件,比如手錶、皮包、首飾或者化妝品。

當越來越多的境外導遊和空姐也隨之加入這一行業,一些頭腦聰明的人嗅到商機,特意穿梭兩地之間做起了職業代購,在國外低價購入商品,加價賣出,以此賺取差價。

代購之所以大有市場,源於中國人對於奢侈品有着天然的興趣與好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勞力士構成了當時的人們對西方世界的最初想像和共同記憶。

滿身logo的LV,則在90年代成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如今人們對奢侈品的興趣,只增不減。

據財富品質研究院統計,2016年中國人買走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達到1204億美元。

預計到2020年,中國消費者境外奢侈品消費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

與之俱增的是更多人對於購買海外高質量、便宜好用產品的需求。

馬桶蓋、嬰兒床、衛生巾、奶粉、魚肝油,藍莓干……源源不斷的訂單,從國內傳遞到大洋彼岸代購人忙碌跳動的微信上,這種中國特色商業模式橫掃歐美日韓,讓全世界為中國人的瘋狂的消費購買力而驚訝。

數量龐大的留學生群體,活躍在人肉代購的第一線。

去日本留學前對化妝品一竅不通的男生,如今對lamer面霜、雅詩蘭黛小棕瓶、資生堂大紅瓶、人魚姬色口紅樣樣精通。

亞洲最大規模的批發市場之一韓國東大門,也是代購們的選貨地。到處可見面容精緻的中國女孩,舉着面膜、手霜自拍或直播。如果翻開她們的朋友圈,曬出的幾乎全是滿滿當當的採購成果。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後,反而推動了奶粉代購業的井噴式爆發。

小山似的奶粉包裹漂洋過海來到天津、青島、上海、寧波、廣州等各大口岸城市的碼頭,然後被送進了千家萬戶。

 

 

2014年海關總署「56號文」生效:未經備案的私人海外代購,將被定為非法

自此,阿里巴巴2017年國際零售業務收入73.3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33%。

截至今年3月份,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價值排行榜上前100名的品牌中,已有75%的品牌在天貓或天貓國際平台上建立了電商業務。

跨境電商風起雲湧的時代里,個人代購依然是不可忽略的海淘力量。

用澳洲舉例,目前澳洲華人群體約為100萬人,至少約有5%(即5-6萬人)從事代購。

分析師估計,僅2016這一年,澳洲代購者向中國「出口」了總值高達6億美元的產品。

「年入百萬」背後,不是滄桑就是骯髒

因為天氣原因,飛機晚點3小時降落仁川機場,這個月第四次來韓國的花花直奔向樂天,但是因為遲到了,預定好的貨已經被別人拿走了。

像花花這種全職代購者不在少數,「年入百萬」都是拿命在拼:每天免稅店還沒關門就開始排隊,一直排到第二天早上免稅店開門。

除了這種全職的「空中飛人」,還有大批代購買手是留學生。李晗是前年到法國留學的,她利用課餘時間去老佛爺等知名商場掃貨,快遞迴家,再由老媽分發到全國各地。

然而,累死累活,李晗只掙了個生活費而已。

其實,去實體店買也是一樣的。有媒體曾爆料,LV的櫃姐會用提防的眼神看着每一個進門的中國人,只要是購買當季熱款,櫃姐就會說沒貨,但是5分鐘後別國人卻可以輕易買走中國人想要的那一款。

在代購行業已經競爭到白熱化地同時,假貨就如一條吐著信子的毒蛇悄悄潛入。假貨泛濫後,即使真代購也總會遇到各種消費者的質疑:「你這是不是假貨」、「某寶比你便宜多了」。

而「自證清白」古往今來都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為此,真代購們也想了各種辦法:

建立代購群,實現內部自治。只要有人發現假代購就相互通知,發朋友圈廣而告之。

▲圖片來自:某代購的朋友圈

此外,還要玩點心理學,把顧客當上帝一樣服侍並不適合代購行業,「假裝脾氣壞」最能握住顧客的心。

顧客擔心被代購騙,誰成想連作為海淘「老司機」的職業代購們也會被騙。

讓代購頭疼和崩潰的何止競爭和假貨兩條,如何「避稅」是個人代購永遠的課題。

就是看準了代購這根軟肋,一些轉運公司會騙代購說貨物被海關退單了,要求代購承擔清關異常處理費。初入代購行業的小白很容易受騙上當。

個人代購,真的要涼涼了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將塌」,年入百萬的高光時刻終將逝去。

普遍認為,新頒佈的《電子商務法》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提高准入門檻,杜絕個人代購行為。

個人代購者顯然也意識到了,很多人選擇在大門關閉前狠撈一把,立誓要用三個月掙來三年的錢。

來自某韓國代購群

來自某澳洲代購群

代購團滅,中產慌了?

陷入最後的「狂歡」的不止是代購者,還有消費者。

在過去的20年,有人靠代購發了財,有人因代購入了獄。而更多人,因為代購,用上了更多好東西。代購帶給中國人並不只是某物,而是一種新的、全球化的生活方式。

而這種改變,其實是擋不住的。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有意思報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003/118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