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空置稅 利率上升 走資潮 香港地產面臨變局

作者:

香港房地產正逐步進入一個敏感時刻。一方面是樓宇單價屢創新高,另一方面是二手樓市的議價空間漸增,頻頻出現大額減價卸貨情況;更甚者,部分地區的成交價已經開始低過銀行估價,反映出業主開始願意以低於市價賣樓。

最新創下單價新高的是位於香港中半山的豪宅「騰皇居」。該屋苑的一個中層單位以6430萬元(港元,下同)售出,呎價超過4萬元,創下全香港屋苑呎價新高。原業主於2012年以4888萬元購入單位,這次易手,賬面獲利1542萬元,回報高達32%。數據顯示,屋苑5月份時中層B室,成交價4900萬元,實用面積1236平方呎,呎價算下來有39644元,當時已經創下香港屋苑的新高呎價,沒想到3個月之後,最新成交的單位比舊紀錄再高出7%。

另一個吸引眼球的豪宅成交案例是淺水灣「福慧大廈」的低層B室,以總價1.2億元轉手,單位面積2499平方呎,成交呎價48019元。業主在1992年以1100萬元購入該物業,這次出售,賬面獲利近1.1億

有人漏夜趕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在二手豪宅成交屢創新高的同時,也有香港二手盤業主開始大幅折讓退出市場。

屯門一位投資客在額外印花稅屆滿當天,立馬減價40萬元沽貨。根據地產中介的數據,這個物業位於香港青河坊多寶大廈高層A室,實用面積約246平方呎,投資者2015年8月購入,原本叫價400萬元放盤,不久前持貨剛滿3年,不再受香港額外印花稅的影響,因此當即減價40萬元,以360萬元易手。

香港樓市面臨變局

屢創新高與頻頻出現的減價賣盤同時出現,顯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正處於一個敏感的時刻。背後的原因主要來自內外兩大方面:從內部因素來看,港府推出空置稅,令二手樓市添壓。從外部因素來看,美聯儲加息迫使香港銀行跟進,導致按揭利率上行,令購房者卻步;此外,全球資本加速向美國流動,香港的財富效應縮減,也令香港樓市承壓。

|香港批准徵收一手房空置稅

先看香港政府推出的空置稅,它的推出直接衝擊二手市場。

空置稅是今年6月底決定推出的稅種,港府以「一刀切」的方式,向空置超過1年的一手樓單位徵收「額外差餉」,稅率是應課差餉租值的200%,相當於樓價的5%。該稅種主要是針對一手物業,針對的是那些持有新落成但尚未出租或出售樓宇的發展商。港府明確表態,希望發展商不要「捂盤」,而是要確保將興建的樓宇及時推出市場,不管是出租或出售均可。

這一招成為林鄭月娥地產「新六招」中的最快見效的一招。

在一手空置稅影響下,發展商明顯改變銷售策略,加速推出現樓新盤清貨,而且加快了新盤的出售及出租計劃。可以看到,香港現樓新盤成交比例不斷攀升。根據港媒的統計,截至8月28日,8月份現樓成交逼近1000宗,是7月的4倍多,佔整體一手成交比例更高達8成。

在香港,新盤銷售通常會給買家提供各種優惠,有的是價格優惠,有的是賣方低息貸款,還有的是提供信用卡積分等,不一而足。如果新盤開售價貼近附近區域市場價,會對同區的二手樓市場造成較大的衝擊。

一些新界的地產中介表示,受元朗區新盤推售搶客影響,屯門區二手交投極為淡靜,令區內二手樓盤的業主心態轉淡。有心想賣樓的投資者見勢頭不對,為了鎖住利潤,急忙降價出售二手樓盤。

除上述青河坊的減價案例外,在屯門另一個物業「兆軒苑」,有業主原本叫價460萬元,後在10天內連減4次價,最後以412萬元,減幅逾10%「卸貨」。在上水中心,也有業主急忙減價賣樓。該物業實用面積330平方呎,業主原本叫價580萬元,突然通知中價減價40萬元,以539.8萬元出手。這個物業原業主是在2014年以310萬元購入,持貨4年,賬面獲利約230萬元。

不過業界對於空置稅的影響仍在爭議之中。主要原因是香港和 大陸不同,空置的樓宇並不多,而且根據港府的政策,開發商只要新樓出售或是出租,便可以逃過空置稅的束縛。

港府6月底推出該措施時,香港的未售一手樓盤約9000套,7、8月份消耗近1200套,還剩餘7800套左右,如果扣除發展商的出租及自用單位,潛在空置一手單位數量將更少。根據港媒披露,在即將到來的9月份,預計有8個新盤可望推售,合計6000套,也是近5年來最多的一手單位推售月。可想而知,當這6000套銷售一空時,空置稅的影響將很快會告一段落。

令樓市轉弱的更重要因素是來自利率的上升壓力。就在8月初,香港有近13家銀行先後宣佈提升H按的封頂利率至2.35%。

H按是浮動計息的按揭利率,指用1個月的香港銀行間利率(HIBOR)加一個固定值,作為當月的按揭利率。為了防止意外HIBOR暴漲,銀行同時會設置一個上限值——這個上限值通常用最優惠利率(目前普遍為5%)減一個固定數值,這樣,貸款人的利率不會無上限一直攀升。比如銀行如果實施H+0.85%,上限為P-2.65%。在H取值那天的H利率如果是2.15%,則貸款人原本利率應為3%(即2.15%+0.85%),但因為上限被限定為P-2.65%,若P為5%,則最高不可超過2.35%,因此當月的按揭利率應該按2.35%計算。

過往香港的銀行為爭取業主貸款,普遍把上限數值控制在2.25%或以下,即採用P-2.75%的做法。但隨着今年美聯儲接連加息,香港的銀行開始感受到利率上升帶來的壓力。在8月初全行業步調一致的提升上限利率行動中,實際利率上限被提至2.35%。儘管數值並不大,但對外釋放的信號已不言自明。

考慮到美聯儲在9月份極有可能再次加息(彭博預測顯示9月加息概率高達98.5%),香港的銀行界正討論要提升最優惠利率(P利率)。中銀香港(2388.HK)的高管8月底在業績會上表示,隨着美聯儲9月加息提上日程,香港跟隨加息的壓力將會增加,現在距香港提升P利率的日期已經越來越近。

一旦提升P利率,將會令H按的上限再次提升,給業主帶來壓力。根據市場預測,如果P值提升0.25%,購房者的入息門坎需要提高5%,才可通過壓力測試,這會令潛在購房者的「上車」難度提高,有可能降低市民的入市意願。開發商嗅覺敏銳,早已預到美國加息將會令香港P利率上行,因此都爭取趕在加息前推出新盤,順便規避空置稅。

全球資本流動帶來的壓力

除了空置稅和加息因素,今年以來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向,也對香港房地產造成深遠影響。

從全球來看,美國經濟增長不斷獲得新突破。剛公佈的第二季度GDP增速修正為4.2%,顯示美國經濟增長仍然強勁。良好的基本面,為美聯儲進一步加息打下了基礎。而美國政府大幅減稅,也吸引海外企業進一步將海外美元搬師回朝,回流至美國投資。受這些種種因素的影響,美元今年出現了強勁的上揚勢頭。

美元走強,通常會給新興市場貨幣、債市、股市帶來較大的衝擊。土耳其里拉和阿根廷比索近期出現異常的暴跌,除了內部經濟問題之外,與美元走強引發的「走資潮」也不無關係。在財富效應之下,一旦貨幣市場、股債市場出現重大波動,投資者都將會從已賺到較大回報的市場撤出。

在香港,房地產也是外資盤踞的一個重要資產類別,一旦有走資潮,也容易引發地產市場震盪。香港稍有一些年紀的地產經紀,都能舉出大量的案例,說明股災之後,通常會出現地產異象。這是因為不少香港人買股票時喜歡借用槓桿,用孖展融資得來的錢來建倉。一旦市況向下時,就需要儘快補倉,否則股票會被強行斬倉,損失更嚴重。而補倉的資金,除了個人儲蓄之外,極有可能就是出售房地產所獲得的收益。

港股今年樓市並沒有出現像樣的調整,而股市已經出現疲態。雖然恆指尚未進入股災階段,但從年初迄今,已經下跌了近5.87%,從近3個月的恆指表現來看,跌幅更深。如果傳統智慧依然奏效,那麼股市下行和樓價上漲這種背馳不會持續太久。

從歷史上看,政策因素和加息因素並不是推低香港房地產的主力,金融市場的波動,往往才是房地產重挫的主要誘因。

過往兩次金融危機,給香港房地產帶來的衝擊都不同。在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香港恆指暴跌,房地產跌幅過半。在2007~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香港股市跌幅超過65%,房地產則下滑近20%。

下一次股市危機到來時,香港房地產會出現多大的調整幅度?誰也沒有把握。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秦朔的朋友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904/116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