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兩會議打破「全面寬鬆」預期 政治局國務院不同調

中共8月初前後的兩次重磅會議,可能打破了市場「全面寬鬆」的期盼。

6月以來,中共經濟迎來多事之夏,中美貿易戰,P2P金融坍塌式爆雷,企業、政府債務違約頻發,危機四起。去槓桿緊縮政策對產業界和地方政府造成重大壓力,市場期望政策能轉向寬鬆。不過中共8月初前後的兩次重磅會議,可能打破了外界「全面寬鬆」的期盼。

中共政治局、國常會基調不同步

7月31日中共召開政治局會議,總體要求是「穩」字當頭,提出「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去槓桿」,同時「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一天後(8月1日)中共央行召開電視會議,再次確認了貨幣政策「穩健」,要求「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共這次政治局會議敲定了政策要「穩」的基調,算是回應並擊碎了先前各界的「全面寬鬆」轉向預期。

央行會議則是回應了政治局的表態,再次確認貨幣「穩健」,而非市場所希望的「全面寬鬆」。

不過,市場預期其實也非空穴來風。

7月23日中共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向外界釋放出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將趨向寬鬆的信號。

該次國常會尤其是對財政表態「要更加積極」,「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金融機構普遍解讀為,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將放寬,基建投資會加大。

再加上當天(7月23日)央行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銀行業投放5020億元人民幣,似乎更佐證了「央行大放水」、政策全面寬鬆的信號。

打破市場「全面寬鬆」期盼

但從7月31日和8月1日的中共重磅會議來看,政治局似乎敲定了與國務院不太一樣的基調,給剛剛興奮起來的市場、企業和地方政府又潑了一盆冷水。

不過,中共政治局、央行和國常會這三次政策性會議,都明確了財政和貨幣政策要「保持經濟平穩」,也就是要穩增長。

雖然去槓桿(去債務)依然要「堅定做好」,但「協調好各項政策出台時機」,也就是說財政和金融去槓桿的推進可以放緩。

這一點在財政上,可能會通過放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發展或生存體現出來,但應該會要求是「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也就是說地方政府借錢會容易些,但得投入到短板基建中。

而在貨幣政策上,鬆緊適度的要求,可能會體現在央行不太可能較大規模釋放貨幣流動性(放水),必須「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但可以通過定向降准和MLF等工具,釋放出有限的流動性,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過同樣應當附加要求,就是央行要求接收了放水的商業銀行,將這些貨幣放貸給實體經濟,而不能流到房地產中。

中共政策目標很糾結

現實中,央行截至目前都只是定向降准釋放基礎貨幣,或者通過MLF等工具釋放中短期的貨幣流動性,而沒有像過去那樣降息、降准大放水。因此可以預期央行可能會繼續這種邊際寬鬆的小規模放水,目標是將貨幣流動性引導至實體經濟。

至於說,市場期盼的全面寬鬆或化為泡影,這一點其實在政治局會議一個引人關注的用語中已經得以體現,那就是「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因為市場對如何能遏制房價上漲,是眾說紛紜甚至普遍持異議;但有一點是無異議的:如果貨幣大放水,政策全面寬鬆,中國的房價肯定會快速上漲。

即使現在央行小規模釋放出貨幣,但如何能保證銀行業願意將這些錢放貸給實體,而非流入房地產、繼續推高房價?這就是央行貨幣邊際寬鬆與政府遏制房價上漲之間的矛盾。

同時在中美貿易戰升級的壓力下,中共欲穩住經濟增長的希望,與「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和去槓桿的要求,也形成了明顯的矛盾。中共想要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投資等等,在中共現行債務經濟模式下,沒錢沒槓桿,又如何穩得住?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記者何堅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803/115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