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許小年最接地氣的演講:財政政策失靈 貨幣政策失靈 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也是我們最近幾年,談供給側的主要原因。供給側這個提法我也是贊成的,我認為是正確的,經濟增長動力,不在需求側,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供給側。供給側的主體是誰?是企業,不是政府。

所有供給側的政策應該圍繞着如何提高企業的效率,如何促進企業的創新來進行設計,而不是去替代企業來搞創新,創新永遠來自於市場。我從來沒見過政府有什麼創新,政府創新的全都是名詞,全是新名詞。真正的創新,來自於市場,來自於企業,這並不是說政府無所作為,政府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如何去進行制度上的變革,使得企業能夠在這樣一個環境中,能夠更積極的、更好的去進行創新。企業只有創新,才能夠開拓出新的市場,才有新的發展機會。

現有的市場,都已經飽和了,你怎麼辦?現有的各行各業都是產能過剩,你怎麼辦?對於企業來說只有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自己去開創一個新的市場,你在市場中玩。

你比如說手機,中國是手機第一大生產商,手機的生產能力早就過剩了,但是蘋果10出來你買不買?手機市場早就飽和了,現在不要說一人一部手機、一人兩部手機、三部手機,都飽和了,你怎麼辦呢?你作為手機生產廠商,在一個飽和的市場上怎麼辦?你必須推出新的產品,你推出新的產品就是為你自己創造新的市場。

iPhoneX出來了,過去有三星,甚至過去有諾基亞,iPhoneX出來了你買不買?你買不買我不知道,我反正不買。我不買的原因不是說蘋果iPhoneX不好,我不買的原因是因為每一款新手機出來都有學生送我。所以我從來不買新手機,這是在中國當老師的一個福利,中國尊師愛教,確實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在這個環境中當老師是非常幸福的,幸福感很強的。但是其他人沒有人送手機的,他就買了,他為什麼要買啊,因為這個手機有新的功能啊。主要是這個攝像頭,它是三維的,女士照相比美圖還美。他為什麼比美圖還美,因為傳統的美圖只用了兩維信息,它沒有用三維信息,它只是把你的臉龐根據大眾的審美觀修改修改。讓你照出的相片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其實美圖並不美。我看的美圖,看到一些朋友,發現都不認識了,學生送來的照片我都不認識了,我覺得怎麼這麼不自然呢,眼睛、鼻子,都擺的不是地方,因為它是按照大眾審美觀給你修的。可是再怎麼修,它只能用二維的信息,因為照片是一個平面,它只能把你的眼睛放大一點,眉毛拉長一點,把你的鼻子往什麼地方移一移,它沒有深度信息。它不知道你鼻子多高,眼窩多深。三維的信息就可以用深度信息,給你進一步的美化,美化的結果是連你爸媽都認不出來了。這只是三維手機的一個用途,它真正的用途是什麼?真正的用途是將來它是一個三維信息獲取的終端。我們經常講VR、AI,VR是三維信息,三維信息從哪裏來,你不能扛一個很重的照相機到外面拍,將來這個手機就是三維信息獲取的終端,這是一個本質的變化,這是和iPhoneX之前手機本質的變化。華為馬上會推出3D攝像頭的手機,現在首先是由蘋果推出的,將來3D攝像頭會成為手機的標配。

什麼意思?企業在後工業化時代,不是靠你資源整合能力,不是靠你的生產規模來求企業的發展,而是要靠創新,要用新產品和新技術開拓出新的市場來,在這個新的市場上,你是老大,在原有的市場上你很難再有所作用。

所以對我們在座的企業家朋友來說,製造成本控制,已經不是今後發展的關鍵,今後發展的關鍵是研發、是創新。依靠創新,為自己創造新的市場,依靠創新從競爭對手那裏搶奪現有的市場份額。企業今後只能這麼做,因為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如果企業能夠創新,如果企業的效率能夠提高,經濟增長的微觀動力就具備了。所以今後我們考慮宏觀的經濟增長,不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企業的創新,而是企業效率的提高。金融機構要配合企業進行創新,而不是替代企業。政府要為企業營造創新的環境。

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變化,長期趨勢,工業化基本完成,資本積累的速度大大放慢,投資不再是經濟最強有力的驅動,現在要靠創新。

02

中期兩大變數,

一大變數是去槓桿,第二大變數是貿易摩擦。

為什麼中央在這個時候下決心去槓桿?我們看一下中國經濟的總體負債率就知道了。總體負債率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穩定的,穩定在140%。到了08年,負債率突然跳升,大家都知道這是2008年推出4萬億,說的是財政刺激計劃,其實不是,4萬億資金的主要來源是銀行貸款的大量發放。

那個時候我記得我的學生跟我講:教授,我現在壓力很大。我說:你有什麼壓力?他說:我放款放不出去,今年放了300億,沒完成任務。我說還有這事,上面下來的命令,你一定要放款放多少?找不到項目,完不成任務,就被批評,就承受巨大的壓力。

所以,從4萬億開始,我們就靠借債度日,靠借債維持經濟的剛開始是8%的增長,剛開始是拼命保8%,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要保8%,受廣東人影響,8%是一個吉祥數字?後來8守不住了守7%,現在7%也守不住了,是不是該守6%了,六六大順嘛。6%保不住了怎麼辦?保5%,5%有什麼說頭,不知道。這是政府要幹的事,我不用操心,他們總會有人發明出更多新名詞來。

這個負債率從08年開始一路上升,這是2012年的4萬億負債率2.0%,再次上升,上升到目前,這個數據是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統計局的數據我現在用起來都是心裏不託底,搞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因為有4家地方政府承認他們GDP造假。如果地方政府的GDP數據造假,那中央拿的數據是什麼數據?我就搞不清楚了。還好國際清算銀行給了一個數字,並且進行了各國的比較。我認為這個可能還是比較紮實的數據吧。

到了2017年的時候我們經濟的總體負債率已經從08年的140%上升到了260%,也就是增加了120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在過去的10年間,不到10年的時間裏,我們經濟增長還能維持在6%點幾,靠的是什麼呀?靠的是借債。借債是什麼?借債就是寅吃卯糧,借債就是透支未來的GDP,借債不是價值創造,是向我們子孫後代透支未來的財富。現在負債260%,比日本還低,日本的負債接近300%。

但是,問題在什麼地方?這只是存量,這只是資產負債表。我們的問題在於流動性,我們的問題在於債務償還能力。所以負債率,你可以做國際比較,但是這個國際比較不能夠給你提供準確的依據,就說明什麼時候債務危機要爆發了,不存在這樣神奇的數字,說你負債超過了多少就一定是債務危機。他和一個國家的債務償還能力有直接的關係。

我問一下大家,我們各位都是做企業的,都是做金融機構的,如果一家企業,我們看到他的負債率是呈現出這樣的上升趨勢,我們會對這個企業作出什麼樣的評價?如果一家企業在過去十年間,他的負債率上升100個百分點,我們會怎麼想?作為金融機構,我們敢向這樣的企業放貸款嗎?我們敢嗎?企業的負債,國家的負債,經濟的負債,家庭的負債,全都一個道理,負債不能過高,過高會出什麼問題?資金鍊斷裂。

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他的根源,就在於家庭部門負債過高,最後鏈條繃斷,引起的就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個教訓是非常深刻的,所以負債的水平一定要控制住,起碼不能讓他再繼續的上升,中央在過去幾年中,應該說過去兩年中,下決心去槓桿是最好的說明。

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去槓桿,如果不去槓桿,這個風險我們承擔不了。你很難再設想一下08年的事情在中國發生,但是如果你要讓這個債務水平繼續上升,08年的事情很有可能在中國重演。所以,最近中央推出了去槓桿的政策,本人是擁護的。我的學生諷刺我說:教授,很少見你和政府保持一致。我說不是我和政府保持一致,是政府和我保持一致。因為從08年開始我們就講要警惕債務過高的風險,4萬億一推出,我就寫文章批評,這是有據可查的,這不是事後諸葛亮。當然這篇文章後來只能收到我的文集裏面去,過了幾年以後包含這篇文章的文集居然也出版了。

在中國的背景下,我認為中央去槓桿這個方向是正確的,至於在具體的執行上,方法上,有值得探討的地方,但是我認為不要因為具體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來懷疑這個方向。這個方向應該是堅定不移的要推進下去,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患。我可以看到的就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患。

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實際上跟這個是一回事,這條曲線,你把縱軸換一下就是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價格是什麼推動的,債務推動的呀。你給老百姓放按揭貸款,你給開發商放貸款,你把縱軸換一下,就是地產價格。地產價格就是這麼上的,資產價格的上漲,全都是債務推動的。資產價格上漲,只有兩大推動力,一個是資產的收益率,第二個是槓桿率,就這兩項。資產的收益率不可能這麼上升,如此快的上升,只有槓桿率。這是一回事。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最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為什麼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就是因為我們的債務存量已經非常高了。現在流量開始出問題,也就是債務償還開始出問題了。

在債務償還的壓力之下,我們知道,2015年財政部做了一次債務置換,把地方政府的短期到期債務置換為長期債務,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債務置換?因為地方政府的償債都發生了困難,這是2015年就發生困難了。這個措施是財政部2015年採取的。

2017年,剛才我們已經說過了,4個省市承認GDP造假,這是我記憶中政府第一次承認造假,前所未有的承認GDP造假。為什麼4個地方政府,可能不止4個,我看到的是4個地方政府承認GDP造假。為什麼承認造假?因為財政揭不開鍋了,債務償還發生困難,財政支出找不到錢了,怎麼辦呢?找老爸、找老闆,跟中央要錢。中央說,你去年GDP增長這麼好,財政收入這麼好,你跟我要什麼錢呢?地方政府怎麼說?地方政府說對不起老闆,去年的數字是假的,承認了。承認錯誤,才有錢哪。於是,地方政府紛紛承認,我造假了。們的財政很不透明,所以給我們的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我們只能零星從媒體上的這些報道了解,而媒體的報道現在也很糟糕,媒體的報道,造假的實在不算少數,我本人就被造假了多次,我投訴無門。

我順便說一句,市場上過去的三年中,所有以我的名義寫的關於房地產的文章,關於股市的文章全是假冒!我沒寫過一篇。但是在網上,在自媒體流傳的,我都看到五六篇了,而且都是10萬+。我們的自媒體沒有底線。當然,我們的官媒好像也沒強到哪兒去。

現在看到報道,看到數據,都不敢相信。現在地方政府承認GDP數據造假了,近期債務違約的報告越來越多,前兩天網上熱炒的是常德政府,召集他轄區之內的金融機構開會,開會幹什麼?要求金融機構不許撤貸,常德政府後來出面闢謠,用的詞非常藝術,網上所傳關於常德市政府召集金融機構開會的報道,不完全屬實。說明這事真的發生了,但是細節也許不像媒體報道的這樣。說明什麼問題?地方政府償債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困難。如果金融機構一撤貸,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要垮掉,可能地方政府的投資公司也要垮掉。所以這個問題,並不是說聳人聽聞。你們經濟學家老在說一些不着邊的話。今天喊危機、明天喊危機,危機在什麼地方?我們日子都過得挺好。過日子是你們的事兒,喊危機是我們的事兒,不會因為你日子過得好就不喊了,也不會因為我喊危機你們就不過日子了,大家各過個的。

地方政府要求銀行續貸,如果不續貸,他的財政會出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去槓桿。

財政部今年發的,暫停向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停止PPP棚戶區改造,全停,取消一切補貼,這都是正確的。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出台資管新規,清理影子銀行,打破剛性兌付。多少年了我們一直在呼籲,要打破剛性兌付,就是做不到,總是一個維穩當先,一直推行的就是剛性兌付,花錢息事寧人,現在剛兌終於打破了,這是一件好事。打破了剛兌之後,引起了市場對風險的重新評估,市場對風險的重新評估自然就會影響到資產價格,毫無疑問的。因為資產價格是由預期形成的,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不是交易的金額是多少,不是交易的筆數是多少,在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就是預期。金融資產的價格全都是預期形成的,不是實際交易形成的,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到,只要預期發生變化,資產價格立即就變,資金的數量、資金的流動方向馬上就發生變化。

所以有一些朋友說,資產新規、清理影子銀行、打破剛兌、去槓桿這都對。但是,措施是不是太過於激烈了。我個人認為是錯誤的,到目前為止還是得當的。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平緩一些?我覺得很難,因為金融市場是預期主導的,只要大家看到了中央銀行已經下決心打破剛兌,這個預期立即發生變化。而市場上,資產價格馬上就反映出來。金融市場他永遠是過度反應的,因為預期是超前的,預期是可以在瞬間改變的。

對於去槓桿最明確的表述是今年兩會之後,新任央行行長發表講話,他說我們已經做好準備縮表,已經做好準備退出貨幣鬆寬。央行行長的講話,被市場忽略了。在這個講話之後,央行的縮表正一步一步的在進行。市場、企業一廂情願的用過去的思維方式來預測未來央行的舉措,我覺得我們有可能要犯錯誤。

銀行政策一出,資本市場當然受到影響,然後大家就開始叫了,你搞得太緊了,太雷厲風行了,動作太果斷堅決了,市場已經受不了了。最近央行又降准,於是這個降准好像又符合了我們傳統思維的預期,只要我們叫一叫,央行就得放一放,我希望大家不要抱這樣的幻想。最近的降准和過去的降準是兩回事,過去的降准我們都理解為央行又放水。抱歉,這次降准不是央行放水,是銀行收水。是央行縮表配合性降准。為什麼央行第一次降准,是銀行再回收再貸款,是明顯的縮表的舉措。收回再貸款,央行擔心金融機構流動性短缺,所以相應的降准。這個降準是為了配合央行縮表,不是再次放水。第二次降准有可能是受到一些市場的壓力,其中包括人民幣的壓力。

不管你說央行政策的動機是什麼?在宏觀層面上,我們觀察到的是什麼呢?宏觀層面上觀察的是廣義貨幣、狹義貨幣增速都在不斷的下降,而且是以很快的速度下降。這是最清晰不過的信號,就是央行縮表,退出鬆寬。我認為是正確的,如果不是太晚的話,你要說再讓我批評政府,我只能說你們做這些事兒太晚了,早就該做了,拖到今天,亡羊補牢也可以,總比不做強。

在去槓桿的背景下,去槓桿要進行多長時間?我們還看(非金融機構負債/GDP),我們自己給央行算的帳。正是因為在過去兩年間,採取了去槓桿的措施,這條曲線在2016年開始平緩了,首先要防止、要制止債務的進一步上升,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什麼?你還得把它降下來。

各位想像一下吧,現在大家都在叫苦,都覺得過不下去了。那更嚴厲的措施還在後邊呢,你這麼高的負債率,早晚是個問題呀。要把這個定時炸彈的引線拆掉,你的負債率還得降下來呢。我們這個經濟靠輸血已經習慣了,現在輸血要停了,別說輸血停了,即便是輸血少輸一點都覺得心裏不舒服。但是輸血不可能永遠進行下去,不可能的,對這一點,我們要做好準備,要做好精神上的準備,你只有精神上、心理上做好這樣的準備,你才會採取具體的措施來應對進一步的去槓桿。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廣陵散社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721/114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