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岳昕事件激怒學生 怕學潮黨媒和稀泥遭炮轟 躲避刪帖有高招

聲援岳昕的大字報和區塊鏈上保存的岳昕公開信。

北大教授瀋陽22年前性侵併污衊學生高岩,導致後者自殺,事件曝光後持續發酵。北大女學生岳昕要求校方公開當年調查報告,遭校方恐嚇威脅,北大學生貼大字報力挺岳昕。後岳昕發表公開信在披露真相,黨媒就公開信進行評論。分析認為,黨媒刻意避重就輕,不追究校方惡意報復學生,反稱學生過激,採用和稀泥的辦法是擔心出現學潮。

4月23日,北大女生岳昕寫給全校師生的一封公開信在網上流傳,信中披露,因為20年前北大教師瀋陽性侵女生致其自殺案事件,他們八名學生向校方提出信息公開請求,要求學校公佈當年處理這個事件的相關資料。隨後她遭到校方多次約談、恐嚇,其母親也被學校嚇得瀕臨精神崩潰,也嚴重影響她的畢業論文的寫作。

這封公開信引起社會輿論強烈關注,事件持續升溫。黨媒《人民日報》就此發表評論文章,罕見一反常態談新時代的青年人特點,「對國家、民族、社會和自身,有着更系統、更深入的思考」;「他們有很強的權利意識、法治觀念,也有着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有能力獨立自主地認識世界」云云。

黨媒評論稱,近幾個月來陸續發生在高校中的一些熱點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如何以恰當方式回應學生訴求。」並聲稱要在「真情實意中消解困惑」,「對話交流化解矛盾」,這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大問題。甚至要學校「聆聽學生的聲音」,「學會與他們對話」。

黨媒的這個評論文章,在微博上儘管看上去沒有關閉評論和轉評,但出現大量刪帖的現象,做足了輿論導向。因此導致網友極大不滿。在一個還沒有來得及刪的讀者留言說:「我真的服了,黨媒口口聲聲說要『聆聽聲音』,下一秒就把評論精選了。」也有人叫板說:「先從這條的微博評論能看到開始吧!」

黨媒的評論中還稱,學生和教職員工一起,構成了一所大學的命運共同體。還貌似「公正」地先說說學校「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再說說學生應該「要避免一些極端的情緒和偏激的做法」,「理性、冷靜的軌道上表達訴求」云云。

上海知名博主、撰稿人簡木生向黨媒炮轟:「別和稀泥,什麼叫學生過激?這件事起因是學生對當年瀋陽事件追問反遭惡意報復!是公權力濫用的表現,而對其避而不談只各打五十大板,左右討好的模樣着實滑頭!」

網上有民眾也不滿表示:「什麼命運共同體,這就是強行將學生和學校綁在一起,試圖扣上以大局為重、家醜不可外揚的帽子來內部處理。說到學校就是要放下身段聆聽,說到學生就是不要極端偏激,這屁股能再歪點嗎?還有學校說學生受到境外勢力的操縱,什麼境外勢力?哪一個?月球嗎?」

北大女生岳昕的一封公開信在網上引起極大反響。(微博圖片)

黨媒評論最後還談到北大精神「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共進步」。就黨媒談北大精神,新浪的AllezZhu譏諷道:「這事情真是讓黨媒難堪,不發聲吧,不作為,發聲吧,立馬打了北大的臉。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篇和稀泥的文章,斗膽問問北大精神是否二十多年前就已經死透了,今年是2018年,改革開放有三十多年了,學生正常要求也會被北大迫害如此,真是不能讓人理解。」

內蒙古人連發三問質問黨媒:「和稀泥的文章把整件事情公佈在大陸就這麼難嗎?尋找事實真相就要被勒令退學嗎?北大的名聲就是靠遏制一些反對思想來的嗎?」

岳昕事件激怒學生北大性侵醜聞被區塊鏈永存網絡

日前,在中共互聯網上,有關該事件的文章不斷被刪除。甚至〝北大〞都成為微博敏感詞遭禁搜。另一網站〝知乎〞上,則完全搜尋不到有關性侵事件的任何信息。

不過,大陸網民正積極利用各種方法打破審查,繼續傳播相關消息和事件的來龍去脈。

除了在推特(Twitter)等海外平台發佈信息之外,還有網民利用區塊鏈技術,將相關文章藏於〝Etherscan〞的虛擬幣交易資料內,以避開網絡審查,在大陸繼續傳播。該網民又在知乎教導其他人如何將事件上傳至區塊鏈,但該帖文已被刪去。

有網民表示,〝區塊鏈沒有404!〞〝這樣一來,北大就要永久銘刻在鏈上了。〞

還有網民則將事件的相關文章,全部上傳到〝GitHub〞的程序開發平台上。

大陸資深媒體人黃金秋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為何《人民日報》現在要公開說這個事情?而且還表現出表面好像各打五十大板。其實是避重就輕,說學校處理不夠好,沒有跟學生及時對話,沒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等等,沒有用一種更巧妙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黃金秋還說,「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並不是學校不想好好對話的問題,而是這個事情學校根本不敢對話,不敢揭開蓋子,現在高校普遍存在的這種現象。其實掩蓋了嚴重製度作惡、教師作惡問題。」

他進一步分析黨媒為何還故意表面幫學生說幾句話,「大家知道,除了北大之外,還有很多高校會聲援這個事情,尤其是北大校園內還貼出聲援的海報。也有輿論因此提出是否會發生學潮。眾所周知,學潮一直是中共執政黨最害怕的事情,害怕學生關心政治、要求民主等等,1989年的六四運動是前車之鑑。所以他們不希望這個事情引起各個高校的動靜再引發學潮。」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426/110517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