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未普:對中國強硬為何獲得美國朝野的共識?

作者:
美國需要直接與中國競爭,已經在美國學界幾乎呈現一邊倒的態勢。這種說法反映在一些著名學者對中國問題的觀察上。他們認為,中國試圖取代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以推廣非民主價值的現狀,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美中關係及美國的對華政策正面臨重大轉折。從去年年初開始,美國朝野動作不斷,來自政界、軍界、外交界、學界和商界的反思聲音此起彼伏。各界人士對美國一系列政治、經濟、外交政策等問題看法不同,但對中國強硬,卻有許多共識。

要想探討美國社會為何達成對華共識,不能不了解從去年年初到現在發生在美國各界的幾個重量級對華政策討論會及其出版物。首先我們要提到的是2017年12月18日出台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報告。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國家安全戰略。特朗普政府在報告中將中國定性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稱中國挑戰美國的影響力、價值觀和財富。

有評論說,這種說法一點兒也不稀奇。克林頓當總統時稱中國為戰略夥伴,小布殊時稱中國為競爭對手,奧巴馬執政又改回戰略夥伴,現在特朗普又改為戰略競爭對手,這個改變只是回到原來共和黨的路線上而己。但各種跡象顯示,這一次特朗普重回共和黨路線,絕非簡單回歸。

將中國定性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對中國應當更強硬,是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罕見的共識。民主黨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對特朗普對華強硬方針的罕見支持,就是一個例子。他今年三月和四月在不同的場合表態支持特朗普對中國強硬的政策,他說,相較於布殊總統和奧巴馬總統,「我在中國問題上的態度和特朗普總統更接近一些,那些人讓中國太隨便了,我們確實需要強硬一些!」

兩黨在對中國強硬問題上的共識,其實早在特朗普入主白宮不久就有體現。2017年2月,一個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組成的兩黨特別工作組,聯合發表了一份報告《美國對華政策:給新政府的建議》(U.S. Policy Toward China:Recommendations for a New Administration)。專家們說,鑑於中國在亞洲越來越強硬、在經濟上越來越重商主義、在國內政策上越來越壓制,他們敦促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採取強硬姿態。

據《紐約時報》報道,這個特別工作組於兩年前成立,以便為下一任總統提供建議。兩黨特別工作組達成共識,即美國需要堅定自己應對中國問題的決心。該工作組敦促政府在亞洲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採取新的政策和外交工具,包括制裁、針對貿易爭端的訴訟,以及採取對等措施等等。

對兩黨的政治精英來說,中國挑戰美國的影響力、價值觀和財富,擔心美國正在輸掉與中國的戰略競爭,是美國兩黨把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因而要對中國強硬的主要原因。那麼美國軍界、學界、外交界和商界的精英們又是因為什麼具體原因,主張或贊成對中國強硬?

我們先來看看美國軍界。從美國國防部官員的表態看,他們顯然擔憂,在美國數十年失敗的對華政策下,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勢正在被削弱。美國國防部負責戰略與軍力發展的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今年一月份在五角大樓回答記者問時表示,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勢正被削弱,特別是在海事、航空航天方面。他認為,美國現在面對的現實是,中國幾十年來正在勤奮和專注地侵蝕並阻止美國的軍事投射能力,因此美國在認清現實後,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為什麼美國學界也主張對華強硬?有報道說,美國需要直接與中國競爭,已經在美國學界幾乎呈現一邊倒的態勢。這種說法反映在一些著名學者對中國問題的觀察上。他們認為,中國試圖取代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以推廣非民主價值的現狀,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普林斯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弗里德伯格(Aaron Friedberg)在今年二月的國會聽證會上反思美國對華政策的失敗。他說,美國意圖使中國成為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中的一部分,最終實現政治上民主化的對華策略失敗了,中國目前的策略是要取代美國在東亞乃至全球的主導地位。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曾表示,中共當局利用實力在世界推廣非民主價值,支持非民主政權,對全世界民主進程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政治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最近對習近平修憲舉動評論說,中國在政治發展的道路上正在倒退,「一個不受控制的威權政體會是一個很大的危險和負擔」。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419/110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