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李怡:三種境界 讓人生遠離行屍走肉

作者:
縱使最終沒有見到「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已經離開人世。但你度過自己選擇的人生,而不是別人期待的人生,沒有在年輕時已經行屍走肉。你邁向頂點,可能你達不到頂點,但會由別人接力而達到。這樣你晚年「回首」生命,也等同見到「那人在燈火闌珊處」了。

書架的一本《人間詞話》,1961年中華書局香港版,薄薄的小開本,正體字,標點用旁點(現在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那是什麼)。王國維著,徐調孚校注。定價港幣七角五分。這是我不時拿來翻閱的書。全書都是一則一則獨立論述,看其中一則,就可以讓人想好久,調冶性情,是一種享受。

王國維是清末民初大學問家,博學通儒,早年治西洋哲學,後轉治中國文學,對學術界之影響為近代僅見。《人間詞話》以西洋美學觀點作古典詞學評論,見解獨特,每則都有深義,是劃時代的經典。對我來說,一讀再讀不足以形容,每翻閱都引發一些聯想就是了。

許多人寫過,我也寫過的,是《人間詞話》中提到的三種境界。這是王國維在這本書中唯一的人生論述,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三種境界所引的三段詞,分別摘自晏殊、柳永、辛棄疾的詞章,但不是作美學闡釋,而是借用這三個形象生動的句子,來講人生對事業、學問的追求。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要站得高,看得遠,在沒有花繁葉茂遮擋下,在廣闊視野中,望盡天涯,立下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標。

接下來是下苦功夫,對所追求的理想堅執無悔,艱苦求索,是進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境。這是最考驗一個人的毅力和勇氣的漫長階段。很可能你會覺得無論怎麼努力都徒勞無功,又或者覺得勢單力薄,怎麼奮鬥都敵不過社會的守舊勢力,於是經常有是否應該放棄的煎熬。

當你經多年努力也未見成果,經多次氣餒想放棄而又再堅持,這時候,第三境界可能就出現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新的發現總是突如其來,山窮水盡疑無路,往往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國維說的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但我想,即使不是要成大事業、大學問,即使做小事業、小學問,或者對一種信念的堅持,一種人生的追求,也會經歷這三種境界。登高望遠,不要只看到鼻尖下的世態,甚至不要只看到自己生命的局限,是要立下人生志向。然後是漫長的努力而不見成果的日子。德國哲學家尼采說:「也許你感覺努力總是徒勞無功,但不必懷疑,你每一天都離頂點更近一步。」

縱使最終沒有見到「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已經離開人世。但你度過自己選擇的人生,而不是別人期待的人生,沒有在年輕時已經行屍走肉。你邁向頂點,可能你達不到頂點,但會由別人接力而達到。這樣你晚年「回首」生命,也等同見到「那人在燈火闌珊處」了。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403/109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