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灣邁向太空 采「小火箭」「群星」模式

台灣第一顆自主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上月底順利升空,猶如為台灣取得一張國際航太俱樂部的入場券。根據Space News的報導,未來十年將有超過6200顆小衛星要發射,預估產值可以達到1973億人民幣;更重要的是,還有841.8億仍是開放市場,也使得全球小型衛星專屬發射載具蓬勃發展。

圖說:商用小型運載火箭快速發展。(苗秋菊拍攝)

台灣商用小型運載火箭快速發展

根據Space News報導,未來十年將有超過6200顆小衛星要發射,產值預估可達1973億人民幣。上月底台灣第一顆自主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成功發射,也象徵台灣在未來的太空產業不會缺席。

台灣第一顆自主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上月底順利升空,猶如為台灣取得一張國際航太俱樂部的入場券。根據Space News的報導,未來十年將有超過6200顆小衛星要發射,預估產值可以達到1973億人民幣;更重要的是,還有841.8億仍是開放市場,也使得全球小型衛星專屬發射載具蓬勃發展。

去年中,台灣第一家開發商用運載小火箭的晉升太空科技公司成立,規劃在2020年完成衛星發射入軌的驗證。董事長陳彥升指出,台灣電子業非常發達,欠缺的是系統整合:「如果我們能夠把這方面帶動起來,然後呢自己有發射衛星的能力的話,那這個產業可以真的把太空這方面的產業把它帶起來。因為我們可以直接做衛星,不一定要局限於製造一些零組件而已,可以由系統面來看,那我們需要做哪些商業服務,就直接做商業服務的衛星送到太空去,這樣整個成本架構看起來是最有利的做法。」

不同於傳統的單顆大衛星,未來商用小衛星將以多顆「星群」的方式,多面向、每天24小時將太空資訊提供給物流業、保險業等作為商用情報,也可應用在各種農漁業和國土規劃等,用途將更深入民眾生活。

研發船舶定位系統「玉山衛星一號」的雷斯康公司總經理黃文杰表示,設計一顆小衛星要217.85萬人民幣,發射要197.3萬人民幣,整個費用是「福衛五號」一顆大衛星的十分之一。

雷斯康公司總經理黃文杰說:「動輒使用商業大衛星的都要投入數億甚至數十億台幣或美金的研發,大家都轉往這小衛星,因為小衛星的能力,他雖然很小,但是他能力不差大衛星,雖然他有壽命限制,但是他很便宜,那麼帶動這個產業的時候,最主要是讓很多商業界都能跨入這方面。」

又例如剛成立的創宇航太科技公司,開發全台灣第一顆商業合成孔徑雷達(SAR)小型衛星,利用雷達波反射地球環境成像,預計2019年組裝好並發射。

創宇航太財務長溫哲毅說:「我們這顆衛星是屬於低軌道的,他90分鐘就可以繞地球一次,對於比如說一些的商業上的用途、軍事上的用途都可以提供一些即時性、甚至不受天候因素影響的,提供給所需客戶的需求。」

就在這短短的一、兩年內,台灣民間專門開發小型運載火箭與商用立方衛星(1至10公斤)的航太公司新興成立,除了宣告台灣在未來的太空產業不會缺席外,也說明了太空不再只是有錢人才能玩的遊戲。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906/98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