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美國正式宣佈,富士康將在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建液晶面板工廠,該工程可創造13000個就業機會。美國總統特朗普盛讚郭台銘,說他是一個偉大的商人。而且大嘴特朗普,還繼續氣人,說郭台銘私下裏告訴他,富士康在美國的實際投資可能是3倍,也就是300億美元。然後還告訴你這事還沒確定,不要告訴別人。
富士康的這個工廠生產的液晶面板,未來將廣泛應用於影響消費者日常生活的諸多高科技領域,從新一代電視機到自動駕駛汽車、飛行系統,再到智能教育、娛樂、醫療健康、先進制造系統,以及辦公自動化、互動式新零售、安全生活等。除了作為蘋果、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的供應商,富士康還為汽車、醫療保健及其他設備製造電子顯示屏。高達300億美元的投資,對於美國製造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標誌性事件。而對於中國製造來說,這確實是一個赤裸裸的威脅,一旦富士康把美國製造的模式跑通,那麼也就意味着中國製造的優勢徹底喪失。
其實,富士康要去美國建廠這事傳了不是一天兩天了,2013年富士康就在美國賓夕法尼亞投資3000萬美元,由於規模太小當時沒當回事。後來富士康又轉戰東南亞,投了50億美元,這個規模大了,但我們覺得東南亞某國比中國的發展水平落後10年,勞動力更便宜,所以他們搶我們的生意也是情理之中,也沒在意。直到說富士康要在美國大規模興建工廠,我們才慌了。但還是放出狠話。就富士康這種工作強度,他到美國能找到工人嗎?美國人還不得搞死他。然後抱着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吃瓜圍觀。沒想到郭台銘還真不怕,他真的要在美國建工廠了。這讓我們確實有點傻眼。
一直以來中國製造最大的優勢就是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之所以中國能取得改革開放巨大的成就也是得益於這兩點。當年深圳建特區的時候,一共就給了3000萬人民幣,這也就夠蓋個小樓,怎麼可能發展諾大一個深圳呢?所以當時的策略就是賣地,把深圳的土地賣給港商,然後換取資金建設發展。僅僅4年時間,深圳GDP就漲了10倍。打工者蜂擁進入特區。而全國也在效法深圳,廉價賣地吸引外資,然後用低廉的勞動力生產製造。當時一個工人的工資才幾十塊錢,匯率4:1,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工人收入不到美國人20分之一。是香港人的10分之一。所以整個亞洲的製造業迅速向中國轉移。能源、土地、勞動力這些優勢讓我們的輕工製造,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快速發展。最後形成世界工廠。富士康就是典型OEM製造的代表企業。
但這幾年,我們發現了巨大的問題,原來的模式快跑不通了,首先就是土地價格很貴,現在在中國拿地還不如去美國拿地便宜。巨大的土地成本讓華為這種企業都抱怨,深圳已經養不起工廠了。所以製造業企業紛紛撤離核心城市。但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別的地方的土地價格被遷出的工廠迅速炒高了。特別是搞建設很快的天津、武漢、重慶,這一年土地價格上的很快,隨之而來的是房價暴漲。房價漲了,就會倒推勞動力價格的上漲。之前很多工廠遷到了東莞,富士康也在早幾年把工廠開到了看起來房價更便宜的鄭州。但問題是這才沒幾年,東莞和鄭州房價也不便宜了。工人工資也一再上升。
當年曹德旺就是,在美國運輸、能源、稅收都要比中國便宜,土地基本不花錢。唯一貴的就是人工。但製造業的大趨勢恰恰是更加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機械手臂會替代掉人工。比如這次美國的富士康,他說馬上可以帶動3000人就業,未來可能會有13000人的崗位,這跟國內一個廠區動輒幾十萬人的規模相比,要小了很多很多。十有八九富士康大量啟用了機械手臂來替代了人工。換句話說,我們人工的優勢一方面自身工資在提升,優勢在縮小。另一方面,科技進步也在逐漸讓這個優勢喪失掉。
還記得當年馬雲說,電子商務一定會取代實體店,當時人家說,這個長得跟ET一樣的男人瘋了吧。結果這還不到10年,物流倉儲成本隨着科技化的發展大幅下降,而人工店面隨着房價房租的上漲大幅提升。二者在5-6年前就二馬一錯蹬,過了均衡點。如今電子商務不斷攻城略地,線下實體店不斷的關店潮。現在反過來,馬雲開始從線上統籌線下,他又搞無人店,搞盒馬鮮生,基本要把各個形態的實體店趕盡殺絕。而京東也在搞京東到家,通過物流科技把實體店面詔安。所以別小看趨勢。趨勢一旦開啟,比你想像的要快的多。
富士康一旦把這個模式在美國跑通了,也就意味着所有的製造企業都在美國生產更划算。那麼對我們來說,人工拼不過東南亞,整體成本還比美國高?中國製造將被撕裂。屆時如果我們還是完不成轉型升級,到時候國內的企業要出去,外商也不進來了。這才是對經濟最大的威脅。而經濟不好,工廠轉移,工人大量失業,這對於社會財富將造成重創。到時候高地價,高房價也是自然守不住的。所以不要自欺欺人了,沒有人想讓房價跌,賣地的人肯定希望土地不斷漲。最好賣掉一塊地就能買下全球才好呢?但問題是這個遊戲已經玩到了盡頭。再繼續玩下去,競爭力下降,財富跑光了。就剩下自己每天對着鏡子說你真帥,這麼自己騙自己,就太沒意思了。